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乡村教育是当代中国教育的重重点,它的发展直接影响着全国普及教育和基础教育的实现程度,现当代,我国的乡村教育仍存在着问题,乡村教育要落后城市教育一大截,而影响教育水平的两大因素就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当两者的问题同步解决了,乡村教育乃至全中国教育都会有着巨大的进步。
关键词:乡村教育;教育者;受教育者;小学
乡村教育的问题一直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虽然老生常谈,但它的问题依旧存在。身处基层教育几年,对农村教育的现状深有感触,也满是担心。下面我就来谈谈我对乡村教育的感受。
首先,看教育者。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着领导者的角色,教育者的教育心态及自身素质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每一个教育者上岗都是经过层层选拔的,要历经笔试面试,从几百甚至几千个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才能够当上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但当这些个佼佼者真正踏上工作岗位,尤其是步入乡村,走入基层的乡村教育,就会发现理想和现实是有差距的,而且这个差距不是一点点。我工作的第一所小学是江西的一所偏远村小,从市里开车驶入这个偏远的乡镇,一路上的心情是十分忐忑的,道路修整不完善,路难行,脑海想象着这样一条道路下的学校会是个什么样子。等到了目的地,学校的环境,教学设施更是让我们一行人咋舌。同行的父母亲抹着眼泪说算了,但我想了想觉得这何尝不是一种尝试,所以我坚持了下来。我想,跟我一样录取的考生在看到这样子的环境后,是不是有人就退缩了呢。果不其然,上班后听同事们讲,每年都有教师辞职的,我考上那年就走了三个。可见,落后的乡村留不住人才。再者,留下的老师,因为是乡村小学,评奖评优的制度并不完善,基本都是让资历老的教师先上,排个几年甚至是十几年才能轮到自己,所以好多年轻的老师,本来满怀雄心壮志的来,再层层受挫后便变成了消极怠工,每天就像混日子一般,因为努力了也换不到应有的嘉奖,长此以往我们的乡村教育质量又怎会提高。另外,乡村教师在自身学习这块还有所欠缺,参加培训少,平日里读书少,肚里如果没有满桶的水怎么能教孩子,面对孩子们的问题怎么会应对自如。
其次,我们看受教育者。受教育者是我们学校教育的主体。乡村小学的学生基本都是本村的孩子,由于经济的落后,多数孩子的家长都外出打工,孩子们就变成了留守儿童,日常起居都是爷爷奶奶照顾着,对于目不识丁的爷爷奶奶来说,照顾孩子也就是让他们吃得饱穿得暖,每天忙著干农活哪有时间管孩子,有些想抓孩子学习的也因为自己是文盲而心有余力不足,所以乡村孩子的家庭教育是很糟糕的。更重要的,小学阶段是孩子身体和心理成长的关键时期,没有父母陪伴成长的孩子,在心理上或多或少的都有些问题,在校表现得不够开朗,要么太内向甚至有些孤僻,不爱与人交谈,要么特别顽皮甚至是闯祸大王。学习落后是其次,不良的习惯和问题心理都是会影响孩子一生的。就拿我们班一个孩子来说,孩子成绩差课堂纪律也极差,我们老师想联系他们家长,但每次电话接通,家长都说我们在外地,没有办法,然后就是对孩子一顿臭骂,对于这样子的父母我们就没有办法。于是我们去家访。看到的场景令我们大吃一惊。孩子每天放学到家,要带自己三岁的弟弟,因为爷爷奶奶年纪大了,空闲下来还要帮忙着做家务,也由此可以解释为什么他会每天不做作业。当我进他家的时候,只有他和弟弟在家,问家里的大人呢,回答下地干活了,问爸爸妈妈多久回来一趟,回答,一年也就过年回来,如此的生活环境,孩子又怎能学习得好?乡下孩子与城里孩子本身的智力差距是很小的,为什么成绩却相差如此之大,从这儿就可以看出,跟家庭教育家庭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
这两方面的现象好说,但如何改变真的是难之又难。要改变具体应该做些什么呢?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想做教师,想投身乡村教育,就不能怕吃苦,更不能因为怕吃苦而半途而废。除此之外,要时刻提醒自己要学习,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不能躲在乡间与时代落伍。面对着时代的进步,教师们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新知识,扩充自己的知识面,不能做半桶水哐当响的“教书匠”。教育者面对孩子,要真正爱孩子,以教育孩子为己任。同时,有关部门应该给予乡村教师公平的评奖评优评职称的机会,多给年轻人机会,鼓励年轻教师在这片土地上发光发热。对于教学设施方面,这几年有了很大的改进,就从我进校工作以来,桌椅板凳都换了,教室黑板改用了“班班通”,学校配备了各种功能室,功能室里的学习用品也更加的齐全了。进校的路平整了,孩子们上学方便了;教室翻新了,孩子们上课亮敞了。另外,对于一些特别困难的孩子,教育部门还拨了上学补助给他们,这些都是非常可喜的变化,说明乡村的孩子们的逐渐有了良好的教育环境。对于孩子的家庭教育,真心希望每个家长在生下孩子后真正负起责任来,让孩子们有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如果条件有限,也至少是个健康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王现田.浅谈当前农村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周刊,2015(06).
作者简介:
黄蕾燕,江西省宜春市樟树市阁山镇向上小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