叶水涛
摘要:俞丽美老师倡导的“情趣语文”教学,目的是将儿童培养成有才情意趣的人,体现了理性认识与情感审美的统一,让儿童从声形结合的角度品味语言、掌握语言,并在诗意想象的广阔天地里获得审美的体验与精神的成长。她的教学成长历程也告诉我们,如何在儿童的心田播种下光明的种子。
关键词:情趣语文;儿童培养;教师使命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12B-0012-03
冰心说:“人,无论男人或女人,都应该是一朵花。花,有色有香有形;人,应该有才有情有趣。”这是一位明哲睿智的作家对普遍人性的期待,更是一位洋溢着童心母爱的诗人对儿童完善人格的期盼。她使我们自然地领悟到:教师在知识教学的同时,要有意识地将儿童培养成有才情意趣的人。因此,教师自身必须是一朵花,有教学的才干,有生活的情趣。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有着诗性的修养与生命的意趣。
教育的宗旨、教师的天职是使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康德认为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真正的人,黑格尔更为明确地指出,教育的使命就是要使一个质朴的人成为一个雅致的人。康德所说“真正的人”,侧重于人的理性;黑格尔所说“雅致”的人,侧重于人的教养;冰心所言有“才情趣”的人,则侧重于精神世界的圆满。但他们都殊途同归,共同指向于人格的完整与生命境界的崇高。儿童教育是理性与情感的融合,语文教学是理性认知与情感审美的统一。语文教学既关乎儿童的生命成长,与儿童的精神世界息息相关,也关乎教师的职业尊严,体现教师的文化自觉。俞丽美的语文教学紧紧扣住“情趣”展开,这体现了她对教育本质的理解,以及她对儿童精神生命内涵的把握。“情趣语文”隐含着俞丽美的教育理想,也蕴含着她的审美趣味与审美品位。
小学语文教学是为儿童终身发展奠基的母语教学,也是为儿童生命打上精神底色的养成教育。汉语作为民族的母语,它是民族文化的根,这是一种充满着情志意趣的语言。刘勰《文心雕龙·情采篇》有云:“故立文之道,其理有三:一曰形文,五色是也;二曰声文,五音是也;三曰情文,五性是也。”鲁迅《汉文学史纲要》亦云:“中国文字具有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 三文三美是汉语从文字到文章的基本特色,它体现了民族母语特有的情趣与意蕴。语文教学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能紧扣这一文化的特点与特色。
俞老师的“情趣语文”,无论是识字教学、阅读教学,还是作文教学,无不贯穿着这种情趣与意蕴。汉语作为民族母语,它的根基在汉字。汉字是声文与形文的统一。饶宗颐先生认为,声文与形文,两样东西合起来,构成情文。情文是内在的东西,不是外表,是看不见的。西方文字只能听,不能看;东方能听、能看。这是很大的区别。他说:“就中国文字而言,美是文字上的一种装饰,而文学则寄托在文字上。”这就意味着语文的学习一定是情感的、诗意的与审美的,它需要学习者沉浸在特定的意境中,才能获得特定的感悟。俞丽美的“情趣语文”正是抓住汉语的这一特色,通过“晨诵、午读、暮省”,让儿童从声形结合的角度品味语言、掌握语言,并在诗意想象的广阔天地里获得审美的体验与精神的成长。
情趣语文的宗旨是培养儿童驾驭祖国语言文字的基本能力,因此,它遵循儿童认知发展的基本规律和情感发展的基本规律。具体而言,它基于儿童的天性,尊重儿童的天性,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儿童是感性的存在,儿童是天生的诗人和艺术家。因此,语文教学应该形象化地呈现、故事性地叙述,而不是抽象地概括与思辨化地表达;语文所要传递的思想必须附丽于表象,从而使语言显得鲜明生动,使儿童喜闻乐见。恩格斯说:“倾向从场面中自然流露出来,而不是特别地指出来。”这固然是文学创作的要旨,但也当然地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语文是文学的,儿童是诗性的。基于此,才能达到俞老师所说的“语言与生命的共鸣”。这种“共鸣”,是“情趣语文”所追求的境界,也是它特有的审美价值之所在。儿童的语文素养不仅是工具性的应用能力和符号性的把握,而且包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与文化的意蕴。因此,语文的教与学必然充满着意趣,洋溢着情趣。
情趣语文植根于儿童的生活,丰富儿童的生活,使儿童生活更为美好。生活提供给儿童丰富的语言材料,也提供给儿童丰富的写作素材与思维表象。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是儿童灵感的源泉,也是儿童精神成长的土壤。“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儿童的生活世界既是现实的,也是想象的。儿童如高尔基所言,需要依靠想象来弥补现实链条的不足。现实世界与想象世界或纠缠,或融合,其间跌宕起伏的是儿童的情感。俞老师的“情趣语文”处处呼应着儿童的喜怒哀乐,深深关切着儿童的愿望企求,它使抽象的语言符号和儿童的日常生活相融通,于是语文学习便成为儿童的生活需要和精神需求。这样的语文教学是高效的,也是让儿童身心愉悦和生命舒展的。
情趣语文既是情感的,又是审美的,它致力于审美教育情境的建构:美唤起情,情催生境,境由情生;情灌注于美,美寄情于境,美境激起儿童的美感。情趣语文的教学过程既是审美情境创设的过程,也是童心、美感、意趣的呈现过程。“情趣语文”,无论是写景与状物,还是叙事与议论,都充满着诗情和画意。画意诗情最能唤起儿童的审美直觉,从而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学习的兴趣只能在学习中培养。但如何培养儿童学习的兴趣,让儿童在学习中乐此不疲呢?俞老師提出“童味情真”的主张。“童味”是儿童的立场、儿童的视界、儿童的趣味;“情真”是真实的意愿、真诚的表达,是情感本位唤起情感的共鸣,呼应儿童赤子之心的自然天性。“童味情真”既是情趣的,又是审美的。情趣、童心、语言是语文情境的三要素,三者的统一构成“情趣语文”的完整内涵。
语文,无论是将它理解为语言文字、语言文学,还是语言文化,它都是文史哲的统一,是理性与情感的统一,是“文”与“道”的统一。如果说数学学科以理性的清明与逻辑的严密见长,那么语文学科则以情感的丰满与形象的鲜明取胜,语文学习的意义更多地在于审美体验的情趣。“情趣”是语文的本色,也是语文教师的本色,“情趣语文”则揭示了语文教学的本质。“情趣语文”是人性的与情感的,它普适性地属于每一个学生与每一个教师。语文教学其乐融融、趣味无穷,这是审美体验的快乐,这是生命舒张的幸福。endprint
“让孩子因我而快乐,因课堂而成长!”这是她对自己的承诺,这也是她语文教学改革的朴素意愿。俞老师遍读与情趣有关的书籍——从李泽厚实践美学的情本体,到李吉林的情境教育的真美情思。他们的著作,他们的文章,引发她的思考,并引领她的教学实践。“情趣语文教学不仅让我找到了教育真谛,也让我不断去追寻情趣教学的艺术价值。”——这两句话,既是她的自我评价,也是她的自我宣言:情趣教学的艺术追寻任重而道远。她努力用文字写下自己的思考,用文章表达自己的理念,用写作厘清自己的思路。于是,她不断有论文见诸报刊杂志。这于小学教师而言,是难能的,也是可貴的。
海德格尔说:“人诗意地栖居于大地。”诗意是一种情趣。情趣是生活中阳光、温暖与善意的象征,它天然地绝缘于黑暗、阴冷与偏执。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曾说过,“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俞老师的成长历程告诉我们,教育该如何蕴含着爱和诗意,教师该如何迎着阳光生长,朝着光明的那方前行。
责任编辑:颜莹
Sowing Seeds of Light in the Hearts of Children
YE Shui-tao
(Jiangsu Society of Education, Nanjing 221000, China)
Abstract: “Emotional-interesting Chinese” teaching is proposed by Teacher Yu Limei with a view to cultivating children into people of emotion and interest, which embodies unification between rational cognition and emotional aesthetics. Such teaching method guides children to savor and master language from the angle of sound and form combination. Meanwhile, children are provided with poetic imagination to attain the experiencing of aesthetics and spiritual growth. The process of Ms. Yus growth tells us how to sow seeds of light in the hearts of children.
Key words: emotional-interesting Chinese; child cultivation; teachers mission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