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桃燕,徐小琴*
(解放军第101医院麻醉科,江苏 无锡 214000)
手术室是抢救病人的重要科室。随着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升,对护理质量以及安全方面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如果手术室护理不科学,就会造成护患纠纷。随着手术技术的不断提高以及先进医疗技术的发展,进一步要求手术后护理人员需要具备更高的综合素质[1]。除此之外,对手术室护理安全方面的管理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对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进行预防,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本文根据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对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措施的效果进行研究。将安全隐患防范措施引入到手术室护理内能够大大提升手术室护理的质量,进一步确保手术室护理的安全性,降低安全不良事件的出现,有利于护患关系以及和谐化发展。
健全的制度能够进一步确保手术室护理的安全,让医护人员的工作有制度可循。随着我国卫生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新的规章制度,许多旧制度不能够进行及时的废除和修正,这就给手术室的护理工作带来新挑战[2]。如果医护人员对相关制度掌握不够清晰,就可能造成护理安全隐患以及护患纠纷事件的发生。
手术室护理由于有着工作压力大、强度高等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对工作效率大大降低。除此之外,一些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约束力较差,并且工作态度不好;在专业水平方面,技术不成熟,不能给正确的对操作仪器进行使用,知识面较窄,处理问题的能力欠缺,缺少创造性思维。同时,由于许多年轻护理人员缺乏工作经验,护理记录填写不规范,经常会出现漏写和错写的状况。因为手术室护理存在工作节凑快,而造成了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差。手术室的护理要求决定了对护理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大多数护理人员都不能够满足这种工作需求。护理人员自身存在的问题给手术室护理工作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最终容易造成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的出现[3]。
护理人员在接待病人的时候,往往出现接错病人、查对错误、放错手术室等问题。术前对器械等查对有误,以致于造成了手术时间增加。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无菌观念较弱,消毒不够严谨,不能够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消毒等,以致于造成患者伤口的感染,污染器械不能给按照规定放在特定的地方,以致于造成污染问题。器械护理擅自将标本进行丢弃或者不能给及时的贴标签,以致于造成了标本出现混乱状况,对送检结果产生不利影响。这些护理人员操作不当问题就进一步为手术室的护理安全问题埋下隐患。
医院管理人员需要根据国家卫生部制定的新制度和自身特点,对以往的有关制度进行补充和说明。在实际工作当中,对有关经验不断进行吸收,对管理以及交接班制度等容易出错的细节和制度不断健全。通过专门人员对有关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定期检查。除此之外,出台一些对应的奖惩制度,以此来大大增强手术室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只有不断抓好有关制度的落实,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才能进一步提升手术室护理的质量,消除护理过程中的安全隐患。除此之外,建立起手术室管理相关手册,让医护人员工作有章可循,对每一位工作人员必须遵守的各个环节规定对应的操作规程,以此降低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的出现。
医院管理人员需要根据手术室的实际状况,对人力资源进行科学的配置,以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当手术多的状况下,护理人员尽可能的不休班,手术少的状况下,可以科学的进行休班。休班的弹性化可以大大提高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除此之外,合理配置新老护理人员、学历高低以及业务能力高低等,以此提升手术室的护理质量,消除护理安全隐患。手术室还需要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进一步提高护理人员的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不断强化护理人员和患者的沟通,促进患者的支持和理解,有助于护理人员提高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
规范对患者查对工作,按照手术的通知单对患者的病历信息进行仔细核实,将患者安排到规定的手术室。为了确保手术准确无误,护理人员需要和医师进行共同核对。患者的体位摆放需要严格按照手术要求,除此之蛙,确保患者舒适度以及安全等。手术完成之后,医护人员需要对器械以及敷料进行清查。经过重复核对之后,才可以将切口进行缝合。在对患者进行用药以及输血的过程中,需要做好查对工作,对各类药物的剂量、作用以及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等进行充分的掌握,确认无误之后才可以执行。手术之后需要第一时间降标本放到标本袋当中,并且贴上标签,标清患者详细信息。在对患者进行移动的时候,护理人员需要注意留置的管道,保证管道牢固,避免管道牵拉的问题出现。
经过上述分析,手术室护理的安全直接关系着患者生命健康。在手术室护理过程中,将安全隐患防范措施引入其中,可以大大确保手术室护理的安全性,进一步降低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的发生。这种防范措施有助于护患关系和和谐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