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教育误区?培养健康儿童

2018-01-29 10:22赵静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46期
关键词:成长儿童教育

赵静

摘 要:当今社会父母对孩子特别地关爱,不言而喻,在教育方面也格外的重视,但是很多调查中,发现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存在过高期望、重智轻德、重视物质保障忽视劳动教育、重视智力开发忽视心理健康教育、过分迁就和溺爱、过分严厉等误区,因此,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关键词:教育 儿童 成长

一、尊重儿童自然天性

家长应该持有正确的教育观念,不妨把期望值放低一点,多给孩子以鼓励和帮助,对孩子的挫折与失败要理解和宽容。要正确的看待孩子,正如卢梭说的“每个人的进步快一点还是慢一点,要看他的天赋、兴趣、需要、才智、热情以及所抓住的机会”。所以,家长要正确看待自己孩子的身心发展水平,不能过分的与其他孩子相比较。同时,我也要理解孩子,懂孩子的感受。当孩子无法满足自己的需要时,他会表现出哭闹、沉默、反抗等情绪。我们要进行观察,研究他需要什么,帮助他实现正当的需求。当我们判断不出他需要什么,或者无法满足他的时候,我们要有耐心,不能厌烦和粗暴,要冷静的观察思考和交流,达到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心,从而有效的解决问题,使孩子接受到正面的教育,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孩子也是有心情的,我们不能将大人的感情强加给孩子,而是去仔细观察一下孩子的心情是怎样的,只有这样才会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本性。比如,我们为了让孩子全面发展,什么乐器、书法、舞蹈样样都让孩子学习,却忽视了孩子的兴趣,搞的孩子筋疲力尽,没有了天真的童年,可能最终也不会实现家长的期望。我们只有真正理解孩子的心情,这样才能对症下药,去劝导孩子,让孩子变得开心,孩子也认为自己受到关心和尊重,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培养。

“在万物的秩序中,人类有它的位置,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它的位置,应当将成人当成是成人,将孩子当成是孩子。”孩子有自己的天真、兴趣和感情,父母、老师要沉下心来细心地察觉,不要用成人的眼光,成人的经验来对待孩子的举动。

二、注重儿童兴趣培养

提倡必要的消极教育,所谓消极教育即“它不在于教学生以道德和真理,而在于防止他的心沾染罪恶,防止他的思想产生谬见”。后果正如卢梭说的“他们在你面前越受到拘束,他们在你看不到的时候就闹得越凶,由于他们在允许的时候要成倍捞回,因为你管得太严厉而蒙受的损失”,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在所有财富中最为可贵的不是权力而是自由。真正自由的人,只考虑他可以获得的东西,只做他喜欢做的事情”。儿童只有拥有自由,不受父母的安排,才会做更多他们喜欢做的事情,养成自己的兴趣。

正如卢梭说的穷人家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孩子,同那些自以为用时时刻刻干预其行动的办法可以培养得更好的人的孩子比较,不仅不会那样的虚弱多病,反而更结实。因此我们提倡消极教育的方法,更多的尊重孩子的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特点,让孩子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父母不要过多的拘束和限制,使孩子自己去喜爱和欣赏事物,培养自己的兴趣。

三、反对娇生惯养

所谓娇生惯养,就是对孩子过分的爱怜以及对孩子的行为过分的偏袒和放纵,或许是因为现在的经济条件好了,又或许是观念更新太快了,现在的父母养育孩子比前辈更不计成本。要给孩子最好的,各种玩具应有尽有;幼儿园、学校要选优质的;衣服要名牌的等等。即便如此,很多父母还是整天焦虑不安,因为他们总觉得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做到位。这样父母不仅给自己增加很大的经济压力,更重要的是从小就给孩子养成物质方面追求最好的习性,孩子就会变得娇嫩,使孩子觉得这些奢侈的需要是很正常的,并未能体谅家长工作的艰辛,自理能力和独立能力也不容易培养和形成。

依据现在的教育观念,我们应倡导磨难教育,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品质。在孩子成长教育中,可以有意识有计划地安排一些“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活动,让孩子能体会到他们在人生道路上还没体会过的经验,从而达到“增益其所不能”的目的。人的命运不会都一帆风顺,对他的悉心照顾,其本身就是与痛苦互相关联的。童年时候他所遇到的仅仅是身体上的痛苦,这与别的痛苦比较起来,没有那么残酷,没那么悲哀,而且,与那些使我们产生绝望念头的痛苦比较,还是微不足道的。父母应收起对孩子过分的疼爱,在孩子适当年龄阶段,若不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最终孩子的习性也就定型,到那时家长会后悔莫及。

四、重视儿童道德教育

在学校的课堂里,老师会教我们首先会做人,其次才是学习,这正如我们素质教育所倡导的。其实对于道德教育,父母应该从孩子出生就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来培养儿童的道德品质。大自然的环境,让孩子更能看到真善美的一面,使孩子不会学一些不良的品德。在社会美、艺术美的当今社会里,自然美似乎被掩盖了,人的本性在社会上被加上一层外衣,我们需要从大自然的环境中,找到事物的真善美的一面,來影响、熏陶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因此我们应该积极的去营造良好家庭环境,家长也应该坦诚的跟孩子交流。

五、重视儿童实践活动

我们往往会过早的让孩子接受成人的理性教育,家长老师直接讲授道理,在大家看来,提前讲道理,可以让孩子少走弯路。但对于儿童来讲,对能够看到感觉到的事物才会更有认识,更有触动。理性来源于感性,所以我们应该更倾向于注重孩子的感官性教育,同时去循循善诱,积极引导,这样孩子才会从中逐渐理解一些更深层次的道理。

如何进行感性教育呢,所谓的感性认识就是对事物的表面的,浅层次的特点有所观察,根据这个时期的儿童的认知特点,我们只有让孩子去参加一些实践活动,亲身的去体验、参与,孩子的很多能力就会在无形中受到培养,而这些能力是我们无法区分和归类的,也正是非智力方面的因素。正如前面所提到的,当今的父母过多地重视孩子在智力方面的开发,从而忽视了孩子有关非智力方面的锻炼和培养,最终造成很多孩子在心理方面承受能力很弱,甚至经受不住事情的打击。让孩子参与到游戏活动中,可以锻炼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对事情的胜任能力,从活动中体验到活动的乐趣等等,这是说教所无法弥补的。同时,在平常生活中,父母应注意自己的行为,要知道身教重于言教。父母的行为会直接影响孩子的作风,因此父母要以身作则,让良好的行为去感染孩子,让孩子以父母为榜样,形成良好素质。

总之,我们的教育应该给儿童充分自由和全面发展的空间,顺应天性,引导发展,让儿童在游戏、探索、发现的自主活动和体验中,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

猜你喜欢
成长儿童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长
煤企关注大学生员工心理成长的现实意义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