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 伟 张恩科
当前,我国慢性病发病率明显上升。但诊疗效果尚难获得满意评价。探索和构建个性化医疗保健服务模式,促进诊疗环节的关口前移,从“以治疗疾病为中心”向“以保护健康为中心”转变,已经成为健康管理的发展方向。
传统的医疗方法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以及患者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家族疾病史,实验室和影像学评估等数据确定治疗方法及药物使用剂量。这是一种被动的处理方式,在已经出现症状和体征后才开始治疗或用药。个性化医疗模式是指以个人基因组信息、生理指标、生存环境、社会存在及精神心理等内外环境信息为基础,为患者量身设计一套最佳治疗方案,以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
信息技术的发展促使 “个性化医疗”的出现。个性化医疗是非传统的医疗方式,增加了与患者个体相关的、特质的处理方式,可实现更好的健康效果。这种健康管理新模式能够对患者的生理信息、临床信息、医疗数据等进行统筹,并为疾病诊疗和保健提供参考[2]。个性化医疗通过全面的分析,可预测潜在的疾病风险,采取提前干预措施可以节约治疗成本。
当然,个性化医院还面临着一些重大挑战,如个性化医疗模式尚缺少顶层设计,在国家层面上还没有明确提出个性化医学研究的战略布局和实施计划。因此,需要利用健康管理理念来构建慢性病防控体系,而个性化医疗则是慢性病防控的运行机制。
健康管理针对的不是疾病治疗,而是健康保证。根据WHO的解释,健康不是传统所指的身体没有患病,而是指一个人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良好状态。现代意义的健康概念已经多元化。因此,基于健康管理的个人信息收集应从生理信息、心理信息和社会适应性信息3个方面入手[3]。
生理信息主要包括身高、体重、血压、血脂等信息,主要通过医疗机构、体检机构,以及HIS、LIS、PACS等系统获取;心理信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包括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等因素;社会适应性信息主要包括饮食结构、工作、睡眠、运动、文化娱乐、社会交往等诸多因素。心理和社会适应性信息可通过定期问卷的方式收集。
研究显示,健康管理新模式能够在慢性病防控上得到更好的应用,同时健康管理可以遏制慢性病发病状态并预测发展趋势。利用健康管理的思路和方法,收集个人健康信息和慢性病有关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建立个体化的慢性病发病预测模型,并进行慢性病的预警和提示,从而实现早发现、早治疗,实现最大的健康效果[4]。
但是,健康管理新模式的应用并不像学术阐述那么乐观,其瓶颈在于慢性病风险评估与预警机制的相关技术问题尚未解决,各基础数据信息与干预措施之间严重脱节,使慢性病防控的健康管理体系不能协调运作。因此,建立疾病风险预测数学模型显得格外重要,该数学模型的原理就是在分析大量的个人健康信息的基础上,建立包括生活方式、环境、遗传等危险因素与健康状态之间的量化关系,从而真正指导慢性病患者日常行为。建立疾病预测数学模型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单因素风险预警。如美国卡特中心(Carter Center)和美国糖尿病协会采用的对糖尿病的评价方法。即建立临床上单一因素与疾病的相关性,把各相关因素的加权分数作为患病的危险性指标。另一种方法以Framingham的冠心病模型为典型代表,是在患病因素多元性原则基础上的分析方法,一般采用概率理论在患病危险性与危险因素之间建立关系模型, 所采取的数理手段有多元回归、神经网络及Mote Carlo的模型等。因为此种方法是面向疾病前瞻性预测目标,对慢性病的发生、发展和提前防控具有建设性预示,因此是当前当前疾病预警技术的发展趋势[5]。
通过健康管理所获得的个人健康信息及健康风险评估信息,可以获得个性化的健康指导,制定个人健康改善计划。通过个人健康教育活动和动态专业服务,有目标、有计划、有措施、有跟踪、有指导地促进个人健康循环管理。
个性化医疗是一个以人为本、整合各种医疗资源、提供个性化卫生服务的医疗服务模式,它可以改变当前诊疗服务模式中突出医院地位情况。信息共享是个性化医疗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由于患者的流动性和医院医疗资源的不平衡性,导致患者不可能在同一医疗机构完成所有的健康服务,而不同医疗机构之间很难实现信息共享。即使在极少数地区已经开始推广区域医疗卫生服务系统,仍然无法较好地解决数据传递困难、信息标准不统一、诊疗路径不明晰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存在组织机构混乱,工作程序混乱,软件平台设计混乱的问题。
依托我国现行的医疗机制和体系,建立和完善基于第三方数据管理服务,立足于各级医疗机构、体检机构、健康咨询机构等健康管理和慢性病防控全程服务管理机制,为个性化诊疗服务提供组织保证。
通过开展多学科合作,整合利用已有的慢性病学研究成果,指导健康管理和慢性病防控,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专病防治机构等在慢性病防控和健康管理工作上提供技术保证。同时,充分调动患者、家属、医务工作者等各类人员的积极性,为基于慢性病防控的健康管理工作提供人力保证。
当前,健康诊疗服务的一般流程为健康管理信息资料收集——健康评估——个人健康管理咨询——个人健康管理后续服务——专项的健康及疾病管理服务。但是,这种流程如何有效全面的传递服务对象的各种信息,尚不能得到较好的解决。对此,本研究提出个性化诊疗服务模式[6]。
(1)由政府主导,建立依托于第三方数据管理服务部门,覆盖广泛的公共医疗卫生及健康管理服务平台。该平台可以对接区域医疗信息平台、第三方检验/影像、社区卫生服务平台,为慢性病防控的健康管理与个性化诊疗提供流程控制与数据支撑。
(2)该平台通过整合全民健康档案,建立以个体为核心的检索机制,各类医疗机构、健康管理部门、社区卫生服务部门均可在平台下开展诊疗、健康管理、健康状态跟踪等业务。平台也可以提供患者既往就诊信息,包括病历资料、辅助检查、护理记录、费用信息、手术信息等 ,提高医师的科学决策能力。同时,该平台可以通过网络查询、病案统筹功能全面掌握慢性病患者健康状况,应用大数据技术所提供的健康评估预测模型,可实现对慢性病患者的预警、监测、评价,形成慢性病防控的个性化诊疗方案[7]。
(3)患者及家属需通过平台及时、定期完成相应的问卷及相关调查表单,完善各种基础信息。同时,通过各种信息手段,将信息提供给健康管理服务机构,按照干预和治疗建议进行相应的处理,最终达到慢性病有效防控及健康管理的目的。
基于健康管理创建的个性化医疗模式,在陕西省某大型综合医院医疗保健系统中得到推广,通过成立基于第三方的健康管理服务信息中心,创建了大数据技术下的慢性病健康管理与个性化诊疗服务应用平台[8]。通过平台建立服务对象的健康档案,收集患者基本信息、健康史、当前健康状况等信息,可为各级医疗机构开展医疗服务提供数据服
务基础。
通过构建基于健康管理的个性化医疗模式可以实现院前查体、保健指导、院外急救、门诊医疗、住院治疗、出院随访、上门巡诊等一体化的健康服务。通过健康管理服务实现对患者疾病风险情况的监测和评价,以此形成慢性病防控优化方案。基于健康管理的个性化医疗模式,提高了健康信息的关联性、安全性和可靠性;增强了健康信息的传递性和共享性;保证了健康信息归档的及时性、准确性和系统性和完整性;提高了健康管理临床实践的科学性和高效性。大数据应用和智慧医疗技术也日渐成熟,正在改变着传统的医疗卫生服务从重治疗到重预防、从被动应对到主动干预转移,去共性而取个性是转移的基础,也是医疗发展的趋势。各级医疗机构应基于这一认识,逐步完成“从以疾病治疗为中心”向“以健康管理为中心”运营理念的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