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艳冬/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教育督导室
杨艳冬
促进学生发展是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为了保证学生发展这一目标最大程度实现,需要清楚掌握预期目标实现程度的关键信息,科学评价是获得信息的基础。评价中最具价值的是结果的应用,有些地区评估的结果只应用于学校的评优评先、校长的绩效考核,数据信息的更深层的价值被忽略了。如何通过对数据信息进行充分深入的挖掘,让学校通过数据了解背后的教育故事,从而引导学校办学行为的改善,这才是最具价值的绩效评估。
2017年5月,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首次对全区227所中小学校进行了办学绩效评估,绩效评估触动了学校管理者对办学目标的重新思考,引起了政府和学校管理者对办学绩效结果的关注。如何引导学校管理者正确理解绩效评估结果——数据信息,透过数据信息分析学校办学行为,进而矫正和完善这些行为,这是我们研究的重点。
对于中小学校而言,学生成长和发展是其永恒的主旋律,要实现发展的目的,需要做到科学管理。大数据正是实现创新管理的有益渠道,数据信息的分析是学生发展的基础,可以为各项精准决策提供依据,数据会真实地记录学校的历史变迁。学校办学理念的完善、办学模式的创新、教育评估机制的制定等,都离不开数据的整合与积累。数据资源是中小学实现管理精细化、决策精准化的主要依托,对于学校管理人员而言,需要强化自身的数据管理观念,做好数据资源的挖掘与利用工作,是提高办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顺德区在2017年办学绩效评估结束后,给全区每所学校都出具一份详细的诊断报告;为每个镇撰写了一份“镇中小学办学绩效分析报告”;分析了每个学段的绩效评估情况,形成“学段报告”。综合上述各类报告,形成了“顺德区中小学办学绩效督导评估总报告”。各类报告以简洁、明了的数据分析为基础,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总结了顺德区目前中小学办学实际状况,给每所学校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整改意见和建议,为学校进行了一次充分、全面的“体检”。242份绩效评估报告,用数据呈现了顺德区不同侧面的教育现状,这种立体式呈现评估结果的反馈方式,强化了教育管理者的数据观念,立体展示了区域教育发展态势。
中小学办学绩效评估结束后,学校收到的绩效评估反馈报告包含如下内容:学校评估基本情况、办学亮点、存在问题、意见和建议、学校绩效评估数据(见表1)。如何发挥这份“绩效评估报告”的作用,用数据分析引导学校科学发展?
表1:学校绩效评估反馈报告
分级培训。区教育督导室组织镇教育局办学绩效评估责任人到温州学习“数据分析技术与应用的技术”及“分析整改流程”,镇(街)教育局再组织学校行政干部进行数据分析技术培训。
数据分析。通过分级培训,学校基本掌握数据分析技术。学校对照指标体系和结果数据进行比对分析,通过对数据差异情况追踪,找出存在问题,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
落实整改。学校如何将整改方案落地实施?以伦教街道XX中学整改行动为例,其实施路径如下:
第一步,数据分析,找出问题。通过对数据源分析(见表2),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学校在“学校发展(A)”这项指标满分,则说明学校在发展规划、内部治理、制度建设等方面符合评估的基本标准;“教师发展(B)”指标与设定分值有0.5分差,高于镇、区平均分,说明学校教师专业水平基本符合绩效评估标准;“学生发展(C)”指标与镇、区平均分差距不大,但与指标设定分、分值最高学校差距较大,直接导致学校没有进入绩效评估A类学校。
表2
第二步,归因分析。对失分较多的“学生发展(C)”二级指标分值进一步进行归因分析(见表3)。数据显示,初二年级学生的学业水平分值较低,指标设定分10分,实际得分为1.4分,进一步分析该项目三级指标观测点,找出学生学业水平测评数据源,对学生学科成绩、增值发展项目小分进行列表分析,发现学生学科之间成绩偏差较大,高分层学生数量不多。由此可以看出,导致学校办学绩效评估成绩不理想的问题在于初二、初三学生学业成绩偏低,造成学生学业成绩偏低的因素有生源情况、教师的教学情况、学生学习力等。学校在整改报告中作了进一步的描述性原因分析:生源质量不好,学科组建设扁平化,弱化了学科建设,导致学科教学教研的整体性缺失。教师课堂教学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但是合作学习的质量不高。
表3:“学生发展(C)”二级指标分值归因分析
第三步,整改措施。针对上述分析,我们借鉴学习了温州平阳的整改流程图(见图1),制定了有针对性的整改方案。总体思路是:评估先行,问题引导,精细分析,项目推进。
从XX中学办学绩效评估后的办学行为改善工作推进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数据信息影响着校长的办学思路和决策,也为教师基于学生成长的教学行为改善提供了准确的方向。
表4:顺德区小学办学绩效评估平均分差值
顺德区参与办学绩效评估的227所中小学校中,其中小学段157所,初中段45所,高中段22所,职中段13所。以小学段为例,我们采用平均分与指标设定分值的差值方法进行分析,从表4中可以看出,全区各项平均分与指标分值的差值由大到小的排序:特色发展、学生发展、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教师发展”与指标设定差值相对较小;而“特色发展”“学生发展”两项差值最大,显然这两项是小学办学的薄弱项,也是有待发展和改善项。从图2小学段“学校发展”项各指标差值可见,“办学理念与发展”“制度建设”“德育与安全”差值小,体现了顺德规范办学的成效;而“社会认同”“课程建设”差值大,是“学校发展”质量的薄弱因素。
图1:温州平阳办学绩效评估整改流程图
图2:小学段“学校发展”项各指标差值
图3:小学段“教师发展”项各指标差值
图4:小学段“学生发展”项各指标差值
图5:小学段“特色发展”项各指标差值
从图3可见,“职业道德”“管理能力”“教学能力”“合作与执行”差值偏小,显示教师专业素养基本符合评估考核要求;“教研能力”差值大,进一步分析,教研能力的考核点是教师课题研究、论文撰写等,此项数据偏差大,其原因一方面是学校对教师的教育科研不够重视;另一方面是教师教育科
从图4可见,由于重视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公民素养”“心理健康”“体质健康”“科学素质”差值较小,说明学生的核心素养教育有了成效。但“核心知识与技能”差值大,反映出学生的学习素养、学习能力和学科发展的核心素养还有待提高。
从图5可见,此项各指标差值均偏大,说明部分小学在“品牌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特色品牌建设的成果不多。
分析显示:学校校本课程建设、教师科研能力、学生核心知识与技能、特色发展四个方面显示了小学学段发展的薄弱项。这四个方面恰恰是学校实现教育目标——促进学生成长的关键要素。从区域教育发展的角度来看,如何改善这些关键要素,提高学生学习力?区教育发展中心制定了“区域大教研工作机制”,即建立学校-镇-区的三级教研网络;学校开展提升学生学习力的行动研究,不同角色研究的侧重点不同。
教研员研究的侧重点集中在:(1)各科综合:学科的总体情况,和其他学科的比较情况;(2)学科基本指标:了解各所学校各项指标的对比情况;(3)小题分析:对照双向细目表,了解每小题的难度值及得分率。(4)分数段:了解各校各分数段的学生人数情况。
学科长研究的侧重点在于:(1)全区的学科常模:了解本学科的总体情况;(2)学校学科综合:了解本学科所处的位置;(3)学校报表中的学科小题分析、分数段:对照双向细目表,了解学科的薄弱点、薄弱群体;(4)学生成绩:了解薄弱个体的具体情况,找到相对应的班级,了解具体的教学情况。
教师研究的侧重点有:(1)全区的学科常模:了解本学科的总体情况;(2) 学校学科综合:了解任教班级的位置;(3)班级报表中的学科小题分析:与县常模中的小题分析、学校的小题分析进行对比,找到薄弱知识点;(4)学生成绩:找到薄弱学生,继而找到他们的薄弱知识块,有针对性地指导教学。
学生研究的侧重点有:(1)各科成绩:了解自己的薄弱学科;(2)小题分析:校、班小题分析表让学生找到自己的位置;(3)跟进教学辅导:微课、优秀答卷、同学互助、教师讲解等。
数据分析和统计,其实质就是力图将复杂事物转化为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然而,再精准的定量研究技术也很难完整、真实地呈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因此,可以说,通过对“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成长”等相关数据的分析、运用,进而推测影响绩效评估结果的外在行为的变量,从而使人信服地使用这组数据关系来穷尽对学校办学绩效的解释,我们依然存在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