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8年9月开始,清华大学为2018级秋季新生全面开设“写作与沟通技巧”课,这一举措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和思考。在此背景下,论文论述了高校开设应用写作课程的必要性,提出高校应用写作课程的教学内容应注重共性与个性相结合,并从增强教学趣味性、注意例文展示的典型性与时效性、重视病文讨论与剖析、紧密结合生活场景加强实训等几方面阐述了应用写作的教学方法与策略。
【关键词】高校;应用写作;教学内容;教学策略
【作者简介】张燕娣(1976-),女,江西人,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教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语言应用。
应用文是人们在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处理公务或个人事务时所使用的具有规范体式的实用性书面文体,它是我们人际交往和信息沟通不可或缺的工具。从2018年9月开始,清华大学为2018级秋季新生全面开设“写作与沟通技巧”课,并计划到2020年,使这门必修课覆盖所有本科生。作为代表我国最高水平的高等院校之一,清华大学的这一举措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和思考。尤其是在高校,是否需要为大学生专门开设应用写作课程,应如何开展应用写作的教学才能保证教学效果,这些问题都值得进一步探讨。
一、高校开设应用写作课程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对于大学生而言,应用文写作应是一项必备的基本能力。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说,“大学毕业生不一定要能写小说、诗歌,但一定要能写工作和生活中使用的文章,而且非写得既通顺又扎实不可”。但现实情况却是,我国大学生的写作能力普遍较为欠缺,大学生的写作现状不容乐观。据一项针对“大学生的写作现状”的调查结果显示:14.33%的大学生认为他们写作的主要问题是“语言表达不流畅”,59.63%的大学生因“表述问题不深刻”而苦恼,7.7%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的写作容易“偏题、跑题”,18.34%的大学生认为“结构混乱”影响写作水平的提高。可见,针对大学生开设应用写作课程以提高其写作能力,实有必要。
目前,系统开设应用写作课程的主要是一些高职和中职等职业技术学院,在众多大学的培养计划里,开设应用写作类似课程的寥寥无几。即便是在开设有该课程的国内高校,应用写作也属于边缘学科,既没有学术影响也没有学科地位。教师不愿教,学生也认为没必要学,教学方式传统,效果不理想,面对如此现状,一些高校不仅没有重视与加强应用写作的教学和改革,反而取消了该课程,足见国内高校对应用写作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而在国外,不少大学都非常重视写作教学工作,写作课早已成为其教育体系的关键内容。如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都将应用写作教学作为“核心课程”。在美国,已有一百多个专业开设了应用写作知识、应用写作技能课程。面对我国大学生写作能力不足的现状,高校应充分认识应用写作课程的重要性,全面开设应用写作课,探索课程改革路径,提升教学效果,使课程真正有益于大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二、应用写作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共性与个性相结合
应用写作课程内容体系包含三大模块:一是基础理论模块,包括应用写作规律、写作构成要素与基本原理、语言表达及应用文体规范等基础知识;二是通用写作模块,包括党政公文、事务文书、日常文书和公关礼仪文书、网络文体等。三是专业写作模块,包括财经文书、司法文书、科教文书等。作为面向高校各专业学生开设的应用写作课,其在教学内容设计上应使共性与个性相结合。
第一,第二模块的内容对于各专业的学生来说都是必需掌握的,也是通用的,因此都应作为课程的教学内容,这就是所谓的共性。
由于文种繁多,即使专门开设应用写作这样一门课程,也无法将所有的应用文种一一详细讲解,因此,对于第二部分通用写作模块的教学,可以采用教师讲解和学生自选相结合的方式,这就是个性化的体现。其中,党政公文部分由教师讲解,因为党政公文的写作需要掌握相关行文制度,其规则最多,格式最严,而学生缺乏实际工作经验,掌握起来比较困难。而通用写作模块的其他内容则可以采用学生自选的方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文种进行自学,并在每节课上由一个小组进行学习内容的分享汇报,老师再针对学生的交流情况予以补充和评价。对于学生没有选择而又常用的、重要的其他文种也由教师讲解。这样既可以保证核心内容的学习,又兼顾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个性化还体现在第三部分的專业写作模块教学中。这部分内容专业性特点明显,因而可以根据学生的专业有选择地进行教学,如法律专业的学生,则加强对法律文书的教学;经济学方向的学生,则加强对经济类文书的教学;新闻传播专业的学生,则加强对传播文书的教学。
对于第三模块中的科教类文书,重点是要进行专业论文的写作教学,因为毕业论文的撰写是每一位大学生毕业的必经环节。论文的写作流程、答辩流程、写作格式等内容基本是共性的,但在论文选题及研究方法上,则更需要和学生的专业方向相结合,体现了教学的个性化特点,同时也对授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应用写作课程的教学方法与策略
1.多用生动实例,注重趣味性。应用文讲究格式,强调规范,规则要求较多,加之其本身所具有的工具性特点,往往使教学过程显得枯燥乏味, 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影响教学质量和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写作理论还是文种的教学,都应多以实例说明问题,注意增强趣味性,使课堂生动起来。例如,可以用“茹太素上奏折语言啰嗦被朱元璋重打四十大板”的小故事强调应用文语言简炼的这一特点。再如,湖南石门县委宣传部一篇题为“成德林——一条披着记者‘羊皮的狼”的公函,因在文中出现 “这还算是人吗?”“疯狗”“瘟神”“丧家之犬”“黄鼠狼”“作屁处理”等不当言词,被称为“史上最牛公文”。可以此为例说明公文写作的庄重性严肃性。如能多将这样生动有趣的例子融汇于课堂,不仅能提升趣味性,也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
2.重视例文展示与讲解,注重典型性与时效性。对于每个文种的教学都应在详细讲解其结构与写作注意事项的基础上,选择具有典型性的例文加以展示,方便学生模仿练习与掌握写作技巧。有的文种结构与写法并不单一,而是存在不同的情况,但在不少应用写作的教材中,每個文种仅举一例,不便于学生全面掌握该文种的结构特点与写作方法。例如,“决定”这一文种,既可以是某个会议讨论研究的成果,以会议的名义予以公布,也可以由各级领导机关直接制作并予以公布,这两种决定在落款与成文日期的标注位置上是有区别的。属会议通过的决定,日期与通过的会议名称须用圆括号括起置于标题之下,而属领导机关发布的决定,落款和成文日期当标于正文的右下方。不少教材仅给出了其中一种情况的示例,我们在授课过程中,就应将两种不同类型的例文都加以展示并讲解,以免学生产生误解,否定另一种情况的正确性。
其次,例文的选择要注意时效性。尤其是党政公文的写作,应严格按照2012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中的相关规定。由于不同时期,党政机关公文执行的要求规范不同,因而在选择例文时一定要注意选择近期的公文。而目前不少应用写作教材中的示例都是2012年7月1日之前的公文,其成文时间是用汉字小写标示,这样就容易误导学生。
3.重视病文讨论与剖析。在进行文种学习的过程中,既要加强正面例文的展示,也要注意对错误例文的运用,通过对病文的讨论与剖析,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以避免在写作过程中犯同样的错误,从而快速掌握文种的写作要领。
4.紧密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场景,加强实训。应用文写作是一门旨在培养学生实际写作能力的课程,教学中要切实重视学生实际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多写多练。但是在校大学生缺乏工作经验,因此在写作应用文时往往缺乏角色意识,影响了对写作要点的理解和把握。因而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应用文知识去写作自己学习或生活中熟悉的内容,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应用文实用性的认同度,进而从应用文的写作实践中获取知识。如开学初的学习计划、学期末的学习总结、班级工作的简报、班会的会议记录、班级公约、学生的请假条、重修申请、学生会干部或班干部的竞选演讲词、学干或班干的述职报告、学生的求职信、教学效果的调查报告、校园新闻等,这些都是学生所熟知情境需要用到的应用文。让学生在学习写作及文种知识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内容来进行写作练习,能很好地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小玲.高校应用写作教学理论与实践探讨[J].应用写作,2016 (12).
[2]黄永泰.激发职业认同感提升应用写作教学质量[J].秘书之友, 2010(5).
[3]易思平.应用文写作的趣味教学方法[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