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祥泽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山东 日照 276800)
笔者结合多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和思考,提出从课堂、社会实践、特色文化、组团发展、网络新媒体、管理服务等六个维度,构建“六育人”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以强化课堂育人主渠道、创新实践育人新形式、适应文化育人新要求、拓展价值引领新途径、占领意识形态新阵地、提高管理服务育人新标准,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新格局。
课堂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以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为引领,以思政理论课、思政实践课、思政特色课程为主,在通识教育课程、专业课程、创新创业课程、实习实训环节中融入思政教育内容,构建大思政理论课程体系,由思政课堂向课堂思政转变,强化课堂教学育人的主渠道作用。重点抓好思想政治课建设,丰富教学内容,完善教材体系,提高教师素质,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围绕培养学生哲学思维、历史文化、艺术审美、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素质,开设通识教育课程;发挥好其他课堂的育人功能,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和责任、优秀传统文化、职业精神融入各类课程教学之中;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校内实践和校外实习环节,界定校企双方在学生道德素质培养和职业素养训练上的职责和任务,校企协同培养学生,既培养专业能力,也培养合作、纪律等职业素养。使学校开设的每一门课都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红色文化”主题社会实践活动,以传承革命文化、感悟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重点,组建由思政、学生工作人员等组成的校级教师实践团队,以体验红色文化、瞻仰革命遗址、寻访建国前老党员、调研社会发展成果等为主要内容,开展实践调研活动。建立项目申报、评审、实施、总结等运行机制,实行项目化运作。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传承革命精神,坚定理想信念。
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以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例如开展一次走访——回访母校、感恩师长活动,感悟感恩文化;通过一次调研——“家乡美”社会调研活动,感悟地域文化;通过一次体验——体验春节传统习俗活动,感悟民俗文化和传统文化;通过一次寻访——寻访家乡历史遗址,感悟历史文化……每位学生立足家庭、母校、家乡等区域,自主选择参加1-2项社会观察及体验式实践活动并形成实践成果。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感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爱家、爱故乡、爱祖国。
分类设计校园服务类、社区服务类、公益服务类、交通服务类、节能环保类、特殊群体服务类、赛会服务类等志愿服务项目,建立志愿服务项目库,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学生通过参与敬老助残、贫困山区助学、植树护绿等活动,培养“乐于奉献、互助友爱、勇于担当”的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公德意识。
特色文化育人体系由常态化校园文化活动和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活动构成,以此为载体,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重视建设高校校史馆、校园文化景观等校园静态文化载体,提升环境育人功能,实现文化熏陶;通过开展书香校园读书月、校园文化艺术节、社团科技文化节、宿舍文化节等动态文化活动,以报告会、分享会、演讲比赛、辩论赛等多种形式,加强学生传统文化教育,提高传统文化修养。
依托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活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公祭仪式等组织开展革命文化教育。每年按照时间节点设计好活动内容,如开展红歌比赛、主题晚会、革命历史舞台剧、报告、论坛、展览、主题班团会,深化中国共产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加强学生革命文化教育,传承革命文化和优良作风。
开展改革开放成果展、“中国梦”系列主题成果展览等活动,加强学生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深入挖掘学校历史、故事、传统、精神,开展校史教育,培养学生知史爱国、知史爱校,传承学校精神和优良传统。
以宿舍卫生为切入点,加强4S管理(安全、整理、清洁、素养),解决宿舍物品乱摆乱放问题;开展“4早行动”(早睡、早起、早读、早餐),推行晨检制度、晚熄灯制度,固化晚归检查等,纠正学生不良作息习惯;开展党员宿舍、学生干部宿舍挂牌活动,建立学生干部包联宿舍制度等,发挥学生骨干的模范带动作用,达到“一个工作站服务一幢公寓,一名楼层长带好一个楼层,一名舍长带动一个宿舍”的效果,在宿舍内形成友善、和谐的氛围,引导学生约束自我,修身立德。
加强班级文化建设,组织各班级在班团委的带领下制定班级建设目标、班级公约,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班歌比赛、班徽设计大赛等活动,形成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加强学风建设,评选优良学风班级、学风建设标兵等先进典型,增强学生集体荣誉感、责任感。
打造“学习型、高效型、服务型、责任型、团结型”的学生组织,加强对各级学生干部的监督和考核,对每日表现进行全程化观测,确保学生干部行为规范率先达标;设立“社团活动日”,每周固定时间集中开展社团活动,鼓励和支持各社团结合自身特点,创造性的开展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各类社团活动,推动社团文化融合,建设品牌社团活动;推进学生自治组织体系建设,建设学生事务服务大厅,引导大学生自律委员会、大学生公寓管理委员会、学生会等学生组织,发挥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作用,使学生组织实现从原有的辅助管理为主到融“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为一体的组织功能转型,发挥学生组织在学生思想引领、弘扬主旋律方面的作用。
以学校网站、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平台为核心,根据学生学习生活习惯,拓展网络新媒体平台,建立学校网络新媒体联盟,打破时间、空间限制,做到学生在哪里,思想政治工作就在哪里,形成移动、泛在、个性化的网络新媒体育人体系。打造网络思政内容生产矩阵、传播矩阵,占领意识形态新阵地。
建设生产思政教育核心内容的“中央厨房”,实现内容融合。以教师信息员队伍、学生信息员队伍、网络评论员队伍、新媒体中心、大学生记者团为主组建“食材采购部”,实现每日思政教育素材信息流的收集汇总;以宣传、思政、学生工作专职人员和新媒体中心、大学生记者团、校园广播电台等学生组织为主组建“食品生产部”,对每日汇集素材进行专业整理、编辑、加工,生产具有高度亲和力和针对性的作品;以学校网站、新媒体平台、校报、宣传栏、广播电台为主搭建“派餐窗口”,形成有深度、有广度、有态度、有温度、有速度的网络思政格局。
拓展新媒体阵地,大力发展网站、公众号、微博等网络媒体平台、充分利用新媒体易于传播、直达用户、交互性强的特点,增加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及时、准确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对信息内容进行分类整理,选择相应形态在相应的载体上发布,提升融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精准性。加强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深度融合,在宣传栏等传统媒体上通过应用新技术、开设专题推介、受众互动等方式,打造一批交互式“会说话”的传统媒体平台;将传统媒体谨慎、公正、客观的优秀基因和传统传递给新媒体,提升新媒体的严谨度和精细化,更好地服务于思想政治教育。
管理服务育人体系由干部联系班级“七个一”、思政教师“三个讲透”、辅导员(班主任)“十必谈”“八沟通”、任课教师“六联系”等制度构成,深化对学生的思想引导、人文关怀、心理疏导,把解决学生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在服务引导中加强思想教育。
制定实施干部联系班级“七个一”制度,辅导员(班主任)“十必谈”“八沟通”,实施思政教师“三个讲透”,形成全员全方位育人的格局,及时了解和掌握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育人者先育己。加强思政工作队伍建设,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和心理咨询教师队伍建设,加强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努力形成一支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思想政治工作专门力量,通过多种培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一线队伍的工作能力和水平。按照专业化职业化要求,探索职务职级“双线”晋升办法和保障激励机制,激发思政工作队伍积极性。加强教师理论学习,把教师的政治理论学习提上重要日程,系统制定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计划,做好统筹安排和指导检查,严格落实学习内容、学习时间,通过集体学习、专题研讨等形式,确保学习效果,做到真学、真懂、真信。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2017-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