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诗教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构建体系探索

2018-01-29 07:37李晓娟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7年12期
关键词:叶先生诗教诗词

李晓娟, 涂 俊

(南开大学 文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天津 300071)

0 引 言

古诗词句优美,韵体和谐。不仅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也具有很高的诗词审美价值。古诗词字字珠玑,可以称为艺术精粹。大师的人格魅力和渊博学识则会超越常规的课堂教学。像叶嘉莹先生这种国宝级的文学大师在讲评诗词过程中,将自己的文学审美理论,诗词见解引入词学研究,在诠释过程中深入浅出、厚积薄发。而她的个人成就相关的文稿资料、教学资料、吟诵资料、访谈资料、讲座资料、学术论著等等本身也是中华古典文化的艺术精粹。这些珍贵的资料也需要保护和传承,以及发展和应用。

开展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工作已经发展成果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点,也是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主要内容,但对于传统人文学科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仍在积极探索中。虚拟仿真这种教学模式,借助信息化设备,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可以实现异地远程实验教学,低成本、无风险的开展古诗词教学活动。它能够让学生学习和准确把握古诗文字词句含义,同时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使之置身诗境,缘景明情。以加强对学生的情感、审美教育、人格养成、思想道德情操情志的培养和传承民族文化精神。中华诗教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正是基于叶嘉莹先生的诗词教学活动进行的一种全新尝试。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探索一种沉浸式、非线性的教学模式[1-2]。

1 中华诗教虚拟仿真平台架构

1.1 叶嘉莹诗教背景

叶嘉莹先生,号迦陵。1924年7月出生于北京的一个书香世家,现年92岁,加拿大籍中国古典文学专家、皇家学会院士,曾任台湾大学教授、美国哈佛大学、密歇根大学及哥伦比亚大学客座教授、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并受聘于国内多所大学客座教授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名誉研究员。2012年6月被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从1979年开始叶先生在南开大学开展诗教工作,后任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叶嘉莹先生将她的一生都奉献给中国的古典诗词,无论在诗词的创作、评赏以及诗词审美理论的探索,都取得惊人的成就[3]。

迦陵学舍建成于2015年,坐落在南开校园内,建筑面积约为550 m2。迦陵学舍东邻南开现存最古老建筑思源堂,西邻国际数学大师陈省身先生的故居宁园,这是继陈省身先生后,南开大学第二次为学术大家修建“学舍”。迦陵学舍集教学、科研、藏书于一体,并开辟文史资料藏室,专门陈列叶先生带回的大量宝贵文史资料,供研究者使用。

叶先生作为中国古典文化的传承人,站在通往诗词王国的道路上,诲人不倦、度人无数。她从事诗教工作时间久远,将西方文艺理论引入中国古典诗词研究,为传播中华古典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叶先生教学科研相关资料丰富,类型多样,分布年代广泛。尤其是叶先生诗词吟诵,国内懂得吟诵的文学大师寥寥无几,类似的传统吟诵资源也是非常匮乏,所以叶先生相关资料是不可多得的优秀资源。

现有的迦陵学舍空间环境,不足以将上述所有类型的资源很好的展现出来,尤其是一些音视频类的资源。另外迦陵学舍真实建筑也不方便进行大规模的本科教学活动,但是利用虚拟仿真的教学手段就可以将这些资源无损多次利用,从而为诗教领域提供很多优秀的教学资源。另外基于虚拟仿真教学平台,建立基于学习对象类型的,有引导、多层次、多方面的虚拟仿真教学体系,两者配合则能够最大程度的利用这些资源,获得良好的教学成效。

1.2 中华诗教虚拟仿真平台模块划分

中华诗教虚拟仿真平台采用三维仿真技术展现迦陵学舍内外景,利用虚拟迦陵学舍环境展示叶嘉莹生平成就;借助迦陵学舍现有的建筑空间布局,构筑不同的虚拟场所形成中华诗教虚拟仿真实验空间。从而建立不同类型的虚拟学堂和社区,有引导、分层次的利用教学资源。让本科学生有机会跟着叶先生系统性学习诗词审美理论,学习古诗词鉴赏,学习诗词创作。游客有机会近距离、沉浸式地接触大家风采,学习大家风范。创作交流模块给学生提供一个学习交流平台,学生自己互相探讨、指导诗词创作,另外也有专业教师和助教为喜欢诗词创作的学生和其他人员提供指导。中华诗教虚拟仿真平台具体包括7个模块。

(1)学舍外景-体验模块。利用手动漫游、固定路径漫游、视点选择的方式,让用户体验虚拟迦陵学舍的建筑外观和环境,给那些不能亲身来到迦陵学舍实体建筑这里来参观的用户有机会远程、沉浸式的看到学舍实景。

(2)门厅-虚拟展示模块。结合迦陵学舍实际环境,按时间线和内容类型进行生平展,包括叶先生手稿、书信、手札等资料。让用户全面了解叶先生真实而审美的一生,理解诗词能给予人度过人生磨难的力量。

(3)学堂-虚拟实验室模块。虚拟实验室模块将是针对南开所有专业开设的虚拟诗教课堂。虚拟学堂将设置多个实验室,可以同时开设作为校级公选课的素质教学诗教实验,为文学院相关专业开设诗词专业实验,为课外实践开设自主研究实验等。游客可以在此进行有限制的旁听。在这个根据教学计划设计的的分层次、针对性的虚拟学习空间中,学生可以结合真实课堂的学习,进行:① 讲诗评诗模块。把叶先生讲诗评诗的相关音、视频资料按作者、按年代、按类型等内容进行整理整合,将教学资料按知识点剪辑成小段音视频,引导学生系统学习。例如:“词之美感”。② 细读文本模块。将诗词按结构细读、语言细读、细节细读、意向细读进行整理剪辑,将古典文化遗产转换为课程资源,增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③ 学术研究模块。整理叶先生研讨、学术交流、著作(转换为电子版)、论文等学术相关资料,提升本专业学生的文学批评理论能力。学习叶先生用西方理论和方法解析中国古代诗词,如何将西方阐释学、符号学、现象学、新批评、接受美学以及女性主义应用在分析阐释中国传统诗词[5]。

(4) 客厅-创作答疑模块。给学生们提供创作和讨论的在线平台,方便学生进行思想碰撞,协作开展创作活动,同时也可以成为学生间互助学习的社交场所。教师和助教在固定时间进行在线和非在线答疑,解决集中出现的问题。

(5) 会议厅-在线讲座模块。整理叶先生讲座资料,访谈资料,让学生近距离领略文学气质,接触文学大家的风采,学习大家风范。另外,在固定时间开展活动,为课程组师生提供互动社区,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邀请叶先生进行实时讲座。

(6) 书房-电子图书馆。将叶先生资源库整合,如叶嘉莹古典诗词教育资源库、电子学术论文等等供授课教师和专业人群进行查询。

(7) 花园-社区交流模块。为授课教师和专业人群提供交流研讨的平台,叶先生本人也可参与进来。本平台属于非正式交流区,主要是师师交流、专业人群之间交换意见,为佐证一些尚未成熟的古诗词理论提供研讨空间。

1.3 平台的建设目标

中华诗教虚拟仿真平台将虚拟仿真技术、网络技术与数据库技术相结合,实现人机交互,突破传统课堂式教学模式。平台能够开阔知识领域,实现传统实验教学模式难以实现的沉浸式教学效果,同时实现突破时间、空间限制,拓展传统教学模式。其主要目标是为古诗教学探索新的方法,为保护和传承中国古典文化提供新的方式。

(1)在社会范围中努力推广“诗教”。“诗教”传统使中华民族长久地保持着对诗歌的兴趣和敬意,而诗歌的学习、欣赏和创作深深地影响了国人精神品格即人文精神[6-8]。

(2)推广大学素质教育。诗教属于高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而诗教的目的是既能满足专业建构、学理探究的需要,也能启人心智,培养人文精神,做到专业素质与人文情操同步综合培养[9-10]。

(3)创立古诗教交流研讨社区。为学生之间、教师之间、专业人群之间提供高层次、专业交流研讨平台。为喜欢叶先生诗词,认同叶先生诗词审美理论的学者提供良好的社区空间。

(4)古典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再利用。叶先生作为诗词名家,其教学科研活动,为中国文化在西方的传播也做出了很大贡献。其影响力很大,具有很高的保存和推广价值。对于中华古典文化保存、传播、传承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

(5)大数据收集和分析。平台中的学习者信息、学习过程记录、图书馆使用记录、搜索记录等进行统计、分析和利用,使之成为有价值的信息资产。并使之为教学决策、学习优化服务[11]。

1.4 中华诗教虚拟仿真平台构建体系

中华诗教虚拟仿真模式以学习对象为核心。本专业学生和外专业学生,以及校外人士(本平台暂时不对校外人士开放,但有考虑这种可能性)的学习需求是不同的。平台针对不同学习需求设置不同的实验应用层次,从而形成分层次、针对性的实验教学体系(见图1)。平台主要分为体验与展示模块,虚拟学堂模块,和创作交流模块,其中虚拟学堂模块又细分为现场讲座模块、讲诗评诗模块、细读文本模块和学术研究模块。图2为真实和虚拟迦陵学舍对比图。

图1 中华诗教虚拟仿真平台构建体系图

图2 真实和虚拟迦陵学舍对比图

中华诗教虚拟仿真平台构建体系采用三层架构,最里层为底层数据层,包括叶先生生平资料,例如照片、信件、手稿、聊天记录等;还包括叶先生诗教相关资料,例如:吟诵资料、讲座影像、教学影像、纪录片等;另外还有选课相关资料,叶先生相关题库、资源库等。

底层数据层支撑起虚拟迦陵学舍各个功能模块,这些功能模块主要为五类人群服务,他们分别是游客、选课学生、授课教师、专业人群、叶先生。游客主要参观学舍外景和门厅,游客可以了解叶先生生活背景,学习经历,近距离领略大家风范;选课学生主要学堂、客厅和会议厅,主要目的为引导学生在沉浸式、协作式的教学情境中更好的学习诗词;授课教师主要使用会议厅、书房和花园,方便授课教师制定教学步骤、布置教学任务、审批实验作业等;专业人群主要使用书房和花园,图书馆可以查到叶先生诗词文集、理论著作等,而社区给专业人群提供探讨理论,验证假设的平台;叶先生本人主要使用客厅、会议厅、书房和花园,进行在线讲座和答疑研讨等活动。

2 虚拟仿真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比较

沉浸式、协作式的教学方式,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传统的“遵循式”教学方法主要采用教师主导的教学模式,属于“讲授-接受”的单向传输。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不能很快的进入诗词意境之中[12]。而虚拟仿真的沉浸式、协作式教学模式能够逼真、丰富的立体化教学资源和诗词情境,学生能够很快进入审美意境,体验诗词美感。另外协作式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之间互相学习讨论,相互解惑,边学边教,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碎片化、非线性的学习方式,鼓励自主探究学习。传统的教学方式是线性教学,一段时间之内内容从前往后顺序讲解。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模式把优质教学资源先打散,然后按照知识点,按照年代,按照作者重新组合。而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可以把没有听懂的或者非常感兴趣的知识重新、多次学习。这种碎片化,非线性的学习方式,实质上是针对不同的学习对象提供了有针对性的顺序的教学内容。这种方式能够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能够产生正向激励作用[13]。

有效整合优质教学资源,服务多个专业、多个学校、多个地区。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在固定空间、固定时间产生的教学活动。而虚拟仿真教学模式能够打破时间,空间的束缚。将优质的教学资源进行不同专业,不同学校,不同地区之间共享。这能够最大程度的实现资源共享,将优秀资源无损多次利用。同时也实现了传播传承古典文化,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做出贡献[14-15]。

3 结 语

中华诗教虚拟仿真平台将沉浸式、非线性的教学模式带入传统诗教中,是传统大学课堂的延伸。平台有效整合优质教学资源,利用网络技术使得资源服务多个专业、多个学校、多个地区。虚实结合、相互补充的教学模式鼓励自主探究学习,为那些不满足于课堂教学和没有机会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的学生提供了学习平台。这种虚实结合的新教学模式,将为传统诗教带来飞跃性改革,更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体验,调动学生思维和想象。另外平台也承担着传统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任务,平台内容可以扩展其他文学大家,或者其他类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文化遗产传播和利用起到重要作用。

随着建设工作不断深入,需要进一步加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内容、资源、队伍及管理体制的建设,同时也需要更完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的建设。另外有待将虚拟实验与真实授课更有机结合,优势互补、相辅相成,才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综合创作能力,培养更多专业创新人才。

[1] 江辉仙. 地理环境虚拟实验系统[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11):62-66.

[2] 马秀飞,胡福年. 轨道交通信息与控制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J]. 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15(9):40-44.

[3] 齐益寿. 叶嘉莹先生的诗教特色[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51(4):60-71.

[4] 潘利锋,张能泉. 在文本细读中提升学生能力: 人文社会科学课堂教学改革之路[J]. 现代大学教育,2013(6):92-97.

[5] 徐志啸. 用西方理论和方法解析中国古代诗词[J]. 社会科学,2007(10):183-192.

[6] 宋湘绮. 中华气质的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策略[J]. 创新与创业教育,2010(1):50-55.

[7] 蓝 冰. 试论“诗教”传统的继承与演变[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9,32(4):68-72.

[8] 钱理群.呼唤诗教传统归来[J].教育文汇,2005(10):49-51.

[9] 宋宝伟. 通识教育与学科素养的平衡[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8):19-22.

[10] 吕学琴.语文教学呼唤“诗教”回归[J]. 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4):101.

[11] 陈雪松. 大数据助力优化职业院校虚拟仿真实训的构想[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5(3):90-91.

[12] 李忠玉. 虚拟仿真实验在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体会[J]. 基础医学教育,2016,18(2):135-136.

[13] 于仁伯.诗文化与人的和谐发展[J].东岳论丛,2006(2):104-106.

[14] 邱会东,王金波,邱 奎. 虚拟仿真实验室在化工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9):68-69.

[15] 李 平,毛昌杰,徐 进. 开展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提高高校实验教学信息化水平[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3,32(11):5-8.

猜你喜欢
叶先生诗教诗词
中华诗词学会诗教委员会成立仪式暨“中华诗教深圳示范区”建设项目启动会
中华诗词学会诗教培训部2021年秋季函授班招生启事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杨叔子当代诗教理论研讨会在杭州举行
透明独木舟
唤起“诗心”,更要唤起“诗教”
赌一个未来
“他年若遂还乡愿,骥老犹存万里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