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久不衰的原因

2018-01-30 16:32吴钩
兵器 2018年1期
关键词:挂机弹壳套筒

吴钩

54式手枪在列装部队的几十年间,该枪射击精度高,经历过战火的洗礼,非常皮实耐用而深受广大官兵喜爱。公安干警非常喜欢该枪的大威力和大外形,在使用时极具有震慑力。该枪使用51式7.62×25mm手枪弹,弹容量8发,弹容量相对较少,而且人机功效设计也有不合理之处,且没有专门的保险机构。但这并不妨礙54式手枪对得起“中国最著名的手枪”的美称。

54式手枪的不完全分解与结合

54式手枪不完全分解步骤如下:

(1)按压弹匣卡榫,卸出弹匣;

(2)多次拉动套筒,进行安全检查,确认弹膛内无弹:

(3)用弹匣底板推动枪身扣片簧解脱,使枪身扣片簧与枪管结合轴脱离;

(4)向左取出枪身结合轴;

(5)一手握握把,一手握住套筒将套筒慢慢向前滑出取下,注意此时要握住复进簧防止复进簧弹出;

(6)一手按住复进簧防止弹出,另一手前退复进簧导管并向上取出复进装置,分开复进装置各零部件;

(7)将枪管套旋转180°并向前取出;

(8)将枪管铰链推倒,并向前取出枪管;

(9)一手握住握把座,另一手向上提起发射机。

至此不完全分解结束,枪支结合按照相反顺序进行,结合完毕后应该多次后拉套筒并扣动扳机,确定手枪结合正确能够正常运行。

自动方式和闭锁方式

对于手枪来说,一般采用的自动方式主要是枪管后坐式和枪机后坐式,使用导气式自动方式的手枪很少。而枪机后坐式尤其是自由枪机式一般只适用于自卫手枪等威力不大的手枪,对于威力较大的全尺寸战斗手枪来说,一般使用的自动方式都是枪管后坐式,54式手枪使用的就是枪管短后坐式。

闭锁方式主要有惯性闭锁和刚性闭锁两种,同样惯性闭锁也主要用于自卫手枪等威力不大的手枪,54式手枪使用的是刚性闭锁原理,闭锁方式属于枪管偏移式闭锁,闭锁机构由枪管后方的环形闭锁凸起和套筒内的闭锁槽以及握把座上的枪管结合轴组成。

枪管短后坐自动方式和枪管偏移式的闭锁方式是当前世界上战斗手枪中使用最多的自动方式和闭锁方式。这种自动方式和闭锁方式最早是由勃朗宁发明使用在柯尔特M1911手枪上的。其具体原理为:当处在待射击状态时,枪管上的环形闭锁凸起位于套筒内的闭锁槽中,此时为闭锁状态。

当射击一发子弹后,火药燃气会向后推动弹壳进而推动套筒向后运动,在向后运动一段距离后,枪管后方的铰链会绕着握把座上的枪管结合轴转动。此时铰链就会下拉枪管后方,使得枪管后方的环形闭锁凸起从套筒的闭锁槽中脱离出来。这样枪管就和套筒脱离了,此后枪管的铰链座会碰到握把座上的限制凸起从而停止运动,此后套筒会继续后坐。

当套筒后坐到位后,会在复进簧的作用下开始复进,套筒复进过程中除了会推弹入膛以外,还会碰到枪管尾部从而使枪管一起向前运动。枪管向前运动则又会带动铰链绕枪管结合轴转动,与后坐时铰链下拉枪管尾部相反。复进时铰链会上抬枪管尾部,从而使枪管尾部的环形闭锁凸起慢慢又进入套筒中的闭锁槽,进而完成闭锁动作。当枪管和套筒一起复进到位后,又恢复待射击状态。此时如果继续射击,则会继续循环以上过程。

击发和发射机构

5 4式手枪所使用的击发方式为击锤回转式击发方式,发射机构为单发发射机构。整个击发和发射机构的结构也很简单,零件数目较少,其中击发机构主要包括击针、回针簧、击锤、击锤簧;而发射机构则包括扳机。扳机簧、阻铁、阻铁簧和单发杆组成。

在54式手枪的击锤上,我们可以看到有两个卡槽。国内一般将这两个卡槽分别称为保险卡槽和待发卡槽。其中枪械正常射击时使用的主要是待发卡槽。当枪械处于待击发状态时,扣压扳机扳机会向后移动,推动阻铁下端,使得阻铁绕着阻铁轴转动。当阻铁转动后,其上方的尖端会从待发卡槽中脱离出来,此时的击锤不再受到阻铁的阻碍作用了,于是便在击锤簧的作用下转动并且打击击针,而击针则会撞击底火实现击发。

54式手枪的击针带有回针簧,因此当射击完一发后,击针会在回针簧的作用下恢复原位,因为如果击针不能够及时恢复原位,那么轻则会造成进弹故障,重则会有一定概率发生走火事故。

54式手枪实现半自动发射主要归功于單发杆。许多人对于枪械的认识有个误区,那就是全自动的枪械要比半自动的枪械结构复杂,实际上这个认识是错误的。半自动的枪械需要专门的半自动结构来实现半自动动作。以54式手枪为例,上文讲过54式手枪的击锤之所以能够回转,是因为由于扣扳机时阻铁从击锤的待发卡槽中解脱出来不再阻碍击锤了。从理论上讲只要一直扣动着扳机,使得阻铁一直处于从待发卡槽中解脱的状态,那么击锤就不会受到阻碍,也就会有一直打击底火实现连发发射的概率存在。54式手枪在射击时并不是这样的,原因就是枪上设计了单发杆这一零部件。

单发杆顾名思义就是实现枪械单发射击的杆状装置。54式手枪的单发杆上端与手枪套筒上的单发杆斜面是相互作用的。正常待击发状态下单发杆位于上方,而当枪械射击一发以后,套筒向后运动,此时单发杆会被套筒上的单发杆斜面压下。而单发杆的下端则会压下扳机的后端,使得扳机后端和阻铁脱离。此时阻铁不再受到扳机阻碍了就会在阻铁簧的作用下恢复原位置。而套筒会继续后坐压倒击锤,阻铁上方的尖端便会进入到击锤上的待发卡槽内部,当套筒复进时,击锤便被阻铁卡住了,从而又回到了待击发状态下。以上动作是由枪械自身完成的,和射手没有关系,这个时候即使仍然扣着扳机,套筒复进到位时也不会击发,因为此时扳机的后端已经由于单发杆下压的作用与阻铁脱离了,也就是说扳机此时控制不了阻铁,更别说达到通过扳机控制阻铁进而控制击锤的目的了。

对于54式手枪,单发杆也是重要的保险装置。具体来说,54式手枪的单发杆起着防止早发火的作用,即防止枪械在还没有完全闭锁后就实现发火从而造成炸膛等故障的出现。其具体的作用原理也很简单,套筒后坐时会把单发杆压下进而下压扳机后端使其与阻铁脱离。因此只要套筒没有完全闭锁,单发杆上端就会被套筒一直压着,而单发杆下端又是压着扳机后端的,也就是说扳机后端一直被单发杆压着,保持与阻铁的脱离状态。即使这个时候扣动扳机也无法控制阻铁,也就无法击发了。只有当套筒完全复进到位了确实闭锁了以后才不会压住单发杆,单发杆此时也就会上升不再压迫扳机后端,使得扳机后端和阻铁可以接触,此时如果扣动扳机就可以带动阻铁解脱击锤实现射击。

除了单发杆这一个防早发保险以外,54式手枪还具有一个击锤保险,所谓的击锤保险就是指击锤上的保险卡槽。当枪械处于击发后状态(即击锤没有被扳下,停留在前方)时,缓慢向后扳动击锤,会听到“咔哒”的响声,这个响声就是由于阻铁上方的尖端卡入击锤上的保险卡槽造成的。当阻铁上方的尖端卡入击锤上的保险卡槽后便实现了击锤保险状态,这种状态下扳机和套筒都是运动不了的。但是此时是可以继续扳动击锤到达待击发状态的。

54式手枪仅有以上所说的防早发保险和击锤保险两套保险机构,没有手动保险机构,对于击锤保险来说其实也并不够安全。有时由于外力作用或者过度磨损等原因,54式手枪也会发生走火事故。

另外在待击发状态下,要想转换到击锤保险状态是有一定难度的。此时需要压住击锤并轻扣扳机,使得阻铁上方的尖端从待击卡槽中脱离出来,然后再慢慢释放击锤,阻铁上方的尖端就会卡入击锤的保险卡槽中实现击锤保险。这一动作可谓是“先历险再保险”,需要经过一定量的练习才能够确保准确无误。

54式手枪的击发和发射机构结构简单,但还是具有一些不足之处。除了上文提到的保险以外,54式手枪还存在扳机力过大的问题。54式手枪的扳机力在20牛至50牛之间(一般在25牛左右)。预压扳机时用力小了根本扣不动,许多人在射击瞬间就变成了猛扣扳机,很容易让枪口下移,从而造成弹着点偏低。甚至有人调侃道这是“瞄头打胸”。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些比较熟练的54式手枪射手会通过弯曲扳机簧片、打磨阻铁头来减小扳机力,使得54式手枪更容易操作。

退壳机构

将射击后的弹壳或者未射击的子弹从枪膛中抽出、并且抛出枪械之外的机构,被称之为退壳机构。54式手枪的退壳机构由回转式抽壳钩和刚性抛壳挺组成。

回转式抽壳钩原理为推弹凸榫即将把子弹推入枪膛时,子弹底部和安装在套筒上的抽壳钩钩部会产生一个相对运动,此时抽壳钩会在这个相对运动力的作用下旋转并且卡进弹壳底部的低缘中。射击完毕之后抽壳钩就会将弹壳从弹膛中抽出;在套筒后坐过程中,抽壳钩会一直钩着弹壳向后运动,直到弹壳底部与左侧的刚性抛壳挺产生碰撞,在碰撞力的作用下,抽壳钩的钩部会从弹壳低缘中脱离出来,弹壳向右抛出武器之外。

供弹机构

54式手枪使用单排单进弹匣供弹,容弹量为8发。公安人员在使用时觉得这支枪的容弹量较小。而有人认为军官在使用54式手枪时一般作为自卫武器使用,非紧急情况下不会直接拿着手枪去近距离作战,因此弹容量尚可。

空仓挂机机构

54式手枪设有空仓挂机机构,当弹匣的最后一发子弹射击完毕后,托弹板上会将空仓挂机杆顶起,当套筒后坐时空仓挂机杆就会将套筒卡住。笔者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感觉,54式手枪的空仓挂机功能除了在子弹射击完毕以后起到提示作用以外,还可以用来辅助排除故障。例如出现顶弹故障时,需要先将弹匣卸下,但是此时套方便。而对于没有设计空仓挂机机构的77式手枪来说,无论是训练新兵射击还是在辅助排除故障方面都没有54式手枪方便。

54式手枪的空仓挂机机构当重新装弹以后只需下按空仓挂机杆即可将套筒复位。但是根据笔者经验来看,对于一些射击时间较长的54式手枪来说,当装入新的弹匣后,如果拍一下弹匣底部,由于震动原因空仓挂机杆也有可能会下落解脱挂机。(这和64式手枪的拍弹匣解脱空仓挂机是不同的,64式手枪是有专门的弹匣解脱空仓挂机机构)

人机功效

54式手枪的人机功效设计按照现在的眼光来看并不好,因为它基本上是按照右手操作的习惯来设计的,并没有设计便于双手操作的结构。比如双面保险等结构该枪都没有。另外54式手枪的握把与枪管轴线的夹角为101°30′,这个夹角不是很合理。一般手枪握持时以射手握住手枪,枪口能够自然平行指向前方为最佳,54式手枪的这个夹角稍微小了些。因此自然握持手枪时枪口偏低,不利于快速完成指向性射击。因此许多射手在射击54式手枪的时候,会带入一个挺腕的动作,即向上挺着手腕使枪口指向目标,但伴生的问题就是许多射手习惯了54式手枪以后,再使用别的手枪也会自觉不自觉地挺腕。

54式手枪的一个射击循环

54式手枪处于待击发状态后,瞄准目标,扣动扳机,扳机后方推动阻铁旋转,阻铁解脱击锤,使得击锤转动,打击击针,击针进而打击底火,实现发火。射击后火药气体一方面推动弹头向前运动,另一方面通过弹壳底部推动套筒连同枪管一起后坐,并压缩复进簧。在后坐过程中,枪管先和套筒一起后退完成大概2mm的自由行程,然后在铰链带动下枪管尾部下沉实现开锁,此时枪管停止运动。

开锁后,套筒继续后坐并压缩复进簧,抽壳钩将弹壳从弹膛中抽出,并与抛壳挺一起将弹壳抛出,在继续后坐过程中,套筒压倒击锤,同时下压单发杆,使得扳机后部与阻铁脱离,阻铁恢复原位。同时当套筒后坐到进弹凸榫运动到进弹口后部时,此时进弹凸榫不会压着下一发子弹,下一发子弹会在托弹簧的作用下到达进弹口处。

套筒后坐到位后开始复进,复进过程中击锤被阻铁扣住,进弹凸榫推动下一发枪弹进入枪膛。在复进过程中套筒会前推枪管,带动枪管一起向前运动,枪管尾部会在铰链的作用下上升完成闭锁,此后再完成大概2mm的自由行程,復进完成,恢复待击发状态。

看完上面的射击循环后,大家可能会发现在描述射击循环时多了一个过程,它叫做自由行程。自由行程不仅在击发后开锁前有,而且在复进过程中的闭锁后也有,也就是在待击发状态和开锁状态直接有一个自由行程。这个自由行程的作用除了延缓开锁时间,使枪械在膛内压力较低的情况下开锁以外,还有防止闭锁后因为碰撞等因素开锁从而造成事故等功效,是托卡列夫系列半自动手枪的行程特点之一。

猜你喜欢
挂机弹壳套筒
空中课堂防止学生“挂机”的有效方法
一种便携式管端除锈装置
全自动挂机直播赚钱手机
一种建筑钢结构安装钻孔钻头冷却夹持器
能不能用塑料做子弹壳?
基于老旧电梯对讲系统两种拨号方式的可靠性分析
大班学习故事:红黄套筒
基于超声测量模型的镁合金弹壳自动检测方法
不许去当兵
空号等2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