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感恩教育 挖掘思想品德教学源头活水

2018-01-29 12:11黄土寿
考试周刊 2017年57期
关键词:教学结合思想品德教学感恩教育

摘 要: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综合了小学的思想品德课程,又为高中政治教育奠定基础,是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对此,在本文中笔者在阐述感恩教育的同时,将思想品德课程进行了有效结合,使学生在学习思想品德课程的同时,提升自身的行为修养。

关键词:感恩教育;思想品德教学;教学结合

思想品德教育不仅要对學生进行知识传递,也要渗透一定的思想教育。通过编排剧本、主题演讲等形式,帮助学生有效理解知识,提升学习能力,充分感受到他人的帮助、父母的亲情,从而丰富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以下是本人多年来的教学经验,与同行共享。

一、 编演剧本,激活体验

编演剧本的形式能提升学生的感受能力,给学生更多角色的体验。剧本的编演对学生来说影响很深,表演过程中的自主发挥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性。通过表演能增加学生的感知阅历,这是教师用任何的语言都很难达到的效果。在本人的教学中,经常会在课余时间鼓励学生自主编排剧本,体验角色感受,从内心深处激发出情感。

在教学《我和父母》这部分内容时,我一改以往的教学方式,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创新。我鼓励学生进行一定形式的梳理,设置了故事主题“我爱你,××”,鼓励学生自编自演故事剧,三个版本的话剧形式,三个具体内容:一是感受他人的付出,二是真诚的交流,三是善意的谎言。这三个故事情节中,对于第三个话题,表演的学生选择了同学之间的故事,因为善意而欺骗了同学,同学知道后,一开始不理解,但知道原因后,不仅原谅了对方,而且友谊更加深厚。对于这样的话题,学生的感想很多,无论是表演的学生还是观看的学生,每个人都表达着自己的想法、观点和理由,各抒己见,课堂气氛十分活跃。由此可以看出,编演话剧的形式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潜在想法。

情感需要升华和激发,在初中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中,对学生思想上的教育始终是重点中的重点。激活体验的目的也是增强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引导学生接触不一样的生活,从而鼓励学生发现其中的奥秘,从逐渐累积到自身的提升,学生会在体验中逐步增进理性思维,形成正确的政治思想,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 主题演讲,升华情感

主题演讲能够增加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现在很多学生都理解父母的付出,内心也想表达出来,但很多孩子不知道该怎样表达和抒发自己内心的想法,久而久之,和父母的代沟越来越深。用演讲的方式为学生搭建桥梁,引导学生正确表达自己,与身边的人真诚沟通,从而升华自身的内在情感。

很多演讲主题都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启发。比如讲解《文明交往》这部分内容时,我会先和学生讨论,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亲身经历。先用交流的方式,一方面引导学生进入角色,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梳理思路。然后,我鼓励学生针对这部分的学习内容写一篇演讲稿,再针对优秀的作品进行台前演讲。这个话题比较开放,但学生往往会以正面的形式来进行构思。为了解放学生的思想,让学生发挥得更加出色,我引导学生用反面的想法进行思考,从内心深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学生在我的启发下创作了《我的言行检讨》《我与错误是敌人》等比较有特色的小作品。通过这样的方式,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开拓学生的主动认知空间,让学生的内心情感更加细腻。

主题演讲的形式并不鲜见,在很多学科的课堂上都用到这种方式。主题演讲的效果发挥在于对学生的正确引导,这就需要教师的临场发挥和对课程节奏的把握。从学生的身心发展角度考虑学生对话题的发挥,再考虑学生从内心深处对情感的表达效果。

三、 家校结合,亲子活动

教育不是单一的个体,需要家庭和社会各界的关注。我们对学生的教育也要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将家庭作为教育的另一重要阵地。改变以往的问答方式,采取更多学生感兴趣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教会学生换位思考,让亲子活动开展得更加顺利,重视父母在这个教育体系中的作用。

对学生的引导也要注重与家庭教育相结合,我经常组织学生在家进行实践,针对所学的课程内容将自己内心的想法表达出来,同时认识到平时接触不到的事物和情感。比如,教学《我和父母》时,我将教学重点放在了亲子活动上,给每个学生留一个实践主题“我和爸爸(妈妈)换一换”。这个题目显然很好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在与父母交换角色的过程中感受父母的辛勤付出,用这样的方式来增加学生与父母间的亲情。

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教师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包括很多家长的不理解与不配合,很多家长的思维误区等等。这些都是我们执行家校结合方式过程中遇到的重点和难点,但我们要秉承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将家长资源利用最大化,真正实现家校的结合教育。

四、 融入社会,组织实践

“实践是最好的老师”,任何学科的学习都离不开实践的检验,离开了实践的理论教育就是一纸空谈,正确的教学应是对实践和理论的一种平衡。因此,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学完理论知识后结合着进行实践,透过实践总结理论,再用理论来指导实践,总体培养学生的思维。

很多教师对实践的概念理解过于狭窄,认为只有走出校门外才是真正的实践。其实则不然,很多的实践课可以在校园内或者家庭生活中进行。同时,实践课程的内容比较广泛,范围也很灵活。比如,在讲解《友谊相伴》这部分的内容时,我利用半节课的时间组织学生们进行交友,用自己的亲身体会感受交友的乐趣。同时,我也鼓励学生在交友的过程中及时进行相互沟通,真诚帮助朋友,建立深厚的友谊。

实践的过程中,我们要尊重学生间的差异。用大多数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和语言进行引导,对于活动效果不好的学生,我们也要进行鼓励。要让学生在实践中真的受到教育,增长自身本领,深化自我认知。

思想品德注重的是学生的思想和品行,德育教育注重的是学生的内在涵养提升。而我们对学生进行的感恩教育的渗透,正是融合了这两者的优点,从不同的方面对学生语言和行动进行了教育。同时,我们也是通过了感恩教育来挖掘了学生思想的源头活水,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个人修为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黄炳荣.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J].中学教学参考,2013(9):23-24.

[2]罗善平.让感恩教育走进思想品德课堂[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4(17):32-33.

作者简介:

黄土寿,广东省湛江市坡头区东岸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学结合思想品德教学感恩教育
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感恩教育”
思想品德教学中对学生主体意识的挖掘
感恩教育在中职德育教育中的应用方法
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途径探析
强化系列主题班会 促进学生人生发展
如何提高学生思品课学习内驱动力
浅谈文言文教学如何与作文教学相结合
论传统戏剧导演教学模式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