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士:远庙堂,闻天下

2018-01-30 11:00郑朝辉摄影陈团结
艺术品鉴 2018年9期
关键词:庙堂贤人归隐

文◆郑朝辉 摄影◆陈团结

《周易》说:“天地闭,贤人隐。”

这里的“贤人隐”就是指有才能、有学问、有修养、有本领、能够做官而不愿做官的人。他们是“皆用宇宙而成心,借风云以为气”的人;他们是保持独立独行人格、追求思想人身自由、不委曲求全、不依附权势、具有超凡才德学识、且发自内心不愿入仕的人。

一直以来,中国历史上的隐士,都是中国社会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虽然他们处在地理认识受限的年代,但他们的精神和思想已经超越了时空的局限,深深地影响着后世的人们。他们所拥有的超然于世的智慧,孕育了人们精神生活之根,并承载起中国文化最古老的价值观。

隐士,是中国文人中一种独特的存在。

他们有些曾经入仕为官,满腔抱负。可当理想与现实发生冲突的时候,则选择远离名利,归隐以修身洁行;有些一生鲜问世事,特立独行,却在天地间孜孜不倦探索生命的真理。

我们对隐士的印象原本在于陶公与菊,却也止于陶公与菊。“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苏轼这样评价陶潜。苏轼想说的并非是陶公之去的高洁,而是赞美了其随性洒脱之美。

在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中,在瞬息万变的朝堂间,在纷乱嘈杂的市集中,亦或在深邃幽深的山林里,都会有一批“孤独”的身影,他们不为金钱利益所诱惑,洁身自好。他们有着不同时人的高洁品格,学识渊博、恬静淡然,归隐山林。隐士们创造了山林文化,对中国诗、书、画、印的发展都有很大的贡献,另外,他们还以自己独特的言行举止流芳百世。

中国山水画作为中国特有的一种艺术形式,自产生起就受到隐逸文化的影响——有关隐士的各个方面的因素(类型、生活、分布等),都影响到山水画的形成、发展、成熟和未来走向。

在中国绘画史上,对中国山水画作出重要贡献的画家宗炳、王微、展子虔、王维、荆浩、文同、倪瓒、文徵明等,无一不是隐士或中隐人士。

真正的隐士可以隐于山中,隐于市中,更可以隐于庙堂之中。但无论隐于何处,隐避的初衷或许有不同,但守住了内心的净土却是相同的。

如最终走入了山林的嵇康,他是那个时代的精神领袖,他放弃了咫尺的荣华富贵,远离了闹市的尘埃喧嚣。他是唯一一位门下打铁的名士,唯一一位临刑弹曲的隐士。一曲《广陵散》,琴弦间拨动出隐士的坦然自若,柔音中演绎出他的铁骨铮铮。终于,灵魂与肉体分开了,可是精神却永远留传了下来。

江中钓者,舟上樵夫,田园锄者,山林歌声,无处不在的宁静,彰显高洁,远离污浊,走近真我。

猜你喜欢
庙堂贤人归隐
草堂归隐
天宫院
从“庙堂”走向“民间”
贤人喝贤酒
卢迈行走在“庙堂”与“江湖”之间
从江湖到庙堂:风电产业一线深度调研与价值发现(下)
努力打造班级文化,塑造现代小贤人
寄诸吟友
论陶渊明归隐的挣扎与追寻——基于《饮酒》其四的诗歌文本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