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威+刘畅
【摘 要】通过对研究生参与科研课题的调查统计分析,分别从教师与学生的主观角度以及科研课题的性质特征和课程教学关系、研究生毕业论文与科研课题的相关性等客观角度提炼了研究生参与科研课题存在的主要问题,据此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研究生;科研课题;调查分析;对策建议
一、引言
目前研究生参与科研课题的现象较为普遍。指导教师通过吸纳研究生参与科研课题,既有利于教学与科研的有力结合,激励教师实施科教融合的教学模式,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促进形成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然而,目前研究生参与科研课题存在着诸多问题。在教师与学生的主观方面,教师受到科研导向为主的制度影响,容易忽视在研究生参与科研课题中的教学引导作用。并且因研究生知识体系的制约,通常指定课题中最为基础的调研内容给研究生,因此使得研究生参与科研课题的创新能力培养作用难以实现,科研课题内容与参研学生的专业兴趣不匹配,科研课题在教学中的作用更难以发挥。研究生参与科研课题的积极性受到其自主性和专业特点的约束而差异显著。在课程体系设置与毕业论文设计、社会实践调查等客观方面,科研课题通过上述几个途径的驱动作用,促使研究生参与科研课题的实施绩效一般:结合科研课题开设的研讨课程、专业选修课程等与其他课程相比优势不足;研究生通过参与科研课题在毕业论文设计与社会实践调查方面的实施能力并未显著提升。这些问题阻碍了研究生参与科研课题的有效作用发挥。因此,对研究生参与科研课题的现状、实效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总结提炼,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对研究生参与科研课题作用的有效发挥至关重要。
基于现有研究经验,本文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对研究生参与科研课题现状进行分析:从教学课程体系设置,教师易于将其科研课题融入到课程内容设计与教学实施环节的课程方面调查;从研究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实际完成科研课题分工方面调查;从研究生毕业论文设计的实施与完成情况等方面进行调查,对研究生从上述主要方面参与教师科研课题情况与实施反馈现状进行总结归纳,分析研究生参与科研课题的实际效果。据此,进一步分析研究生参与科研课题存在问题的主客观诱因,从而提出有利于研究生通过参与科研课题提升自身科研创新能力的对策。
二、研究生参与科研课题的问卷调查及统计分析
(一)调查设计与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分析
根据目前研究生参与科研的相关研究,设计了“研究生参与科研课题的现状”调查问卷。该问卷内容主要包含了以下方面的内容:教学课程体系设置,包括研讨课、专业课、实验课等教师易于将其科研课题融入到课程内容设计与教学实施环节的课程实践调查;研究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实际完成科研课题分工;研究生毕业论文设计、社会实践调查的实施与完成情况等主要方面。
本问卷调查对象为高校正在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各学科专业学生。本研究通过网络调查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共发放问卷104份,其中有效问卷104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100%。在被调查对象中研一学生占比较高约为79.81%;学术型硕士占比为67.31%,占多数;文科生占比是理科生的2倍多。被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反映了本文是以财经类等文科院校学术型硕士为主进行的研究。
(二)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
根据回收的有效调查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可得如下结果。
1、任课教师在日常教学涉及研究课题的情况分析。任课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涉及研究课题的约占56.73%,不涉及研究课题的约占23.08%,对于不清楚的约占20.19%。说明半数以上任课教师都在教授课程期间涉及到了研究课题。并且对导师负责的科研课题情况调查表明:大约64.42%的导师有在研课题,占据了绝大部分,而学生并不清楚导师是否有科研课题的占比为23.08%,没有在研课题的导师占比较少仅为12.5%。说明大多数导师都有正在研究的科研课题。
2、研究生导师指导学生的情况分析。由图1可知,导师实际指导学生数量为1个的占比为10.58%;2个的占比为20.19%;3个的占比为25.00%;3个以上的占比为44.23%。学生希望导师指导的学生数量为1个的占比为18.27%;2个的占比为23.08%;3个的占比为35.58%;3个以上占比为23.07%。比较可见,导师实际指导学生数的分布更為不均匀,指导学生3个以上的最高;学生希望导师指导学生数3个的占比最高;在其他指导学生人数中,希望指导学生数占比均高于实际指导学生占比。这反映了导师实际指导学生数与学生希望导师指导学生数具有一定差异,尤其是学生希望导师指导学生数不要过多。导师对学生在科研上的指导集中于指导学术论文,占比为73.08%,其次是在专业知识方面占比为71.15%,前两者占比相近且具有相互交叉性;然后是在科学素养方面占比为66.35%。说明导师对学生的科研指导首要体现在学术论文方面且主要以毕业论文为主,同时在指导论文过程中穿插着专业知识的指导,也包括在日常科学研究指导中的专业知识传授,在科学素养方面的指导也相对较多。
3、研究生参与课题情况。在上述分析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对研究生参与课题的具体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首先,研究生参与科研课题的数量调查表明:研究生参与课题数量为0个的占比约为44.23%,1个占比约为25.00%,2个及以上占比约为30.77%。说明部分研究生未参与到科研课题中,但有半数以上研究生已经参与到科研课题研究中,且参与课题数量为2个及以上的占多数。其次,由图2从研究生参与课题的级别来看,参与国家级课题的占比相对较高为20%,省部委级课题略低为17%,其他级别课题占比都比较低。该结果主要是与导师负责的课题级别成正比。由于科技兴国的战略导向以及产学研合作的快速发展,高校教师负责的省部级和国家级课题占比相对较高,因此研究生参与课题的级别也多以省部级国家级为主。endprint
进一步调查研究生参与课题的情况显示:研究生平均每日投入在科研课题的时间集中在0 3小时与3 6小时,分别占比均为31.73%,6小时以上的占比相对较低为14.42%。而研究生在课题中的分工表明:研究生在课题中具体负责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工作占比最高约为41.35%;其次是课题调研报告的撰写占比为37.5%;而参与课题设计工作的比例较少约为27.88%。说明大部分研究生参与科研课题主要是从事较为基础的资料整理与調研工作。
研究生参与课题的意愿多为很有兴趣占比35.58%,未参与课题占比31.73%,一般占比29.81%,不感兴趣占比2.88%。比较而言,说明大部分研究生都乐于参与科研课题。因为参与科研课题能够从中累积科学研究的经验。并且86.54%的研究生都是在导师的指导下参与研究课题的,仅仅有13.46%的研究生是自己独立从事科学研究,而这部分研究生主要是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等竞赛方式的科学研究探索活动。研究生研究课题的思路来源中导师指导的依然是占据最大数,其次是通过参加学术论坛和报告会议的方式,师兄师姐的建议也有一定占比,自己独立研究的占少数。说明导师的积极引导和认真辅导是启发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的最主要途径之一。研究生参与课题与其专业相关程度较大的占比较高约为48%,16%的研究生参与课题和其专业相关性尽管较弱,但是对其学习研究却有较大帮助。总体来看,研究生参与科研课题对其专业学习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从表1研究生毕业设计与参与课题的关系调查显示:毕业设计尚未开始的占69.23%,正在进行的占26.92%,已经结束的占3.85%;而参与的课题与毕业设计有密切关系的占29.81%,略有关系的占19.23%,没有关系的占8.65%,尚不清楚的占42.31%。说明研究生毕业设计与参与课题有一定相关性,但是大多研究生尚未开始进行毕业设计,因此还有较大比例研究生不知道毕业设计是否与参与课题有直接关系。但是实践观察来看,研究生参与课题对其毕业设计选题具有一定启发性,多数研究生会由于具有参与课题的经验而从事相关内容的毕业设计。对研究生认为当前研究课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调查显示:研究生自身不注重能力提高的占比较高约为62.50%,其次是导师不注重对学生的指导占比约为33.65%。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研究生在参与科研课题时缺乏自我思考,在自身能力提升方面具有局限,而导师在其中发挥的指导作用不足,命令式的安排研究生从事基础性资料整理工作无法对研究生科研能力提升发挥作用。
(三)基于调查分析的研究生参与科研课题存在的主要问题
针对研究生参与科研课题的调查统计分析表明:大部分研究生都参与了科研课题的研究,并且毕业设计选题通常与参与的科研课题具有一定相关性;研究生在参与的科研课题中的工作主要集中于较为基础的资料收集与整理工作,他们在课题参与过程中专业素养与科学研究能力的提升有限,导师缺乏对其在科研课题中的积极引导。基于上述研究生参与科研课题的实效调查分析,研究生参与课题的参与度较高,研究生对待科研课题的态度较为端正,教师对研究生的科研任务布置是以基础性资料收集整理工作为主。从教师与学生的主观角度以及科研课题的性质特征和课程教学关系、研究生毕业论文与科研课题的相关性等客观角度分析表明:
1、教师与研究生的主观角度。一是从教师角度,教师具有吸纳研究生参与科研课题的主观能动性,既有利于减轻教师完成科研课题的负担,又能通过科研课题使学生对学术研究有一定了解;二是从研究生角度,依据研究生参与科研课题的机会选择与积极性来看,研究生具有参与科研课题的积极性,但较为基础性的资料收集整理工作无法实现对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提升的效果。
2、课程教学与毕业论文设计的客观角度。一是从相关教学课程体系设置与实施反馈角度,课程教学与教师负责的科研课题具有一定相关性,但是关系并不密切;二是从直接体现研究生参与科研课题的实施效果角度,即毕业设计的反馈方面表明参与科研课题对于研究生选题具有一定参考,但并不起主要作用。
三、基于科研课题提升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针对研究生参与科研课题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实现研究生参与科研课题的实效,提升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本文提出以下两方面对策建议。
(一)实行研究生参与科研课题的评价与激励机制
为提高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在研究生导师具有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的基础上,要求研究生参与导师的课题研究工作,并实行学分鼓励机制。采取导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佐证材料说明相结合的方式,对研究生参与科研课题的实效进行总结评价后赋予公平的科研学分。其中佐证材料可以由研究生参与科研课题过程中发表的科研论文或者撰写课题研究报告中的部分内容说明,以及课题研究中的阶段性贡献材料等构成。这种主客观相结合的评价与激励机制,不仅能够激励研究生真正参与到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中,而且能够发挥导师的主观能动性,对研究生进行有效的科学训练并且有的放矢地指导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
(二)以科研课题为依托鼓励研究生参加各类学术实践活动
以导师的科研课题为依托,在课题经费与学科人才培养经费的双重资助下,鼓励研究生参加全国性与国际性的学术会议,并以会议报告的形式作为参加学术会议的考核标准;同时导师要定期举办学术研讨,围绕课题或者学术研究相关的内容由研究生定期汇报研究进展,并聘请该领域知名学者进行学术交流,开拓研究生的学术视野。研究生通过参加学术实践活动,不仅能够提高在学术交流、科研水平方面的能力,而且能够与国际前沿接轨、与高水平学术大师、国内一流高校研究生共同学习和提升。
(1.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2.东北财经大学经济计量分析与预测研究中心,辽宁 大连 116025)
参考文献:
[1]钟秉林.民办高校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文化建设——我国民办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12(12).
[2]周文辉,吴晓兵,李明磊.关于导师与研究生学术交流的调查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2(6).
[3]吴彦文,龚自禄,李诗.以科研课题为驱动的研究生个性化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J].图书情报论坛,2014(6).
[4]刘新华,陈庆庆.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浅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7(39).
项目名称: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科教融合”背景下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机制研究”(辽财指教[2016]70号);东北财经大学研究生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研究生参与科研课题的实效、问题及其解决对策研究”(yjyb201725)。
作者简介:
费威(1982—),女,辽宁鞍山人,博士,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数量经济学。
刘畅(1996—),女,黑龙江富锦人,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数量经济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