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霞
(新疆沙湾县人民医院,新疆 塔城 832100)
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终身疾病,长时间病变,加重微血管病变,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1]。据相关数据表明[2],行为方式及生活方式的改变有助于降低血糖,增强体质,需加强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干预,保证治疗效果。本研究对我院所收治的糖尿病患者采取中医护理,对其临床方法及效果进行探讨研究,希望为日后临床工作提供有利参考。
选取我院2015.1-2017.11 所收治的7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中医护理组与常规护理组,每组患者35例,中医护理组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最小的是29岁,最大的是78岁,平均年龄(58.17±5.34)岁;病程最短的是2年,最长的是10年,平均病程(5.74±1.52)年。常规护理组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最小的是30岁,最大的是79岁,平均年龄(58.82±5.42)岁;病程最短的是2.5年,最长的是11年,平均病程(5.80±1.49)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对比价值。
常规护理组行常规护理,针对患者实际情况,提供对症治疗药物,促进胰岛素分泌,调整机体代谢情况,提高患者免疫力。中医护理组在此基础上,按照中医理论实施护理。
1.2.1 情志护理
糖尿病患者因病情影响,多伴有心情不畅、精神抑郁等,造成免疫功能下降,病情难以控制,对此,护理人员通过望闻问切方式,结合患者的心理变化,为患者制定中医护理方案,实施心理疏导,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3]。
1.2.2 饮食护理
根据患者的体质量,计算每天热量摄入量,均衡饮食,在进食蔬菜、水果、谷类及肉蛋奶时,合理控制总热量。糖尿病患者体质湿热,平时饮食宜白皮粥、玉米须粥、山药粥为宜,若患者热症严重,则进食苦茶、苦瓜、绿豆汤等[4]。
1.2.3 中医物理护理
糖尿病患者采取中医针灸,选择胰俞穴、肾系穴等,促进胰腺分泌,调节胃肠功能;按摩腹部,促进胃肠蠕动,促进肠系膜、腹部血液循环,增强消化吸收,改善胰腺血流,加强营养供应,增强胰岛功能,提高胰岛素分泌物,促使胰岛功能恢复[5]。
测定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血糖变化值,包括P2BG(餐后2h血糖)、FBG(空腹血糖)、HbA1C(糖化血红蛋白)。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以P<0.05为统计学差异。
护理前,中医护理组患者的P2BG(13.52±1.34)mmol/L、FBG(8.64±1.24)mmol/L、HbA1C(7.83±0.87)mmol/L,常规护理组患者的P2BG(13.67±1.40)mmol/L、FBG(8.70±1.19)mmol/L、HbA1C(7.79±0.86)mmol/L,两组患者护理前的各项血糖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
经过不同护理方案后,中医护理组患者的P 2 B G(9.18±1.25)mmol/L、FBG(6.47±1.18)mmol/L、HbA1C(6.58±0.57)mmol/L,常规护理组患者的P2BG(11.32±1.65)mmol/L、FBG(7.34±1.45)mmol/L、HbA1C(6.95±1.13)mmol/L,中医护理组患者的各项血糖指标均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最近几年,随着中医学的快速发展,中医护理已成为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积极开展中医专科护理,提供中医健康指导,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整体护理水平[6]。近年来,糖尿病的治疗及护理工作融入中医理论得到了临床医师的广泛采取,同时也深得患者认同,临床应用效果显著,为糖尿病护理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
根据本次研究数据显示,采取中医护理对于糖尿病患者具有明显的降低血糖作用,比常规护理方法效果显著。由此证实了中医护理在糖尿病护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维持血糖稳定显著,容易被患者所接受,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方案。
总而言之,将中医护理应用在糖尿病护理工作中,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提高治疗效果,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的痛苦,在一定程度上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