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用信息技术整合高中数学教学

2018-01-29 10:24吕春艳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49期
关键词:高中数学信息技术教学

吕春艳

【摘要】数学课程是一种较为抽象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个体条件的差异和认知能力的受限,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程度都存在着一定的困难,数学中的很多理论模型都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难点。对于教师来说,如何仅凭着传统的课堂讲解和教学工具,是难以保证新课改所提出的教学目标的。在确保国家级课程标准实施的前提下,应用信息技术到教学过程中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本文以高学数学教学为切入点,研究了如何在高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提出了在信息技术条件下进行高学数学教学整合的有效性措施,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为提高高中数学的教学质量和效率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信息技术 高中数学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9-0126-02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范围和普及程度在逐渐扩大,给学生的学习也创造了很多的途径,为学生搭建了除了课堂之外的学习平台。将信息技术应用到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具象化的表现出数学概念,让学生高效、充分的理解相关理论,对于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学成果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数学可以变得更加的简单、生动和具体。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教师应该利用好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果,改善当前的教学模式。

一、信息技术应用到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学习方式中主要以教师的讲为主,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是处于被动的位置,这种教学方式虽然可以在单位时间内提高教学效率,但是学生则失去了大多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机会,久而久之也就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学习效果难以保证。而通过信息技术,融入更多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方式和多种多样的学习资源,可以有效的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产生对知识的渴望,进而逐渐形成积极学习的状态,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奠定一定的基础[1]。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随着新的课程改革目标的提出和课程改革计划的推行,除了要保证基本的教学内容之外,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如何采取有效的方式保证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是关键。由于数学知识的特殊性,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在上课的时候是以教师的讲解为主,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化,学生没有兴趣、学习效果不佳等结果反馈给教师之后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也会受挫。利用信息技术到数学教学中,是全新的创造性的方式, 通过网络所搭建的学习平台和资源共享平台 ,学生可以转变过去学习过程中被动的学习观念,通过主动参与的形式变化为主动学习。通过信息技术和网络环境,可以打破传统教学活动的局限性,丰富教学资源,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实现教学大纲的要求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利用信息技术整个高中数学教学的方式

(一)利用信息技术直观呈现数学概念

在过去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学工具一般都是一些模具,尤其在几何课程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这种模具的应用就更加广泛。但是模具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方便的地方,对于几何内部关系无法直观的表达出来。而利用信息技术之后就可以很好的避免和解决这个问题,例如进行旋转体的教学时,可以将其动态的变化过程通过信息技术展现出来,学生通过对动态现象的观察和学习,可以对圆锥、圆柱的结构和形成有深入的认识;在进行体积知识的教学时,可以将圆锥和援助之间的几何关系通过信息技术进行动态展示,使学生对二者的内在关系有深入完整的了解。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教学工具和资源都比较形象化、直观化,那么学生在对理论知识点理解的基础上,还可以培养其创新意识。在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正确利用这一工具去探究和研究数学理论知识,将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发挥到最大,提高教学活动的质量[2]。

(二)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性教学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除了可以将数学概念生动、直观的展现处理,还可以进行辅助教学设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活动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将信息技术应用在整合教学过程中。例如:在讲解初等函数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对于函数图像无法精确的表达,学生也不能充分的感受到概念的形成过程,而通过信息技术,利用现代化的制图软件,可以将函数关系图像绘制出来,为后续的知识讲解奠定基础。在讲解函数性质知识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上机操作,让学生自己动手绘制函数图,可以将学生划分为几个小组,小组内的成员可以进行讨论和分析,得到小组内统一的意见,也就是对函数性质的分析。通过这种动手操作和分析讨论的方式,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能力会加强,同样这种实践方式也会提高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使得原本抽象、难懂的函数关系可以变得较为直观和具体,为下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实现辅助教学的目的,提高教学过程的整合效果。

(三)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

在信息技术不断成熟的今天,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展开合作式的学习模式已经成为主流的教学理念。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不是简单就能够培养的,尤其在高中阶段,学生面临着高考的巨大压力和繁重的学习任务,多数时候的思维方式都比较固定,所以,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还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利用信息技术,搭建一个完善的学习和探究的环境,引导学生形成创新性的习惯与意识。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受到各种现实条件的限制,一般都是教师提前准备和设计好本节课程的教学内容,然后在课堂是进行灌输式教学,将数学的公式法则、基础概念甚至是解题的步骤等都机械的传递给学生,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完全没有主动参与和实践的机会,过分注重对推理演绎方面的教学,忽视了科学性教育。目前,通过信息技术作为载体和技术支撑,可以为培养和加强自主探究性学习模式提供一个前所未有的条件,教师可以根据本节课程的具体内容,结合学生的基础情况,制定本节课程的教学目标,并在网络中搜索相关的资源提供给学生,让学生根据所提供的各项条件和资源进行探索和分析,尝试自己动手解决问题。学生也可以充分的利用好信息技术这个工具,通过各种软件和平台开展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实际上,数学课程中所以的理论知识点都是一个动态发展和形成的过程,从这个角度进行切入,合理的设计数学实验,让学生利用好现有的技术条件展开自主、自发的实验,势必可以有效的提高学习效率,保证教学质量,对于整个高中阶段的数学整合都具有明显的效果[3]。

结语

在现代高中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占有重要的位置,加强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整合与应用是今后教育工作发展的主要趋势。对于教师来说,在充分的利用信息技术展开教学活动的同时,也要注意技术利用的方式方法,不要走入误区。在进行教学活动设计时要做好科学、合理,既不能太简单也不能过于细化,注意不要一次性将所有的知识点都表达出来,要留给学生自我想象和思考的空间。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激发起学生的潜能,培养他们用数学思维去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张岩.浅议如何用信息技术整合高中数学教学[J].考试周刊,2017,(86):136.

[2]张文艳.刍议如何用信息技术整合高中数学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6,(17):161-162.

[3]張颖.关于如何用信息技术整合高中数学教学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3,(34):152.

猜你喜欢
高中数学信息技术教学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