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田园”二字,你脑海中会出现怎样的画面?是王维的“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还是孟浩然的“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是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还是陆游的“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田园,古往今来都是安宁祥和、生机勃勃、天人合一、美好和谐的象征。我期待我们的田园作文,也能给孩子们带来一片生机勃勃、美好和谐……
一
最喜欢执教的课文是苏教版(国标本)第七册捷克作家卡尔·恰彼克的《田园诗情》,徜徉在诗意的文字之中,我们总能感受到一种生命萌动的美,一种宁静和谐的美,一种自由安详的美……
在天堂般的绿色草原上,白色的绵羊悠然自得。黑色的猪群不停地呼噜着。成千上万的小鸡、成群结队的长毛山羊,安闲地欣赏着这属于它们自己的王国。
到了傍晚,才看见有人驾着小船过来,坐上小板凳,给严肃沉默的奶牛挤奶。金色的晚霞铺在西天,远处偶尔传来汽笛声,接着又是一片寂静。在这里,谁都不叫喊吆喝,牛脖子上的铃铛也没有响声,挤奶的人更是默默无言。
运河之中,装满奶桶的船只舒缓平稳地行驶着。满载着一罐罐牛奶的汽车火车,不停地开往城市。车船过后,一切又归于平静。最后一抹晚霞也渐渐消失了。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只有远处的几座灯塔闪烁着微弱的光芒。
每每学完这篇课文,总能引起学生们的一片惊叹声——
“哇!老师,好羡慕荷兰田园中动物的自由快乐,他们不像我们周围的动物一样,总是被圈养在一个个高高的栅栏中,只能看到四角的天空,他们可以在辽阔的原野任意驰骋……”
“我发现荷兰田园的动物是自由快乐的,他们可以在田园中自由寻找喜欢的食物,高兴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吃,高兴吃多少就吃多少,不像我们周围被圈养的动物,只能在规定的时间吃主人规定的食物……”
“荷兰田园的动物是自由快乐的,在这个田园中,他们可以任意选择自己的好朋友,牛儿和马可以成为好朋友,猪儿和小狗可以成為好朋友。不像圈养的动物,总是相同的动物关在一起,朋友不能选择……”
“荷兰田园的人们也特别尊重动物们,他们谁也不吆喝。感觉在整个田园中,动物们才是真正的主人。不像圈养的动物,每天都要听从主人的指挥……”
……
慢慢地,学生们的讨论总会由动物转移到自己身上——
“老师,我真希望自己也能成为荷兰田园中一只打着呼噜的小猪……”
“老师,真希望我们的生活、我们的课堂也能像田园一样,带给我们自由快乐……”
听着他们的议论、感叹,我在心底对自己说:“放心!孩子们,老师一定要给你们创设一个田园般自由快乐的作文课堂,让你们在诗意的田园中自由徜徉……”
二
田园作文,是相对于“圈养作文”提出的概念。现如今,很多学校、很多教师进行的就是所谓的“圈养作文”模式,这种作文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们写作的积极性,限制了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因此,我们的田园作文要尝试着彻底改变“圈养作文”的种种弊端,释放学生们的天性,让他们自由、快乐地写作。
1. 推倒“圈养作文”的栅栏。在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中,学生们如同家畜一样总是被“圈养”在一个个高高栅栏围起来的空间——教室中。所有的课堂教学和对学生作文的点评活动都被限定在这个固定的环境中,终年不变,久而久之,作文教学就会缺少一些新鲜感。因此,我们的田园作文一定要尝试着打破教室束缚的壁垒,走向开阔的外界;作文教学课堂可能是在风景如画的公园中,也可能是在人头攒动的大街上;作文点评活动可能在人来人往的图书馆,也可能在热闹非凡的班级“微信群”中……
2. 改变“圈养作文”的时间。按照教学安排,我们的课程表总会在每周固定的时间安排两节作文课,教师在这固定的时间进行着我们的作文教学。这就如同“圈养动物”,总是在固定的时间段进行“喂食”。而在实际作文教学中我们发现,这些时间是需要调整的。田园作文就是要打破这个固定时间的限制,两节作文课我们可能将它们分开(第一天上一节、第二天上一节),可能将它们延伸(作文教学可能是三节课、四节课甚至更长),可能将它们精简(作文课时间可能为一节课、半节课)……
3. 改善“圈养作文”的“饮食”。作为“圈养动物”,食物是不能自由选择的,必须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地点进食规定的饲料,不管这些饲料是否合口味,是否符合食品安全规定,因为你别无选择。在我们传统的作文教学中,“食物”都是固定的——每单元都会安排一个“习作训练”,可是这些食物真的都是学生们喜欢的吗?这些“食物”都是为学生们量体定制的吗?未必!例如,苏教版(国标本)第五册第二单元的练习作文是《我的自画像》(第二单元的课文分别是《北大荒的秋天》《西湖》《拉萨的天空》),而第四单元的练习作文是《写一处风景》(第四单元的课文分别是《第八次》《卧薪尝胆》《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细细品味,我们会发现,这两篇练习作文如果顺序对调,似乎更加合乎读写结合的情理。因此,田园作文的教学不但要增加一些富有创意的内容,而且更应该给学生们选择“食物”的空间,让他们在诗意的田园中自由快乐地“进食”……
4. 改进“圈养作文”的分类。在传统的“圈养动物”的过程中,总是相类似的一群动物关在一个固定的空间中。传统的“圈养作文”在教学过程中,也是作文水平相类似的学生在一个班集体中进行着课堂教学、作文点评活动。而我们的田园作文则要打破这些束缚,例如作文点评活动,我们可以邀请不同年级的学生、家长、老师等参与到其中。我们的作文教学也可以实行“走班式”,有相同兴趣的学生围绕一个共同题目进行写作训练,让不同水平的人员参与到我们的作文教学中来,在思维的相互碰撞中,学生的作文水平能够得到一个飞速地提升。
5. 转变“圈养作文”的角色。在圈养动物的过程中,主人是绝对的权威,决定着动物们的一切。在传统的“圈养作文”教学中,命题、指导、批改、讲评都是立足于教师的教,而置学生于被动的地位:教师命题学生作,教师指导学生听,教师批改学生看。而在田园作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尝试让学生参与选题、学生讨论、学生表达、学生自改、学生总结,体现学生完全的主体地位,让田园作文成为每一位学生快乐成长的乐园。
三
在田园作文探究历程中,感觉最大的难题是如何激发学生习作的表达欲望以及习作表达如何个性化。
《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3~4年级)指出,“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第三学段(5~6年级)指出,“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而在传统的“圈养作文”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环境的封闭,学生很少有机会将自己的习作和他人进行分享、交流,习作完成即价值消失,因此学生习作表达、展示的欲望并不强烈。在田园作文教学过程中,我们重点给学生们搭建各种表达、展示自我的舞台,激发他们的习作积极性,让他们乐于写作。二十多年来,我指导的学生在各级报刊发表作文600多篇,同时我们还将学生的优秀作文汇编成册,《一句话日记》《小学生创新作文一本全》《小学生分类作文点拨》《小学生名校作文一本全》等10多本作文集在全国出版发行。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少写命题作文。”“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传统的“圈养作文”僵化地教学这些教材中的练习作文,因此,学生作文个性化有所欠缺。所以,我们在田园作文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对练习作文进行思维拓展,因为学生的思维个性突破了,灵性、智趣等习作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同时我们围绕作文个性表达,开发创新作文教学设计案例,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二十多年来,我在各级作文教学杂志和一些小学生作文杂志发表创新作文教学设计几十篇。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在田园作文中,我们的学生是快乐的,虽然还“未解供耕织”,但是我们却快乐地“傍桑阴学种瓜”,大胆而快乐地分享我们的习作。“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在田园作文中,学生们是自信的,“信口吹”出了习作的个性,吹出了表达的创意,吹出了儿童的情趣……
在多年田园作文的探索过程中,我得到了一些专家、同行的热诚帮助。由于本人水平有限,很期待您读完此书以后,也能对我提出批评,进行指正,让我们的田园作文真正给学生带来快乐、自由,让他们自信成长……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