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军
【摘要】运用“微电影”的形式对学生开展德育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能够在班级管理中引导学生进行以自我为主体拍摄的“微电影”,以此来提升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本文主要探讨“微电影”与班级管理相结合、“微电影”与学生成长相配合的可行性,最后再探索班主任运用“微电影”进而研究出对学生德育教育的新途径。
【关键词】微电影 班主任 德育教育
【基金项目】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利用班级成长微电影,提高班主任德育教育时效性》课题成果论文(课题批准号:GS[2017]GHB0065)。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9-0170-01
在高中阶段,学校的德育工作和教学工作是有区别的,教师只有把两者相结合,才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这是每一所学校都不断需要探索的方式。尤其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面对着大数据、高科技的时代环境,面对着电脑、手机已经成为身边不可缺少的交际工具的现实,如何在教学当中更有效地让学生进行学习?如何更好地改善教师对学生德育教育的方法?如何更有效地不断提升学生德育内涵?运用“微电影”已成为了一种学生喜欢接受并在班主任管理中施之有效的方式。
一、微电影的主要含义
(一)“微电影”的主要时间段大概都是在三十分钟左右,和普通的电影相比较,具有时间短、冲击力大的优势,这对于有些因学业繁重、环境受限的学生而言,是拥有着优势的,能够在短时间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情感体悟。
(二)“微电影”当中有很多的题材,其中的主题、话题都是属于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而且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时候,其实大部分的教學内容都是来自于日常生活——“从生活当中而来,又到生活当中去”[1]。
(三)学生高中三年的点点滴滴其实就是一部部最好的“微电影”,记录下他们成长的轨迹,用以教育、感化,辅以适当的引导,对于世界观、价值观正在形成的高中生是更有效的。
二、引领学生进行德育生活
班主任应该合理地运用“微电影”开展德育教育,让学生能够在体验的过程当中感受到生活当中的德育,在学习当中享受生活,在实践当中探索出方法和途径[2]。
(一)甄别“微电影”的内容
在“微电影”当中并不是所有的微电影都适合学生进行观看,也不能够让学生把大量的时间浪费在甄选内容当中,所以这就需要班主任能够对“微电影”进行筛选,选择出适合学生观看还带有着德育思想的“微电影”,能够把那些德育内容更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微电影”带进课堂,引入班级德育管理。
(二)确定学生观看“微电影”的时间
班主任可以给学生观看“微电影”和评论“微电影”的时间规定在班会的时候,或者也可以在其他班级活动的时候,来让学生观看“微电影”,让学生能够在观看中获得知识、获得情感体悟。
(三)“微电影”活动的拓展
学生观看“微电影”的时候,能够通过“微电影”当中的生活场景,进而了解到其中的内涵,并把电影当中良好的德育习惯带入到现实生活当中,以此方式来开展微电影的德育教育。
(四)实践中提升学生的德育内涵
班主任可以在实践当中设计一些学生喜欢的德育活动,让学生都能够积极地参与进来,在实践当中感受到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只有把德育教育和教学模式相结合,才能够更好地让学生完全掌握所学知识。
1.“真实表达”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所喜欢的“微电影”进行点评,能够把其中的主题以及各个元素所要表达的内容进行深入地感受,并要把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给学生组织“微电影之我见”的影评展。
2.“剧本创编”的教学活动,现在有很多的学生都喜欢进行观看微电影,而且在观看微电影过后还喜欢自己去整改和创编微电影的剧本,因为微电影当中的情节也都是根据日常生活进行改编的,以此为创编的方向,让学生能够完全的享受创编过程。
3.“生活微显”的教学活动,班主任可以让学生用手机、摄像机等进行拍摄属于自己的微电影,能够演绎出自己的微生活。让学生能够在现实的生活当中感受其中的真善美,充分的了解生活当中的德育知识。
班主任通过组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就是能够不断的激发学生对生活的关注和思考,让学生懂得感恩,进一步地指引学生走向有价值、有意义的德性生活。
结束语
综上所述,“微电影”作为新式教学模式出现在高中学校的德育教育当中,能够让学生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还能够进一步地推动教学事业的不断发展,只有高中教师完全掌握“微电影”教学技术,才能够更好地在高中德育教育当中不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姚国艳.微电影——班级德育新途径[J].班主任,2013(11):24-26.
[2]陈斌.班级微电影德育的实践与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科技创业,2013(1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