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成本控制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影响分析

2018-01-29 22:20袁咏平
时代经贸 2017年36期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成本控制

【摘 要】高职办学经费是职业院校发展中的一个“瓶颈”,在有限的办学经费条件下,如何实施高职教育成本控制则是每个职业院校面临实际的话题。本文借鉴企业成本控制的理论和方法,概述高职教育成本属性及构成,并对高职教育经费不同来源渠道对职业院校教育的影响进行分析,以供借鉴。

【关键词】教育成本;经济新常态;成本控制

一、教育成本的构成

(一)教育成本及属性

1、教育成本定义。成本,是一个经济范畴内的概念,它泛指企业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目而发生的各种生产耗费的货币表现,包括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价值。按此定义,教育成本可概括为它是在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消耗的价值总和。2、教育成本属性分析。将教育成本与产品成本类比,产品成本属于私人产品,其成本由生产产品的企业承担;而教育成本应属于一种公共产品。公共产品又分为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纯公共产品成本由代表公共社会受益者的国家来承担。高等学校教育的受益者一方面是受教育个人,另一方面是社会及其家庭成员,因而其成本应由受教育者、社会及国家承担,所以教育成本属性属于准公共产品。3、教育成本构成项目。借鉴企业产品成本构成分类,具体到某一高职院校来说,教育成本至少应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人工成本:即全校教职员工的工资及各种福利支出;(2)教学成本:即教学用各种设备、图书及相应建筑房屋支出;(3)生活支出:即教职员工、学生用生活用房、水电、饮食等方面及维修费用支出;(4)行政支出:即各单位、部门开展本部门工作发生的正常支出,如招待费、办公费等;(5)科研支出:高职院校为完成所承担的各类科研项目、技术推广与服务等所发生的材料费、人工费、实验费、设备使用费和差旅费等支出。在教育成本构成项目中,人工成本和教学成本是主要成本项目,它们占教育成本绝大部分,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影响起决定作用。

(二)教育经费渠道

探讨教育成本,必须研究教育经费来源,因为成本是经费来源的占用形式,经费来源渠道及比例不同,决定了投入教育成本项目的比例及对职业教育的影响。职业教育经费来源渠道主要有:1、国家及地方政府投入。这是我国公办高职院校教育经费来源的主渠道,根据我国高职院校属地管理原则,也应看到,我国公办高职院校经费投入极平均衡。表现为大城市相对中小城市、地市州的高职院校,其经费投入相对充足;发达地区对于欠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其投入也相对充足。这种情况,对职业院校办学及发展有极大的影响。2、个人及其家庭投入。这是高职院校经费来源的第二大渠道,即收取学生的各类学杂费。部分高职院校实行绩效管理,学杂费也视同国家及地方政府投入经费预算。3、社会(企业)投入。企业单位是教育的主要受益者,根据“谁受益谁投资”的原则,企业单位应是教育经费来源主要途径之一。企业对教育经费贡献有两个渠道,一是通过税收手段转入国库,再通过政府财政预算投入到职业教育中;二是通过校企合作形式,向院校提供设备、用人岗位、实践场所、捐赠等。4、职业院校本身也是经费来源的重要渠道。职业院校可利用自身优势,为社会、企业、个人提供各种服务,获取一定的经济收入,这些收入又可投入到教育成本循环中。

二、教育成本控制的原因分析

从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来看,我国高职教育从规模扩张转向到内涵建设发展,表现为2006 2008年100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2010 2012年100所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2015 2018年三年行动计划优质校项目建设。在优质校建设项目中提出的建设成“高水平学校”、“高水平专业”、“高水平师资”等项目都需要大量经费支持与投入,因此职业教育需要考核“投入”与“产出”效果,加强教育成本控制。

1、从总体来看,一定时期教育经费来源是一定的,甚至略有下降,而教育支出是增长式的,如人员工资支出、教学设备等大宗采购支出都会增加,因此教育成本控制势在必行。2、新常态下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有更高要求,教育资源配置要求高效合理。职业院校内涵建设更多重视软实力,如先进的办学理念、严谨的教学体系、特色的专业建设、精湛的管理水平、卓越的组织文化等。这些软实力项目的建设,从资源配置的时间和空间上更多、更大,因此加强成本控制配置有效资源管理也是职业院校要重点研究的课题。3、新常态下对职业教育依法治校、依法治教更加合规合法,财务预算更加透明合理,教育支出处于各职工监督之下。

三、教育成本控制对职业教育影响表现

表现之一:以经费投入为引力,将职业教育发展方向与国家需求、企业需求结合起来,突出了新常态下国家对职业教育发展方向的战略导向。如我国提出的“中国制造2025”目标,就要求职业教育走高素质技术化办学道路;“一带一路”国家战略,要求职业教育走开放国际化办学之路,鼓励有条件的职业院校输出其优质的教育资源;“互联网+”及双创,要求职业院校走创造性现代化办学之路等等。国家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教育主管部门通过经费补偿、政策支持等方式,引导促进职业院校向符合国家战略的重大工程或項目发展。表现之二:调整了教育成本构成项目的比例。在一定的经费条件下,学校首先考虑的是优先发展以提高教学质量、提升院校创新能力的项目。如教学成本会进一步加强、改善学生生活环境条件、提高社会满意度的项目投入会增加;另一方面,行政支出等项目经费会进一步压缩和减少。这样有利于教育资源合理流向和配置。表现之三:促进职业院校理财意识和能力的加强。职业院校目前有全额拨款和差额拨款两种财政拨款形式,因此由过去事业型单位向半事业半企业化过度。在新常态下,职业院校财务管理工作由预算型向管理型调整。预算型核算强调各部门各项目费用支出在预算范围内就行,至于费用怎么用、由谁用、用到哪里都不管,存在浪费腐败现象。管理型核算即强调事先预算,更注重过程管理,要考核、评价,极大限制各部门负责人“一支笔”现象。特别是当前“八项规定”和“反腐倡廉”活动深入持久开展,各职业院校必须加强理财观念和成本核算意识,确保教育成本科学合理地支出,为职业院校发展作出新的贡献。endprint

四、职业院校教育成本控制重点

一是人员工资成本支出控制。合理确定师资队伍规模,减少盲目引进,特别是只进不用现象要遏制。对于各学校存在专业发展不平衡导致教师队伍岗位失衡,应优先考虑学习培训后转岗及调岗。二是控制基建支出。基建支出一般规模大,资金占用量大,对于负债基建的,其财务风险需要防范。同时也要控制教学设备中利用率不高的采购,更有甚者,有些学校存在设备只买不用现象,以应付上级部门检查。三是控制公用支出。公用支出预算在各部门处室、二级学院,其支出金额也不小,有很大压缩空间。应根据各地纪委监察部门公布的标准严格执行。

五、解决教育成本投入不足的方法

(一)调动地方政府增加职业教育预算投入

中央政府应通过转移支付等手段切实改变地方政府少投入、不投入职业教育的弊端,对达不到国家最低生均拨款投入标准的地方政府实行“黑名单”、“负面清单”管理方式,杜绝地方政府对职业教育投入上弄虚作假的行为。同时职业院校应主动作为,为地方产业输送相应的人力资源,多方面为地方经济的发展作出贡献。

(二)调动企业投资职业教育的积极性

企业作为职业教育的受益方,承担部分职业教育成本责无旁贷。国家应从政策上采用税收优惠或减免的形式,鼓励企业主动参与教学、社会实习及就业工作上。同时,政府、学校、行业和企业加快建立当地职教集团,集中企业资源、资金优势,转化为教育资源,通过社会捐赠、共建实训基地、师资培养、社会服务等形式回馈社会。

(三)调动学校争取各类办学资金的积极性

学校作为用资方主体,除接受政府及其他渠道获得的资金外,还应增强自身“造血”功能。首先是“开源节流”,做好学校本身的财务管理工作;其次是争取各类项目资金。通过专业建设、党建工作、学生管理、后勤管理各方面建设,承担各类项目建设任务,争取国家及省级政府的项目建设资金。然后是学校应发挥自身优势,做好社会服务工作,在提高学校声誉、获取社会效益的同时,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黄冈438002)

参考文献:

[1]武芳,赵丹,朱宏斌.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成本分担的问题、原因与对策[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14(2):210-211.

[2]雷久相.我国经济新常态与职业教育发展研究综述[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4):9.

[3]王红英.中、德、澳三国企业參与高等职业教育成本与收益比较[J].出版与印刷,2014(9):44-45.

[4]周常青.高职教育成本分担研究的成果与展望[J].市场论坛,2015(9):92.

本文是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经济新常态下职业教育成本控制研究(课题编号:16G303)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袁咏平(1974—),男,硕士,会计师,教授,主研方向:职业教育、会计教育。endprint

猜你喜欢
经济新常态成本控制
经济新常态下河南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研究
经济新常态下城市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对策
浅论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
机械制造企业成本控制管理研究
经济新常态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与发展
企业成本控制策略研究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究
浅谈制造业企业成本控制有效性
经济新常态下中小房产企业竞争优势的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