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模式研究

2018-01-29 09:32高丽
现代经济信息 2018年21期
关键词:微文化教育模式

高丽

摘要:微文化以其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传播门槛低等特点正在深刻的影响着新一代的大学生,让他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手机和电脑在大学生中的拥有率逐年上升,微信、微博、抖音短视频等简短快捷的大众化表达方式让他们迷恋。在微文化的背景下加强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需要我们深入把握时代发展潮流与学生实际,探究新模式。

关键词:微文化;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8)021-0414-02

随着我国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急速发展与普及,电脑和手机等移动设备成为了很多人工作和生活不能离开的工具,许多人日益变成“低头族”。近些年还出现了许多新鲜的事物,比如在2009年9月,随着李开复选择在新浪微博发布自己辞职后的动态之后,微博以强势的表现劲头成为中国国内互联网业界的最新热门话题;微信也已经成为了集联络、阅读、买卖、娱乐、应用为一体的移动平台;一些大学让学生们提交几分钟的微电影作为期末作业;有些大学生购买几分钱一章网络小说的微支付;普通民众为经济困难的重病患者在众筹平台上捐助哪怕几元钱的微爱心,微文化看来已经深深浸入了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2016年9月抖音上线,这个专注于年轻人的15秒音乐短视频社区,用户可以自由选择歌曲,配以自己拍摄的短视频,形成自己的独特作品,其制作成本较低,表达方式有趣,观者众多,这种微小的短视频被大学生所喜爱,有些大学生通过拍摄短视频还成了网红。许多大学生每天花在手机上的时间越来越多,购物用手机支付,出行用手机导航,晚上的宿舍卧谈会变成了自己刷抖音短视频,一刷就是两三个小时。还有的学生联合宿舍的同学数十次的反复拍摄短视频,导致入睡时间越推越晚,直接影响了第二天的上课。微文化的传播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们学生的日常生活轨迹,大学生总是能最先感知到时代的变化,并追求时尚潮流成为微文化的主要接受者和传播者。

顺应微时代变化潮流,了解最新社会动态,与时俱进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一直以来都是我国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关注点。2017年被定为中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质量年”,我国教育部用3个月的时间实施完成了新中国思政课建设史上首次“地毯式”全覆盖的大调研,组织专家旁听了全国高校3000堂思政课,与各地一线教师及高校学生进行了深入探讨,把握了最新教学动态,促进了高校思政课的改革工作。

一、微文化背景下的网络教育模式

2018年1月31日下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公布了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根据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7.72亿,普及率达到55.8%,超过了全球平均水平(51.7%)4.1个百分点,超过了亚洲平均水平(46.7%)9.1个百分点。我国的网民规模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其中手机网民用户规模已达7.53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的占比由2016年的95.1%提升至97.5%,电视及电脑使用人群下降,手机不断挤占着其他个人上网设备的使用。我们无论是在走路,还是乘坐交通工具的时候,随处都能看见捧着手机的人,不少大学生不带手机会“死”,没开手机会慌,患上了现代人的精神病即手机依赖症。

在微博,微信,微视频纷至沓来的大潮下,更多的大学生使用手机就可以很方便的了解时事政治,关心国家大事,比如人民日报将缩微定格动画形式引入时政新媒体报道,在短短2分半的时间内,形象展示五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解读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奋斗目标。该视频自3月6日发布以来,总播放量超850萬,微信阅读量也超过10W+。2018年两会,《法制日报》微信公号共推出“政协委员说”“美丽新时代”等板块,学生可以很方便的使用碎片化的时间来阅读,快捷的了解国家大事。

学生还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等现代化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帮助有需要的人,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有些大学生自己拍摄,制作些有意思的段子发布在各类平台上,彰显自己的个性,得到了很大的点击量,这其实也是他们创新性的一种表现。2016年12月6日,2016中国公益新媒体沙龙暨新浪微公益年度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网络首善”钢子获得“微博2016十大影响力公益大v”荣誉。他的“壹起捐”理念中最突出的特点是:每人每天捐1元,用最简单的方式行善劝善,用不影响我们生活的1元钱去温暖全世界。我们在工作中也经常发现有些学生会使用微信等方式传播受困者信息,希望更多的人能看到,更多的人能帮助这些需要帮助的人群。大学生虽然很多人都没有收入,但不少人也会将自己勤工俭学,打工做家教挣的钱捐赠出去,虽然数额一般不大,但是他们也用自己的方式出了一份力,帮助了他人,温暖了人心,实现了自己的社会价值。

作为思政教师,必须紧跟时代潮流,把握时代脉搏,感知微文化的力量。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时间不能仅限于8小时之内,工作场所也不能仅限于课堂、班会或学生宿舍,要树立哪里有网络,哪里就是教育的主阵地,就是意识形态的战场的意识;另一方面,人人都可以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微博上的每一次发言,微信朋友圈的每一次转发,都可以是价值观的教育、正能量的传播和舆论环境的塑造的过程。“微思政”的全覆盖性与即时性,在网络舆情爆发时,也能成为最及时,行之有效的危机化解渠道。思政教师不仅在课堂上要讲解好知识,在课下也要关心学生思想动态,关注学生朋友圈。在他们有负面情绪和不正确的价值观时能及时引导,在他们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能帮一把,在他们迷茫和困惑时能指点一下,在他们对新鲜事物感到兴趣时,我们也及时了解,以便缩小和学生年龄代沟,增进对学生的了解,产生共同语言,更好地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

二、微文化背景下的实践教育模式

对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不仅仅体现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更多的时候是体现在实践活动中的。在外出实践中,学生和老师距离更近,交流更顺畅,可以更为便捷的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现在网络的传播快速很快,一些学生经常会拍摄自己学校教师上课的精彩视频和外出实践的图片上传到网络平台,教师别出心裁的授课方式,一些红色教育基地的不断签约敲定,让大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形式变得丰富多样。走出课堂,走出校门的实践教育模式深受学生欢迎,他们更愿意在大自然中,在有红色革命教育基地的背景下接受教育。但是由于我们思政课程的授课具有连贯性,在平时的授课中,很难抽出一整天的时间带领全体学生走出校门,而且思政课几乎在所有大学都是大班授课,学生动辄成千上万人,全部带出去实践变得可操作性极低,主要原因是思政课教师人数不多,最多几十个,有的学校只有十几个教师,这样数量的教师很难管理成千上万的学生,安全问题变得尤为重要,一旦出现事故,影响会非常巨大。在多年的实际探索中,各个高校都在对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的实践新形式进行探索,在暑假开展实践活动,逐渐变成了一些高校的共识。

暑期实践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现的发展最快、影响最大的实践方式。主要是指引导大学生利用暑假进行的时间相对集中的、大规模、大面积的社会实践活动。因为寒假正值中国最大的传统节日春节期间,学生们大多都要回老家过年,而且寒假时间比较短,许多学校放假不足一个月,北方天气寒冷,学生不太愿意到户外活动。而暑假时间相对比较长,许多学校放假在一个半月甚至更长的时间,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不回家,有的留校打工,还有的利用自己攒的零花钱去旅游,去拜访同学。大多数学生比较有时间在这一集中的时间段进行实践活动,教师也可以从平时繁忙的教学工作中解脱出来,抽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指导学生进行实践。

暑期实践形式也是丰富多样的,可以单人实践也可以组团实践,一般情况下,可以让每位同学利用返乡、实习、勤工俭学等机会,走进企业、走进学校、走进社区和乡村,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兴趣专长就近开展形式多样的、有意义的、不少于一周的社会实践活动。组队实践人数控制在2至6人之间比较合适。实践结束后每位同学需上交手写的实践报告一份。

我们发现,大多数大学生通过暑期社会实践,发生了一些明显的变化。一些以前从没去过农村的城市大学生,现在走进了革命老区,感受到了真正的红色文化的熏陶;有些学生从前在与人沟通、社会经验的积累等方面存在一些不足,通过实践之后,都得到了比较明显的改观,现在变得敢与人交谈,表达流畅,变得更加愿意在公共场合表达自己的观点,人际关系也变得好起来;有些学生以前经常在微信朋友圈晒吃晒喝晒旅游,现在更加愿意在朋友圈晒自己救助小动物、帮助困难人群、帮助老人、参加集体活动、宣传党的方針政策等等,他们的思想总体变得更加积极,更加具有正能量。有些学生对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热情度较高,还会结合时事热点开展调查活动,比如在2017年就发现有学生结合海口开展生态保护活动的契机,展开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该学生经过充分调查后走上街头当了一名文明劝导员,劝导路人不要乱扔垃圾,要在公共场合使用文明用语,在工作过程中确实也有一些人不听劝导,不理解我们的志愿者。调查结束后该学生认真思考,撰写了调查报告,体现了其独立的思考能力。

当然不可否认,实践也往往存在瑕疵。有时候有些学生有“功利性”,比如一些学生热衷于联系媒体,试图夸大报道来赢得关注。有些学生甚至实践还没开始,实践成果还遥遥无期,就联系媒体准备宣传,尽最大可能获取关注度,博取眼球,有些甚至期望能成为网红。所以我们的社会实践应该抛弃作秀,真正的让学生意识到实践的重要性,抓住这得来不易的机会,让学生更好的融入社会,为他们未来走向社会而努力。总之在实践中,学生通过实践,独立思考,对社会热点事件有了初步的认知与反思,如果我们教师在此基础上能及时的对它们进行价值观教育,或者就在实践基地,当场进行教育,那样我们的价值观教育会更具有及时性与多样性,会更能引导它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他们更容易接受。

三、微文化背景下的意见领袖引导模式

在微文化的传播中,意见领袖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信息传播的内容及相关态度和意见的走向,如今通过意见领袖发布而成为社会焦点话题的信息比例越来越大,其数量早已超过了传统大众媒体所引导的热点话题。这些意见领袖因其独特的思想视角或现实中的知名度受到了大批青年人追捧。在微文化的传播中,表面上人人都能平等发言的模式广受学生欢迎,普通个体也能在公众平台上发布博人眼球的言论、图片或视频,从而获得较大的点击量,但他们也很容易就能受到网络信息的影响。

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也发现许多学生关注一些网络名人,还密切关注学校里比较有影响力的意见领袖的微博微信等平台。我们应加强对意见领袖的引导,让他们能够及时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关心学校发展,发挥正能量,弘扬正确的价值观。当然也要防止一些网络名人无视社会责任,不顾国家国家宪法与法律,危害国家荣誉与利益,违背公序良俗,宣扬拜金主义与享乐主义对我们大学生的影响。我们应该加强网络舆情监测,健全网络舆情预警体制,对危害国家荣誉与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等信息要加强监测、删除、防范、追究等措施,防止消息扩大化对社会产生不良影响。

我国当前正处于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新鲜事物层出不穷,网络的快速普及与发展,深深地改变了一代又一代大学生的生活轨迹,他们追逐潮流,体验新事物,钟爱新玩法,在变化飞快的现实中很容易迷失自己。作为新时代的思政工作教育者,我们应把握时代脉搏,自觉学习新知识新思想,掌握最新动态,了解最新科技成果,在微时代的背景下与时俱进的推进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

猜你喜欢
微文化教育模式
中职学生微文化的创作和学生作文个性化语言指导的耦合研究
基于MOOC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