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动力源泉;高校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传统文化在无形中对高校学生的价值观念及思想观念起着规范及引导作用,所以高校要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正确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积极发扬、继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使他们成为具有人文修养及深厚文化底蕴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高校教育 传统文化 途径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9-0031-01
引言
传统文化所蕴含的道德理想及人文精神影响着一辈又一辈的人,传统文化教育不仅是高校改革人才的培养模式及加强素质教育的切入点,也是推进高校德育教育及培养学生具有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和重要内容。但高校作为国家培养人才的基地,在高校中如何实现传统文化教育却值得人们深思。
1.继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高校文化建设过程中,继承和创新优秀传统文化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全校师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能够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不断进行传承和创新,并且在增强师生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荣誉感方面起着促进作用,也能够激发全校师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创新能力,所以,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起着重要作用。文化是高校发展的精神载体,更是任何文化团体的灵魂,传统文化具有较强的优越性和浓厚的文化底蕴,所以,高校在进行文化教育的同时,还应该不断发展传统文化教育,要对传统文化进行继承和创新,同时也要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如此才能够将向传统文化中不断注入新鲜活力。
2.构建高校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体系
2.1以课堂教学渗透为主导
关于传统文化在教育过程中的继承问题,我国教育法早就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要在教育的过程中不断继承和发扬中化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继承的过程中不断弘扬中华美德,并且要将传统文化教育放置到现代高校教育中。所以,高校要从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观念上入手,将传统文化的魅力不断展现出来,更应该将传统文化教育设置为必修课程,要在课堂教学中不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以此更好的将传统文化教育渗透给学生。
2.2以日常生活规范为准则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涉及到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所以,高校在继承和發展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要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观念和道德观念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要培养他们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学会谦和互助,在利益面前,要以集体利益和荣誉为主,拥有“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精神,努力营造出一个文明互助、和谐友爱的校园环境。
2.3以社团实践活动为载体
高校应该会开设各种活动,比如演讲比赛、讲座和社会实践等等,所以,高校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应该积极开设各种与传统文化有关的活动,比如国学讲座、传统文化演讲比赛等等,要鼓励学生积极残疾进来,在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增强自身对传统文化的兴趣,班级可以开展传统文化主题班会,在各种实践活动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到了传统文化教育。
3.搞好高校传统文化创新教育
3.1以科学发展为主题
党在执政兴国的过程中,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所以,在高校文化工作中,也要将文化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在此过程中,高校要有极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因为这直接关系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目前国家发展形势和文化发展战略而言,继承和创新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了我国高校在发展过程中实现贯穿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内容,所以,要不断推进校园传统文化教育改革,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教育方法,向传统文化中注入新鲜血液以增强传统文化魅力。
3.2以核心价值为任务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其发展的关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也决定了其地位的重要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始终贯穿于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所以,高校在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过程中,要始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其中,要努力做好师生关系建设和和教学改革,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不断创新高校传统文化教育的教育方法,形成一个精神观念与思想道德品质相互一致的传统文化教学环境,努力加强高校传统文化教育。
结束语
加强高校传统文化教育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增强其民族意识及社会责任感,还能使他们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有用人才。因此,各高校要根据自身发展情况,不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多角度、多途径去实现传统文化教育。
参考文献:
[1]刘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与应用[D].东北农业大学,2015.
[2]范丽军,丛修凡.高校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措施[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16):424+479.
作者简介:
舒佳(1980.6-),浙江丽水人,讲师,大学学历,研究方向:思想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