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健康产业发展路径研究

2018-01-30 07:57郭晓敏
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生物医药合肥市合肥

郭晓敏

(合肥市委党校,安徽 合肥 230071)

健康是人类一直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尤其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全面健康的需求也在日益加深,健康产业成为关注的热点领域。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 “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并要求“发展健康产业,推动健康中国建设”,进一步明确了健康产业的地位和作用,为健康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2017年安徽省出台《加快健康产业发展指导意见》,明确将合肥定位为全省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和健康产业发展的核心区域。大力发展健康产业,不仅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也是建设健康合肥、实现合肥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

一、合肥市健康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合肥市将健康产业作为抢抓 “调转促”发展机遇,实现创新转型升级发展的重要抓手。创新思路,立足于生物医药产业,不断完善大健康产业生态链建设,大力发展以医疗服务、护理康复、健康管理等为重点的健康服务业,打造健康产业发展基地,积极推进健康产业的集聚发展。

(一)生物医药类产业规模增长迅速

目前,合肥市共有生物医药类企业约580余家,数量占全省35%以上,引进和培育了一批国内外知名生物企业,拥有安科生物、北大未名、美亚光电、国药控股、金域检验等一批重点企业,涉及生物及健康服务、生物工程技术药、现代中药、化学药等领域。2016年9月,合肥市获批省级生物医药和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集聚发展基地,进一步激发生物医药及相关产业发展活力。

2016年生物医药、健康设备等相关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139.9亿元,完成税收约11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约20亿元,2013-2016年的主营业务收入年复合增长率达33.3%。2017年上半年,生物医药、健康设备类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59.2亿元,完成税收约6.51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约10.1亿元,相关投资金额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

(二)健康服务业发展稳步推进

健康服务业既是国家和安徽省鼓励发展的新兴产业,也是合肥重点发展的现代服务业。2016年,合肥市出台《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工程实施方案》,将健康服务业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指出健康服务业的发展重点为医疗服务、养生保健、护理康复、健康信息和健康管理等行业。截至2016年底,合肥市规模以上健康服务企业已到达188家,其中8家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亿元,成为全省健康服务业的“排头兵”。巢湖半岛国际健康城入选 “长三角健康服务产业集聚区”,安徽静安健康产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华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获得 “长三角健康服务业示范企业”称号。

随着老龄化不断加剧,健康养老需求也水涨船高。合肥市也将健康养老产业作为健康服务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加以推进,通过推进医疗养老资源融合,发展社区健康养老服务,打造健康养老小镇、健康生活社区等多种方式推进健康养老产业发展。如巢湖国际健康部落休闲养老社区项目,绿城(蓝城)健康养老小镇项目等。

(三)产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

近年来,合肥市把开发园区作为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的主要载体,目前已形成以三大开发区为核心,各具特色、错位发展的良好态势。其中,合肥高新区形成了以化学药、中成药、血液制品、医疗器械等行业为主导的现代医药产业基地;合肥巢湖经济开发区重点打造以半汤生物经济实验区为主体,以抗体药、新型疫苗、多肽药、保健品为主的生物工程技术药产业基地;合肥经开区形成以国药控股、合肥天星、亿帆生物等为主的医药商业流通产业园。

在生物医药产业带动下,合肥市大健康产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已形成五大产业集群:以安科生物、同路生物、智飞龙科马、未名生物、悦康药业等为代表的生物药企业集群;以立方制药、兆科药业、贝克药业、先锋制药等企业为代表的化学药企业集群;以济人药业、华威药业、威尔曼制药、合恩医药为代表的现代中药企业集群;以欧普康视、美亚光电、美时医疗、华米科技等企业为代表的高端医疗器械及智能穿戴企业集群;以离子医学中心、金域检验、中盛溯源、首度基因、干细胞和再生医学合肥研究院等企业为代表的精准医疗企业集群。

二、合肥市健康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专门的管理机构

健康产业门类多、内容广泛、产业链长,涉及卫计、发改、财政、经信、民政等多个行政部门,在实际工作中缺少一个专门机构来统筹协调健康产业发展中的具体问题,影响了健康产业的整体发展。一是健康产业规划出台难。虽然国家、省相继制定促进健康产业发展的意见,明确了具体的目标任务,但是合肥尚未就结合自身实际,探索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健康产业发展路径。二是相关政策协调难。涉及健康产业的相关政策较为分散,涉及的政府机构较多,由于缺乏统筹协调机构,造成政策调整不及时或落实不到位。三是健康产业统计难。目前安徽省尚未建立全省统一的健康产业统计指标,合肥市的统计指标仅有生物医药、健康设备、健康大数据、旅游康养、健康服务等5个类别,统计口径窄、操作性不强,难以起到动态监测健康产业发展的作用。

(二)健康产业总体规模偏小

合肥市健康产业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但是,与健康产业发达地区相比,仍处于规模小、发展不足的态势。2016年合肥市健康产业总值180亿元,占GDP总量的2.87%,其中健康大数据产业22亿元,生物医药产业112.4亿元,健康设备产业27.5亿元,健康服务业18.1亿元。

因各地健康产业统计口径不一致,健康产业总产值难以横向比较。如2015年,杭州市健康产业总产值1509.24亿元,但是浙江省健康产业的统计口径(包括医疗卫生服务,健康管理与促进服务,健康保险和保障服务,医药、医疗器材、营养和保健品的批发和零售服务,健康制造业,种植业和建筑业等七大行业[1])较之合肥明显偏大。因此,我们仅取其中的生物医药产业来进行横向比较。作为合肥市健康产业产值中占比最大的生物医药产业,与青岛、南京、苏州等地相比,差距仍然较大。(见表 1)

表1 各地生物医药产业产值比较

(三)健康服务业比重偏低

随着人们对健康服务的需求持续增长,健康服务业在健康产业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2013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若干意见》指出,健康服务业的三大核心构成为医疗服务、健康管理与促进、健康保险。

从合肥市统计数据来看,2016年健康服务业产值18.1亿元,仅占健康产业总值的10.05%,与健康服务业在健康产业中所处地位不相称。以医疗卫生资源为例,与同为长三角副中心城市的南京、杭州相比,合肥市的医疗卫生资源也存在不小的差距。(见表2)

表2 2016年合肥、南京、杭州医疗卫生资源基本情况比较

三、合肥市促进健康产业发展的实施路径

(一)加强政策引导,优化健康产业发展环境

1.构建行政协调推进机制

为加强对全市健康产业发展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首先,要建立合肥市健康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常务副市长担任组长,发改、计生、民政、经信、人社、旅游、财政等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统筹处理健康产业发展中的各类具体问题,[2]如不同类型健康产业发展的奖补政策等。其次,要建立职责分工机制,明确各成员单位的职责分工,确保工作个个有落实,促进合力推动。再次,要建立全市统一的健康产业统计指标,督促各县(市)区定期发布健康产业主要指标,并将健康产业发展纳入年度综合考核,实现动态监测与管理。

2.完善健康产业发展政策

尽快制定健康产业发展规划,做好合肥市健康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厘清合肥市健康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科学设置健康制造与健康服务业的产业布局,确立近期、中期发展规划和目标,明确重点发展产业,打造大健康产业生态链,推动健康产业的融合发展。出台专门针对健康产业发展的引导政策,细化相关的配套保障措施。

设立支持健康产业发展的投资引导基金,撬动更多社会资本、金融资本投资健康产业。全面梳理健康产业领域的相关政策,清理与健康产业发展不相适应的政策措施,切实落实国家和省级相关部门出台的各项优惠措施,破除影响健康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壁垒,着力从市场准入、财政支持、土地供给、税收优惠、人才队伍建设、技术创新、投融资政策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为健康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3.健全健康产业配套服务

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拓宽信贷抵押担保范围,探索信用担保等方式,加大对健康产业类企业及其建设项目的信贷投入。借鉴广东中山市经验,探索医保个人账户资金可用于体育健身、健康照护等类型消费。建立健康产业协会,发挥好行业协会在加强行业自律,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在产学研合作和成果转化方面的桥梁作用等。

采取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产业招商,一方面通过举办产业论坛和举办项目推介会等形式,宣传合肥市健康产业项目、健康产业投资方向和政策,吸引各类社会资本投资合肥健康产业。另一方面,积极参加国内外健康产业论坛和博览会等,推介合肥本地健康产业产品和服务,扩大本地健康产业企业的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立足本地市场,鼓励合肥市医疗卫生服务行业采购本地企业生产的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等;立足于健康养老市场,利用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契机,宣传推广合肥健康养老小镇、健康养老社区等项目,吸引全省乃至长三角地区居民来合肥异地养老。

(二)构筑载体平台,培育健康产业集群

1.建设健康产业园区

以安徽省“建设100个重点园区、打造100个健康小镇、实施100个重大项目、培育100家骨干企业和品牌产品”战略为契机,建设一批健康产业园区、健康小镇和品牌产品。坚持突出重点、发展特色的思路,在对各县(市)区健康产业发展状况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准确把握各地健康产业发展趋势和潜力,进一步提高相关园区的集中度,建成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

合肥市高新区要在安徽省生物医药和高端医疗器械集聚发展基地的基础上,继续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形成以化学药、中成药、血液制品、医疗器械等行业为主导的现代医药产业基地,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基地;环巢湖区域要借助特色小镇的发展机遇,依托自然资源优势,统筹建设集老年产品研发、生产、物流配送、展览展销等一体化的养老服务产业园区,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养老服务领域知名企业入驻,吸引上下游企业聚集,打造养老服务完整产业链。

2.搭建协同创新平台

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整合优质科技资源,依托中科大、合工大、安医大、安徽中医药大学以及合肥的各中科院研究所等平台,推进生产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医疗机构的联合创新,促进理、工、医交叉,构建产、学、研、用、金一体的创新联盟,为合肥市健康产业进一步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支持鼓励企业引进、设立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工程中心等创新平台,完善创新体系,形成具有强大科技攻关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的创新平台。

加快引进和培育符合健康产业领域研发要求的产学研合作项目,通过发挥科技中介和产学研合作平台的作用,依托科技成果转化和项目团队引入的方式,精准高效地实现企业创新项目和创新产品短缺问题的解决。[3]加大生物医药等行业工程研究中心、企业研究院的建设力度,充分发挥全市乃至全省现有的创新载体,引导中小企业借力创新载体提升自身研发能力,降低研发成本,提高研发成效。

3.打造健康服务品牌

以合肥仁康、健桥科技、润东职业、赛尔福以及各大医院等健康咨询单位为重点,发展中医养生、心理保健、健康保险等健康咨询服务管理产业;以巢湖“中国温泉之乡”的汤池和半汤温泉等地热资源为基础打造医疗保健、康复疗养、休闲养生等健康基地;以冶父山、紫蓬山等国家森林公园打造生态养生旅游基地;以巢湖西岸塘西河生态湿地公园、北岸孙村湿地公园、南岸槐林湿地公园打造生态健康休闲基地;以滨湖新区和环湖大道建设为基础,打造环湖长跑、湖面运动、休闲娱乐等滨湖运动娱乐度假基地,在环巢湖周边地区形成现代新型健康管理服务产业。

(三)推动深度融合,构建健康产业生态链

1.促进智慧医疗发展。通过支持第三方机构建立医疗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建立数据共享交换体系,实现医院之间的医疗数据共享。利用大数据技术,加大智慧医院的建设力度,实现通过移动互联网可开展预约诊疗、候诊提醒、划价缴费、诊疗报告查询等多项服务。[4]借助移动医疗产品,将网上医院与实体医院结合起来,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推进智慧医疗的开展,为病人提供网络医疗服务。

2.促进智慧健康管理发展。推进移动医疗设备的生产与应用,通过佩戴体征指标记录设备,并连接云端的“智慧医生”,对人们身体状况进行动态监测,建立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档案。发展健康管理类社会组织,鼓励有资质的医学检验机构、医疗服务机构联合互联网企业,发展基因检测、疾病预防等健康服务模式。[5]如,顺应国家精准医疗的战略布局,借助安科生物转化医学中心、大基因中心、离子医学中心,安龙基因建设的安徽省基因检测医学转化应用产业平台等,大力发展精准医疗等。

3.促进智慧旅游发展。注重旅游资源整合,构建智慧旅游数据大平台,将全市景区景点、旅行社、酒店宾馆、乡村旅游点等零散旅游资源整合到一个平台上。设计多种旅游套餐,为旅游者提供多元选择;开设网上预订业务,除为团队游提供便捷服务外,也为自驾游、散客等制定旅游规划,提供网上订票、住宿、餐饮等服务;开设网上结算、网上保险等业务,为旅游者提供方便。

[1]台州市统计局.台州市健康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EB/OL].www.tzstats.gov.cn/art/2016/11/16/art_2940_523205.html,2016-11-16.

[2]张瑜.嘉兴市健康产业发展研究[J].嘉兴学院学报,2016(3):45-49.

[3]郑健,何涛等.浙江省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5(9):26-29.

[4]上海借力互联网布局“云医院”医院探索互联网医疗[J].信息系统工程,2016(2):7.

[5]邹祥凤.延伸产业链培植增长点——关于推进泰州大健康产业集聚发展的几点思考[EB/OL],www.jstzrd.gov.cn/art/2017/3/22/art_23174_960071.html,2017-3-22.

猜你喜欢
生物医药合肥市合肥
湖北恒玖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苏州浩欧博生物医药销售有限公司
合肥的春节
湖北恒玖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合肥的春节
醒狮
送你一盆小多肉
苏州高新区:加速驶向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产业“两千亿级”新蓝海
合肥井松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合肥蜂巢城市会客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