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清华
(兴安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 兴安盟 137400)
白内障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见于老年人群,近年来,在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推进的背景下,该病的发生率有了明显增加的迹象,严重影响了患者正常的生活及工作,目前临床对于该病主要以手术治疗,围术期的护理质量对于患者病情恢复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1]。在上述研究背景下,本文为了分析程序化护理干预对白内障手术时间的影响,特随机选定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本院眼科收治的白内障手术患者60例进行研究,做出如下汇报:
研究对象:随机选定本院眼科收治的白内障手术患者60例,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为研究时段,分试验组、对照组,每组样本容量30例。试验组女性16例,男性14例,年龄界限在56-80岁,平均年龄为(68.6 7.6)岁;病程在2-13年,平均病程为(7.6 3.1)年。对照组女性15例,男性15例,年龄界限在58-81岁,平均年龄为(69.2 7.9)岁;病程在3-13年,平均病程为(8.1 2.8)年。两组基线资料P>0.05,可对比。
1.2.1 对照组:采纳常规护理,包括对生命体征进行监测,观察病情以及告知家属患者饮食宜清淡。
1.2.2 试验组:①术前3天:协助患者完成眼部常规检查,将血糖以及血压控制至合理范围,告知患者注意保暖,避免由于感冒而影响手术治疗效果,多吃粗粮和新鲜的水果、蔬菜,避免便秘。②术前1天:主动与患者取得联系,综合其文化特征、心理情绪变化等进行个性化的心理疏导,最大限度的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主动向患者讲解白内障的发生原因、临床特征、手术方法及预后等,让家属以及患者对自身疾病有一定的了解[2]。③手术当天:术前冲洗泪管以及结膜囊,进行充分的扩瞳孔,术眼用无菌纱布包扎。术中严格按照相关手术操作顺序进行,术后及时送患者回病房,告知患者减少头部运动,加强休息。④术后1天:密切观察患者眼部敷料是否脱落,眼部有无分泌物,指导家属正确的为患者滴眼药水,告知家属以及患者洗脸时切勿弄湿术眼,防止眼内感染。⑤术后3天:观察患者有无术后并发症,告知其加强休息,合理饮食,注重食物中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摄入[3]。⑥出院时:指导患者完成随访登记表,详细记录联系方式,告知患者坚持遵医嘱滴眼药水,避免剧烈运动,定期进行随访。
1.3.1 平均手术时间。
1.3.2 并发症:统计并计算两组眼压升高、结膜充血、眼痛发生率。
试验组平均手术时间是(17.02 1.62)min,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是(27.63 3.06)min,试验组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的手术时间,t=16.7843 ,P=0.0000。
试验组发生结膜充血1例(3.33%),没有发生眼压升高和眼痛,总并发症发生率为3.33%;对照组发生眼压升高2例(6.67%),结膜充血3例(10.00%),眼痛2例(6.67%),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3.33%。试验组的显著低于对照组,x2=5.1923,P=0.0223。
白内障的发生率以及致盲率均较高,明显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临床对于该病主要以手术治疗,大部分患者通过手术治疗后,视力均明显改善,但是由于患者对自身疾病以及手术方法缺乏专业的了解,故围术期的护理质量至关重要。传统的护理模式以护理患者生理疾病为主,取得的护理效果一般,具有一定的局限性[4]。程序化护理是一种全面的护理模式,可针对性、系统性、科学性的对患者展开康复护理以及健康教育,赢得了患者以及家属的配合和理解,有效提高了患者配合度,有助于病情的康复,该护理模式将以往的被动护理转变为主动护理,让护理人员清楚的明白自己的职责所在,显著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本文研究显示:试验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显著较对照组的短,并发症发生率显著较对照组的低,P<0.05。在曹克妮[5]的研究中,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对照组的分别是41.17%、8.82%,观察组的显著较低,P<0.05,与本文研究结果不谋而合,证实了程序化护理在白内障手术中的可行性、有效性,在临床中参考、借鉴价值较高。
综上所述:白内障手术患者采纳程序化护理,手术时间明显缩短,且患者术后并发症显著减少,安全性更高,广大患者值得信赖并进一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