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北京高中生对于中日关系认知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2018-01-29 01:44杨艺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7年31期
关键词:中日关系认知青少年

杨艺

摘 要:在新中国外交史上,中日关系一直为我国历届领导人所重视。为加强两国关系,我国政府和民间采取了多种积极主动的措施,而青少年交流则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当前中日关系出现困难的艰难时刻,如何发挥青少年在促进中日关系方面的作用并制定与此相关的政策已经变得比以往更加重要。因此,全面了解我国青少年的对日意识,对于把握中日关系的未来发展制定相关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解北京高中生对于中日关系认知及影响因素的第一手资料,笔者于2016年9月底以北京西城区5所优质高中部分高一、高二学生为调研对象,进行了一次小规模的问卷调查。本课题以调研结果为依据,以北京高中生的对日意识为主线,近些年中日关系热点问题“抵制日货”思潮为副线,对我国青少年涉日消费情况及态度进行分析,进而掌握青少年目前的对日意识,了解其影响因素,最后对于中日关系所暴露出的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中日关系;青少年;认知;影响

一、调查问卷情况及其分析

我国的日本研究成果很丰富,质量也很高,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最大的缺陷就在于大部分学者的研究往往止步于定性的思考和推测,缺乏社会性的调查研究。民众对中日关系的认识、民间舆论和日本的影响等真实的情况,都很难得到调查数据和量化分析的支撑。中日关系的现实,使得日本问题的研究日益急迫,要求我们进行更深入、更具有社会实践性质的研究,因此本次研究就存在了必要性与时效性。笔者身处高中生群体,对青少年意识有着一定的认识。因此,本人有责任面对现实,研究高中生对日意识并提出如何改善对我们不利的周边环境。

1.调查问卷情况总述

(1)受众群体的选择

基于以上思考,笔者将本次研究的受众群体定为高中生,特向西城5所优质高中(北京四中、实验中学、北京八中、北京师大二附中、北京十三中)部分在校高中生随机发放问卷。选择北京优质高中的高中生来进行研究,是因为北京作为首都,接触新事物的机会较外地高中生具有一定的优势,并且优质高中校的学生视野更加开阔,思维方式更加理性与独立,有自己的思想与价值判断,受外界影响较小,表达能力也较强。此次研究以中日关系认知及影响因素为中心,通过青少年对日消费情况并结合中日焦点问题对中国高中生对日意识进行分析,希望借此可以对中国社会及政府提出可行性建议,同时对中日关系发展进行展望,引导高中生乃至青少年理性看待中日关系。由于个人原因与有限的条件,本次研究仅限于北京西城的优质高中,受众范围较小,仅限于笔者所处环境群体,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2)问卷受众基本情况

综上,共发放400份纸质版问卷,其中回收的有效问卷数目为383份。其中高一男124份,占比32.4%;高一女153份,占比39.9%;高二男93份,占比24.3%;高二女13份,占比6%。高三学生学习压力较大,故本次研究的受众群体排除了高三人群。因此,此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由图1、2、3、4、5、6可知受众群体男女比例、年级比例及调查对象的家庭背景(父母职业)的分布,如下所示:

由以上数据可知本问卷基本可以代表高中各个层次水平学生的意愿,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和可信度。受众群体也表示出了极大配合。

2.青少年對日本的总体印象与认知情况分析

(1)直观印象和认知途径

①关于直观印象:“提到日本你会想到什么?”(图7)

可知高中生对日本的直观印象主要来源于以下四个方面:占比较高的是“樱花”61.1%,“富士山”55.4%,即日本的国家象征;其次是“漫画、电子游戏”占比57.2%,即中日文化交流层面,也是青少年对日兴趣所在;再者是“南京大屠杀、侵华日军”占比52.7%,即中日历史问题;最后是“生鱼片、寿司等饮食文化”占49.3%。对比2008年张伯玉关于《中国青少年能够理性看待日本》的研究,比例最高的是“南京大屠杀”(79.3%),其次“樱花”(70.8%),接下来“侵华日军”(65.0%)。对比九年前的数据可知,当前我国青少年的历史与国家意识正在逐渐淡化,对日本侵华历史的关注度正在下降,而对其文化、旅游和科技等非政治因素的关注则相对上升。

②关于认知途径的问题:“你主要从哪个渠道获得有关日本的消息或了解日本?”(图8)

选择“互联网”的最多,占65%。反映了目前互联网和手机的普及,信息的迅速流通,使得高中生更容易从网络上获取关于日本的信息。选择“中国的新闻媒体”占58.5%,据第二的位置。由此可见,我国目前新闻媒体对于中日关系以及日本的关注度保持在高水平上。这不仅源于日本目前处于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的国际地位,更主要是因为日本对于历史的不正确反思与内阁的频繁“小动作”,以及中日关系成为新闻媒体关注焦点的因素。再者就是“中国的书籍(包括教科书)”占42.8%。目前高中生的主要知识来源就是教科书。在历史书籍中,中日历史问题也特别有涉及,但并不是十分突出,比重不是特别大。最后是“中国的影视作品”占30.3%、“日本的新闻媒体、影视作品或书籍”占27.4%。伴随着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中国大陆关于抗日战争的影视作品层出不穷。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对中日关系和日本的看法。另外,日本动漫的传入以及青少年群体中的较高收视率,也潜移默化地传播了日本的文化,对于中国青少年对日意识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影响因素

①好印象因素分析(如图9)

关于第8题“你对日本的好印象来自于什么?”,选择最多的就是“日本经济技术发达”,占59.2%。这与目前日本处于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的国际地位,科技领先的现状相符。由此可见,高中生的思想基本符合潮流,大部分群体也能够较理性地认可日本的优点。大家普遍观点有“日本的教育、文化、素质”“日本法律周密”“动漫产业发达”“文学作品中对日本的描述”“商品品质优”“风景优美,环境好”“朋友去过,转述”“大部分日本民众敢于直面历史”,等等。同时也有极少部分的同学有着“无好印象”的观点。endprint

②坏印象因素分析(图10)

在第9题“你对日本的坏印象来自于什么?”的回答中,占比最高的选项是“日本至今没有很好的反省侵华历史”,占85.1%。我们可从日本内阁及政府近几年的一系列举动看出,对于中日关系并未起到任何正面作用,导致中日关系进一步的恶化,这一点在高中生的思想认识上也有充分的体现。其次排第二的是“日本近代侵略过中国”,占69.7%。对这个问题的回答,说明日本的历史观仍然严重影响着我国高中生对日本的看法。

(3)青少年对日货的态度

①使用日货的频率及种类

在“你购买日本产品的频率如何?”一问中(图11)占最大比重的为“偶尔,看到好的或者需要的就买”,占84%。这说明青少年使用日货的频率还是比较适中的,整体上并不存在过于频繁或者过于冷淡的情况,由此可见,青少年购买日货的心态与动机是比较正常的。

在“你自己日常生活中购买的日本产品有哪些种类?”一问中(图12),占比最大的为“文具”67.6%,其次是“食品”46.7%,最后是“漫画、数码产品、生活用品”等。文具占据最大比例符合目前高中生的需求。日本品牌的文具,在质量上的确较中国的文具具有一定的优势,同时在设计人性化方面也确有过人之处。“食品”占比较高的情况说明日本饮食文化对我国青少年也有吸引力。最后,漫画属于文化消费,数码产品属于高科技,生活用品也是日本产品实用性以及质量、人性化等方面的优异之处。

②影响日货购买的因素

关于“你对日货持什么态度?”(图13)一题中,选择频率最高的就是“质量好就同等看待,只做市场选择,不做抵制情绪”,这体现出大部分高中生能够理性看待日本的产品,较为平等地对待日本产品,因此也就能够较为准确地分析影响日货购买的因素。

在“你为什么选择购买日本的产品?”(图14)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质量好”,其次是“设计人性化”,这些都是日本产品比较吸引人的地方,比较符合目前青少年的价值判断取向。因此,这也是当前中国产品以及商家需要学习、值得借鉴的地方。

③高中生如何看待抵制日货和中日关系

关于最后开放性试题,大家的主流观点(约占65%)还是对日本消费热潮必然发生的肯定,原因是日本在科学技术等很多领域领先中国,而更多人又将产品品质、质量放在第一位,因此优先选择日本产品也是一种正常现象;同时,日本自然环境优美,名胜古迹众多,环境治理水平高,社会比较稳定。这些综合因素使得很多中国人去日本度假。这些都是积极观点,大部分人还是希望能够积极、理性看待涉日消费。

还有一部分人认为,我们应当借鉴日本好的经验,吸取日本产品的优点,提升本国产品的品质,尽量少购买日本产品,支持国货,实现国家自强。

同时也有一定比例的人认为,日本如今仍然不能够很好地认识历史,是缺乏正义感的体现,这让他们十分反感,也因此对日本这个国家产生了很强的排斥甚至过激的反感态度,使得他们对日货存在抵制心理,对于那些购买日货的人他们认为是崇洋媚外的行为,并对此进行了批判。

由以上观点可知,目前高中生对于涉日消费热潮的态度基本分为三种:第一是积极心态接受;第二是中性态度;第三是排斥的态度。

笔者认为,前两种态度都是可以接受的,选择购买日货是个人的选择,会出现不同的人群。其次,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我们必须要以积极的心态去融入,学习日本产品的优点。在没有特殊需要购买日本产品的情况下,我们是应当积极支持购买国货。

关于持有第三种观点的同学,笔者认为这种想法在当前的世界局势下是不理智的,我们要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日本是对历史存在着不正确的认识,但这只是日本历史认识的方面,并不能阻挡中日经济文化交流,同时,对历史错误认识的仅仅是日本内阁及政府与一小部分民众,大部分民众还是对中日历史有着正确的认识,并对其有着一定的反思,因此这并不能影响中日民间以及经济交流,反日消费这对中国经济也有着一定的不良影响,所以希望持有第三种想法的同学能够理性看待中日关系,从多方面了解日本,过分夸大其中一个部分,将对整体的认识存在错误的导向作用。

3.小结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梳理和分析,可以归纳得出如下主要结论:

(1)网络已经成为中国青少年了解日本的主要途径

这反映出由于互联网和手机的普及,高中生更容易从网络上获取关于日本的信息。另外,其他新闻媒体也是重要渠道。这说明,我国对于中日关系以及日本的关注度保持在高水平上。

(2)历史问题不是中国青少年在中日关系领域关注的重点

同以前调查的情况相比,当前我国青少年中存在着对中日历史问题关注度下降的趋势。特别是对日本侵华历史的关注度正在下降,而对其文化、教育、环境、旅游和科技等非政治因素的关注则相对上升。但对诸如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等硬实力方面的关注度并不高。这说明,高中生对于国家形象认知方面,主要侧重于软实力方面。

(3)“既不亲近也不反感”成为中国青少年对日情感的主要选项

在个人对日感情上,选择“不亲近也不反感”的占了79%的比例,也就是说大多数青少年既不特别喜欢日本,也不特别讨厌日本。在对日本的总体印象方面,国民素质高、教育程度高、环境优美整洁、物美价廉、科技水平高、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等选项也占据主导地位。這与我国大多数普通大众反感日本的情况存在明显的差异。另外,大约四分之三的青少年有想去日本的愿望和想法。这说明多数青少年对日本呈现中性,对日本是能够接受的。

(4)非政治因素成为中国青少年购买日货的主要考虑

调查问卷中用很大的篇幅考察了解高中生对抵制日货的看法。无论是选择题,还是开放性题,受访者中的主流观点都认为购买日货是一种正常理性的行为,不应过分政治化。技术领先、质好价优、人性化设计等非政治因素是青少年选择购买日本产品的主要动因。到日本旅游的主要考虑也是日本优美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独特的名胜古迹。endprint

(5)“既不乐观也不悲观”是中国青少年对中日关系前景的基本判断

调查发现,我国青少年对当前中日关系的主流看法是“不太好”,然后是“不好不坏”。但对于中日关系前景的主流意见是“既不乐观也不悲观”,然后才是“比较悲观”或“比较乐观”。对于影响中日关系发展的主要障碍,占比由高到低的选项分别是“历史问题”“钓鱼岛问题”和“相互舆论与民众情感问题”,这与普通民众的看法基本一致。

总之,从调查问卷中可以看出,我国青少年在对日本问题的理解和看法上与普通民众存在较大差异。在有关日本信息的来源上,他们更加依赖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纸质等传统媒体作用下降;在对日本关注重点上,对文化、教育、环境、旅游和科技等因素的关注度上升,而对日本侵华历史和中日领土争端等政治性因素的关注度相对较低;在对日本情感上,他们更加偏重于中性,崇日和极端反日的人都不多;在抵制日货方面,他们似乎更加看重日货的商品属性,相对轻视日货的国籍和政治属性。但在对中日关系现状和前景的看法上,他们却与我国普通民众基本一致。

但是,我们也应理性客观地看待这次调查问卷,因为调查对象本身就具有很强的特殊性和一定的局限性:一是作为青少年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在一定程度上具备青少年的特点,也具备高中生这个年龄段的特殊性;既反映我国高中生的一般特点,也反映出北京这个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城市高中生的特殊性。

二、笔者根据问卷及现实情况提出的建议

调查问卷不是目的,通过调查了解事实的真相,掌握我国青少年在中日关系方面的真实想法以及影响其想法的主要因素,并将其作为我国制定相关政策的依据,才是我们调查研究的初衷。从上述调查分析中可以看出,在中日关系的诸多问题上,我国青少年都与我国普通民众存在差异。对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认真分析,区别对待,以疏导和鼓励为主,以便青少年成为加强中日关系和服务国家发展大局的重要力量。

1.建立长效机制,充分发挥青少年在中日交流中的特殊作用

近年中日关系恶化,固然有日本右翼势力抬头和中日领土争端等因素,但两国国民交流不畅也是重要原因。2012年10月27日,在日本早稻田大学召开的“中日青年紧急讨论会”上,大多数参会的中日学生代表都认为,中日关系恶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两国人民缺乏相互理解所致。实际上,民间交往在新中国成立后中日关系的历史上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例如,1956年5月至7月,由梅兰芳率领的中国京剧代表团访日,就成为战后中日民间交流的一场“破冰之旅”。而青少年交流也在中日关系发展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1956年,日本最大的青年团体“日本青年团协议会”就派团访华,从此翻开二战后中日青少年交流的第一页。1984年,3000名日本青年訪华及次年500名中国青年对日本的回访,成为中日两国青少年交流史上的重要里程碑。2006年,中日两国又开展了“心连心高中生交流互访活动”。这些交流活动为中日两国关系的改善和巩固发挥过重要作用。

改善中日关系,实现中日世代友好,基础在民间,未来在青少年。相对于成年人,青少年的历史包袱少,思想更加开放,容易接受新生事物,更适合于民间的交流,在中日民间交流上享有成年人所不具备的特殊优势。因此,我们应该着眼未来,重视发挥青少年在中日交流中的特殊作用,打造中日青少年长效交流机制。继续坚持以往在中日青少年交流方面好的做法,保持交流渠道的畅通,并且拓展交流模式,丰富交流内容,扩大交流规模,提升交流层级。

2.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让青少年全面了解日本侵华的历史

从此次调查研究的结果中可以看出,在对中日关系的认识上,当前我国青少年与普通民众存在一定的差距,在一定意义上表明青少年的国家意识正在逐渐淡化,也因此说明我国在爱国主义教育方面还存在措施落实不到位、教育效果不好等问题。

为提高我国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意识,着眼于建立长期稳定的中日友好关系,应以中宣部颁布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为指导,并考虑当今的时代特点以及中日关系的现状,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和拓展教育手段和内容,创新教育模式。与此同时,应区分小学、中学、大学等不同教育阶段,结合其他课程,以效果为导向,以历史教育为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在历史教育中,要把近代日本屡次侵略中国的史实作为重要内容,特别要贯彻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2017年年初下发的《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让青少年全面了解中日关系。要大家知道,为什么日本的正确历史观如此重要?为什么日本复活军国主义的后果如此严重?为什么青少年不能忘记日本侵华的历史?为什么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无论是什么学校,都应加大对历史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的力度,并给予足够的重视。政府教育部门应履行其监督责任,定期对各高校和中小学进行历史教育督查,检查各学校的历史教育是否到位,进而起到督促作用。

3.关注新兴媒体,重视互联网对青少年人生观的影响

由以上调查研究可知,青少年了解日本和获取中日关系相关信息的主要渠道是网络。但是,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肯定网络对青少年有正面影响的同时,也绝不能忽视网络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近年,有很多居心叵测之人,利用网络这个新兴媒体大肆散布各种不良信息和谣言,混淆大众视听,在思想上误导青少年。严重影响了当代青少年对日本军国主义的罪恶行径以及中国军民反抗日本侵略重大历史意义的认知,削弱了他们的爱国主义热情,淡化了他们的国家意识。除此之外,网络还有许多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有害信息。特别是当今中国的网络娱乐化十分严重,娱乐新闻(如明星的私人生活、绯闻等)常常上微博的热搜与新闻软件客户端的头条,但中国一些军事、经济、文化上的新闻却被排开在后,无人问津。如果这样下去,中国公民的日常认知没有国家概念,而只是这些毫无知识含量的娱乐新闻,那么中国网络作为第一大社交平台将是一巨大的失败,同时对公民,尤其是青少年意识形态产生极其恶劣的影响,因此各媒体与社交平台能否从娱乐化中跳脱出来,将是中国未来网络所面临的一大挑战。endprint

因此,要發挥我国党和政府在新闻领域内的主导作用,根据青少年的特点,把华夏儿女抵御外敌的英雄事迹作为宣传的主要内容,以提升青少年的爱国主义热情为主要目标,坚决反对错误和有害信息,积极引导青少年正确利用网络,从而为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创造良好的信息环境。

4.面向未来,积极主动地为改善中日关系创造条件

从两千多年的中日交往史来看,中日友好的时间远远长于中日交恶的时间。其实,在调查问卷中也发现,总体上青少年对中日关系前景并不悲观。这说明,着眼未来,我们拥有改善和发展中日关系的条件。新中国建立之初,中日关系的发展面临重重困难,但由于两国的老一代领导人和民间有识之士的非凡努力,从而使两国关系拨云见日,柳暗花明,日本因此成为最早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西方国家之一。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在两国关系友好的大背景下,日本也确实向中国提供了很多帮助,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做出过一定的贡献。

另外,中日两国的近邻关系是无法改变的。周恩来总理生前多次强调,日本与中国是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邓小平同志曾在1984年提出,中日两国要世世代代地友好下去。胡耀邦更加直截了当地指出,中日两国“和则两利,斗则两伤,达人大观,放眼长远”。中国俗语讲“远亲不如近邻”,在发展中日关系上也应该秉持“和为贵”的理念。

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中日友好的重大意义。无论是日本,还是中国,都应该积极主动地为发展两国关系创造条件,只有两国携手努力,才能建立稳定友好的邻居关系,从而造福两国人民,并为世界的和平发展添砖加瓦。我国在重视政府间外交的同时,积极发挥民间交流的重要作用,特别是要发挥青少年交流的特殊作用,让青少年成为中日关系的推动者,并最终成为中日友好的受益者。

参考文献:

1.胡鸣.中日邦交正常化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6.

2.王帆.大国外交.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4.

3.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日本学刊》编辑部.中日热点问题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12.

4.张历历.新中国和日本关系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5.

5.张碧波.中日关系史论.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6.1.

6.张伯玉.中国青少年能够理性看待日本——北京、上海、呼和浩特三地青少年对日意识调查结果分析.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中国知网,2009.、

(作者单位:北京市第十三中学)

致 谢

感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常纪文教授,从选题开始,常教授就对我的课题进展起到了直观重要的指导和帮助。在选题的确定、研究方法、框架的确立,以及最后论文的修改,常教授对我的点拨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祝老师的指导和鼓励都使我更加清楚了解我论文的研究目的与论文的逻辑。在与祝老师的多次交流中,我受益匪浅,感激之情难以言表。从技术层面的文件写作格式和论文的节后框架、资料的查阅和分类,到学术领域的思考,行文间语言的得失,思路的开阔与方向,祝老师都给予我极大的辅助。

还要感谢北京十三中的石玉冬和钟永亮老师。石老师在学校百忙之中为我的论文提供指导帮助,为我安排学生问卷的印制及发放工作,并督促鼓励我全力完成相关工作;钟老师作为我的政治老师,在我后期论文修改的过程中站在国际关系的宏观角度上提供了相应的指引,开拓了我的思路。

同时还感谢我的父母、北京十三中我的朋友们以及五所高校协助填写问卷的同学们。感谢你们在百忙中为我的研究提供了一己之力。尤其是我的朋友与父母,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为我繁重的问卷统计工作无私奉献出自己的时间与精力,笔者着实感动与感激。

着重感谢101中学基地校的高建民主任,王晓琳老师和张欣老师。高建民主任为我最初关于国际关系的选题起到了很大的指引作用,以及后期论文修改过程中提出了许多思路上的建议;张欣老师在我开题期间的选题与思路搭建、问卷设计以及开题报告、论文的思路、用语和修改指导都提供了十分有效的帮助;尤其是王晓琳老师,她为每次基地校活动,冬夏令营的活动安排都付出了巨大的精力,101中学也为此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没有她的安排与支持,翱翔计划也不会进行得如此有条不紊。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日关系认知青少年
日本经济界中国观的变迁与中日关系
青少年发明家
珍藏书本捐赠促进中日关系
《红楼梦》隐喻认知研究综述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
中日关系进入 “后摩擦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