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倪斐琳 汪永坚 祝亚男
2016年12月6日,国务院发表《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指出:中医药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到2020年实现人人基本享有中医药服务;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的《全国护理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1]中更明确提出推动中医护理发展的任务:中医医疗机构和综合医院、专科医院要积极开展辨证施护和中医特色专科护理,创新中医护理模式,充分发挥中医护理在疾病治疗、慢病管理、养生保健、康复促进、健康养老等方面作用。各级各类医院的中医护理技术蓬勃开展,进入全面提升时期,但是临床护理人员的中医护理理论与实践操作的能力参差不齐,给中医护理技术实施与管理带来不安全因素。浙江省中医院作为浙江省中医护理质控中心挂靠单位,率先进行中医护理技术分级和人员准入管理起到较好地规范与引领作用,现将医院的做法介绍如下。
每年组织梳理本院开展的中医护理技术项目,并根据操作的复杂性、风险性和专科性将技术分为一、二、三类,每类技术明确相应的人员准入要求。三类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准入人员需通过护理部组织的培训和考核并在护理部备案。一、二类中医护理技术操作人员需经过科室组织的培训和考核并在科室备案。不符合准入要求的护理人员不得独立操作该类中医护理技术。
专业组将腕踝针、揿针、火龙灸、杵针、刺四缝等9项技术操作流程复杂、风险性高、专科性强的中医护理技术列为三类技术;将艾箱灸、随身灸、平衡火罐、中药吹药等11项操作流程较复杂、风险性较高、专科性较强的中医护理技术列为二类技术;将气罐、刮痧、耳穴贴压、中药涂药、穴位敷贴、中药泡洗、中药热熨敷等17项操作流程较简单、风险性较低、专科性较低的技术列为一类技术并将每类技术明确相应的人员准入要求。该方案经医院护理学术委员会审核通过后,护理部组织实施。
作为国家三级甲等中医院,具有护士执业证书是一、二、三类技术必备的准入条件,中医护理专业毕业或经过100学时中医药知识和技能系统培训合格的护理人员是二、三类技术必备的准入条件同时符合层级及岗位要求相对应者。如三类技术必须是N2及以上层级且担任科室责任组长及以上工作岗位或院级以上中医护理骨干护士或省中西医结合护理专科护士;二类技术必须是N1及以上护士担任科室责任护士及以上岗位;一类技术必须是N0及以上护士且通过护理部组织的岗前培训的人员。三类技术全院符合准入条件的护理人员自愿报名后由护理部根据科室开展需求筛选后,由指定的老师进行培训并考核记录备案。二类技术、一类技术经过科室组织的专项技术培训并考核记录备案。
三类技术由护理部遴选出该单项技术实施开展规范、量多的护理单元护士长及带教老师、专科护士担任培训师,将该项技术的定义、中医理论依据、应用范畴、用物准备、操作流程、手法、可能发生的并发症、配合案例讲解,运用PPT或配合视频、现场演示等培训方式从理论到实践工作坊,完成该项目的学习由培训师签字后备案。一、二类技术由各护理单元按分级和准入管理方案框架梳理本专科中医技术的项目内容由科室护士长、带教老师、专科护士组成培训小组进行培训并建立学习档案。
考核分3个层次:首先当天学习完后现场模拟考核(模特身上),然后负责该项目的培训老师随机进行实操考核(病人身上),最后再由护理部随机床边综合能力考核,考核结果汇总上报护理部备案,全部合格通过由护理部在院内办公网发文。一、二类技术由各护理单元完成考核并建立档案。获得技术准入资格后,护理人员在本院范围内调动科室时,该项技术的准入资格延续有效。护理部每年组织一次,科室根据人员的调整随时更新。
中医院护理人员大多毕业于西医院校,中医护理知识薄弱[2]。中医注重辨证论治,强调因人、因地、因时制宜[3],中医护理技术实施时通过望、闻、问、切结合八纲、脏腑辨证灵活采取补泻手法体现辨证施术,从而发挥中医护理特色与优势。培养护士能动态地评估患者症状、证候变化,及时调整穴位或手法力度的能力作为一种管理的手段与导向,且持续地对各专科优势病种常见的症状、证候进行中医护理方案的梳理与优化,提升护士的辨证施护能力有利于中医护理技术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中医护理技术分级和人员准入管理机制的运行极大地提高了临床各级护士的观察问题、解决问题及中医辨证施术、辨证施教等能力,能更有效促进中西医结合护理队伍向学术化、专业化和资质化发展[4]。操作程序的同质化,提高了患者对中医护理的认可度及满意度。同时为正确执行专科特色的中医护理方案打下了基础,推动中医护理学科建设。
随着国家对中医药事业发展越来越重视,人们对中医养生康复保健需求越来越大,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越来越受到青睐。因此,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规范中医护理技术的准入机制,制定管理制度和和严格执行分级管理方案以降低中医技术操作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保障患者安全,提高疗效与质量势在必行,值得在各级中医医院、综合性医院和专科医院推广与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