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 红
(陕西省汉中3201医院,陕西 汉中 723000)
视网膜脱落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眼科疾病,其主要是以裂孔源性为主。因为视网膜脱离属于眼科疾病,眼睛属于人体精细化器官,所以在临床医护方面的水平要求更高,传统的护理服务无法满足患者的临床需求。相关研究显示,对眼科患者实行围术期护理干预,能够从多方面为患者提供周全、合理的护理服务,从而更好的提高患者的临床恢复水平,所以围术期的有效护理干预是确保临床疗效的关键[1]。对此,为了提高临床医护水平,本文以我院视网膜脱落患者为例,探讨围术期护理方法,现报道如下。
本文研究对象为2015年7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70例视网膜脱落患者,按照数字法分为实验组(n=35)与常规组(n=35)。实验组中男性与女性患者分别为21例与14例,平均年龄为(46.4±6.2)岁,均为单眼发病;常规组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5例,平均年龄(47.8±9.8)岁,均为单眼发病。两组患者基本资料经统计学软件验证,P>0.05。
两组患者由同一组医护人员进行手术与护理。
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以疾病护理、体征检测等为主。实验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采取围术期(入院到出院)护理干预措施,具体措施如下:
1.2.1 术前护理
患者入院时护理人员需要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详细介绍手术治疗的方法、目的以及成功案例,让患者形成治愈信心,同时提升患者及其家属对于手术治疗、护理服务的认知度与配合度。手术之前指导患者卧床休息,预防头部剧烈摇晃与咽部活动。同时给予适当的体位护理,体位护理以裂孔位置最低位为原则,术前做好体位训练与指导。
1.2.3 术后护理
指导患者保持相应的体位,以侧卧位、头低位、俯卧位、仰卧位交替更换,减缓术后疲劳感,缓解肌肉酸痛情况,术后24小时内的体位护理相当重要,需要将裂孔位置放置在最高位。实时观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注意血糖与眼压的改变情况,一旦出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处理。如果患者存在呕吐、食欲下降等症状,先督促患者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蔬菜、水果),少食多餐,保持大便通畅性。出院时嘱咐患者做好体位管理,规避过度的低头、弯腰、跳跃等运动,指导患者正确使用用药方法,定期接受复查。
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满意度以我院自制调查量表进行统计,调查内容主要包含护理人员的服务热情程度、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护理服务的针对性等,总分100分,80分以上为非常满意,60分以上为满意,不满60分为不满意,总满意为非常满意+满意。
所有数据差异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非常满意23例,满意11例,不满意1例,97.14%)显著高于常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非常满意14例,满意16例,不满意5例,85.71%),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围手术期护理主要是围绕着手术开展,对于患者的治疗过程所可能存在的不良因素和现象给予针对性的干预与管理,并根据患者所可能呈现的生理、心理不良反应给予针对性的护理,从而实现高质量、多角度的护理服务,在围术期整个过程中提高对患者的关注程度,并且最大程度减少护理缺陷的出现,对围手术期护理人员的操作有着较高的要求,在规范、高质量的护理服务之下,手术治疗效果必然会一定程度提升[2-3]。
当前手术治疗是视网膜脱离的主要治疗方式,所以只有在手术过程中做好围术期的护理干预措施,才可以真正保障手术治疗效果,并优化患者的预后水平与质量。积极有效的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及时开展心理疏导工作,并消除患者内心的紧张、焦虑以及恐惧等负面情绪,从而促使患者可以更好的接受治疗,掌握疾病相关知识,提升患者对于疾病的认知度,并为患者提供心理、生理多方面的护理服务,从而减少治疗过程中所存在的不适感受,做好出院指导工作,促使患者的眼睛能够尽早恢复[4-5]。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非常满意23例,满意11例,不满意1例,97.14%)显著高于常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非常满意14例,满意16例,不满意5例,85.71%),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充分证明通过行之有效的围术期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围术期护理干预措施对视网膜脱离患者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