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秀丽,谭慧明,陈红波
英语专业微课设计与制作探究
董秀丽,谭慧明,陈红波
(辽宁工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1)
为了探究信息化教育背景下英语专业教师微课设计与制作的相关问题,在回顾国内微课设计与制作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通过思辨和个案分析方法,提出英语专业微课设计的两个步骤:确定选题和教学设计,继而分析了英语专业微课的制作方法和注意事项,研究结果对英语专业教学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英语专业;微课设计;微课制作
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微课作为新型教学资源(辅助教学资源或者自主学习资源)的一部分,已经受到信息技术教育领域研究者越来越多的关注。教育部高校教师网培中心于2013年和2015年已经成功举办了两届全国高校(本科)微课教学比赛。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出版社于2015年、2016年举办过两届中国外语微课大赛,2017年即将举办第三届中国外语微课大赛,同时很多高校也举办了校级的微课设计比赛。各种级别微课大赛的成功举办充分说明微课在“微时代”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也在不同程度上推动了微课设计与制作技术的不断提高与完善。
国内教育工作者对微课设计与制作进行了多维度的探究,在中国知网上检索到各专业领域相关研究论文共107篇。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联合北京大学数字化学习研究中心与华南师范大学未来教育研究中心发布了《中国高校微课研究报告(2014年)》(下文简称《报告》)[1],《报告》由六个章节组成,从教学理念、教学设计、制作技术、教学应用等方面进行梳理,描述中国高校微课现状,审视微课建设的价值和意义。孟祥增等分析了微课的内涵、特点与网络环境,阐述了微课设计的理论与制作流程,介绍了微课视频的制作方法,对微课设计与制作实践案例进行分析[2]。林雯指出微课设计要以学生为中心,同时微课设计要解决选题、教学策略、教学信息的视听化处理三个问题[3]。目前关于微课设计与制作的研究涉及到的英语教学主要与中小学英语、高职英语、大学英语等有关,同时结合相关的教学理论(如情景教学法、认知学习理论、图形背景理论等)进行探究。在英语专业方面的研究并不多见,因此,对英语专业领域的微课设计与制作进行探讨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微课中的“微”是其核心体现,包括教学时间、教学内容、资源容量等方面。微课教学时间短,其时长一般为5~15分钟,相对于50分钟的传统教学时长,微课是其中的一个片段时间。微课教学内容极为精简,微课主要是为了突出某一学科知识点,包括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和疑点等内容,与传统课堂上一节课通常讲授的复杂内容相比,微课内容是其很小的一个比例,因此被称作“微课堂”。
基于微课的上述特征,如何做好微课设计的第一步,即确定微课的选题,关系到整个微课制作的成败。各种比赛中的相关规定对常见的微课选题具有一定的启示和指导作用。第二届全国高校(本科)微课教学比赛评审规则中对微课选题进行了明确规定:选取教学环节中某一知识点、专题、实验活动作为选题,针对教学中常见的、典型的、有代表性的问题或内容进行设计,类型包括但不限于:教授类、解题类、答疑类、实验类、活动类。选题尽量“小而精”,具备独立性、示范性、代表性,应针对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第三届中国外语微课大赛章程中对微课内容的标准界定如下:为学生需要、或者学生喜爱的话题和内容、为教学中常见的、典型的、或有代表性的内容或问题。上述比赛中与微课选题确定相关的基本要求对教学实践中的微课制作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日常教学中英语专业微课选题的确定既要参考上述共性要求,也要体现英语专业的选题特色。英语专业课程主要以教授类为主,解题类和答疑类有所涉猎,但实验类和活动类占有比例少之又少,甚至是空缺。英语专业课程主要包括英语专业技能课程和英语专业知识课程两大类,基于课程内容特征,每一课程的微课选题方向会有所不同。基础英语、高级英语、英语写作、英语语法、口译、笔译和英语阅读等英语专业技能课程中的微课选题要结合课程特征,同时要注意和赛课的区别。基础英语课程内容丰富,微课选题的确定要注意微课内容特征,因为微课选题是某个知识点的讲解,而不是完整的授课内容的简单分解;高级英语课程难度较大,微课选题可以确定为某一篇文章中的背景知识、作者、体裁、题材、讲解重点和难点系列等;英语写作课程的微课选题范围较广,可以从写作方法、写作技巧、写作体裁、篇章结构分析等不同角度来确定选题;英语语法课程的微课选题相对来说更多一些,语法课程的知识点比较集中,语法的核心项目可以作为可选的重点和难点范围;口译课程的微课选题相对来说较少一些,但可以灵活运用,从口译基本理论、训练口译基本技巧、口译记忆方法和口译概述方面着手确定微课选题;英语阅读课程可以从阅读方法和技巧方面确定微课选题。英美文学、语言学概论和社会文化课程等属于英语专业知识课程,其中课程内容的不同决定了微课选题的方向和范围。文学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能力,微课选题可以从文学批评的基本知识和方法、作品的欣赏和分析方法等多维角度入手,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和分析能力;语言学概论课程理论性较强,宏观和微观语言学的各种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均可以作为微课的选题,拓宽学生的思路和视野;社会文化课程涉及到英语国家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历史、地理和教育等多领域,课程中涉及到的重点和难点都可以作为微课的选题。
微课是课程的一种,微课教学设计要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目标,微课教学设计要完整精炼,包括合理的教学过程安排、恰当的教学方法选择等等。教学目标清楚明了,教学过程设计构思新颖、富有创意、重点突出、明了易懂,教学方法要深入浅出,同时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和引导性,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营造精彩有趣的教学氛围,最大程度引发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下面以英语语言学概论课程中的一个微课设计为例阐释英语专业相关微课教学设计特点。虽然英语专业各门课程各有特色,但通过该微课个案设计可以为其它课程提供一定的参考。
“会话含义特征”是语言学概论课程中重点章节“语用学”中的重要理论知识点之一,同时也是教学难点之一,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为学生的准确理解带来一定的干扰。该内容的掌握与该章节其他内容的学习有直接的关系。因此,有必要化难为易,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该知识点并且牢固掌握其中的核心内容。“会话含义特征”共含有四个特征,在理解上给学习者带来一定的挑战,因此,如何利用“位微不卑”的微课为学生提供一个集创意设计和知识讲解于一体的流媒体学习资源是微课制作者给予更多思考的一个问题。首先明确该微课教学目标:该微课旨在用于学生自主学习环节,加深对会话含义四个特征的多维理解,即可推导性、可取消性、不可分离性和非规约性。通过该微课内容,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语言和使用语言的能力,使学生将会话含义特征方面的知识运用到作品分析中,提高对作品的赏析能力和语篇理解能力。基于讲授内容特征,微课时长共10分钟,分成四个部分:复习、导入、讲解和总结(见表1)。
依据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目标,该微课综合运用了下面几种教学方法:
愉快教学法:变“苦学”为“乐学”。具体表现如下:第一,课件设计不仅动感十足,而且模板和配色等属于文艺清新风格,提高学生的积极学习情感;第二,用学生喜爱的电影名字《匆匆那年》导入微课,引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提高学习兴趣;第三,用流行的“脑洞大开”等流行语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同时课件中也使用了流行的“小黄人”卡通人物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第四,利用教师讲解的语气、语调等语言表达方式和教学节奏的有效控制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理解并掌握学习内容。
启发教学法:讲解时虽然没有学生的参与,但始终没有忘记“学生在心中”这个基本的微课要求,层层设问,启发学习者不断进行思考,特别是箭头、不等号、等号和省略号“四种符号”的创意使用使得该微课锦上添花,最大程度优化自主学习效果。
发现法:教学环节中通过讲解中的节奏控制,不断用各种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如在导入过程中,提出第一个问题,《匆匆那年》这部电影和会话含义特征有着什么样的特殊联系。在内容讲解到这个环节时,又一次提出疑问,四个特征的首字母能够引起学生什么样的联想,通过其它多个系列问题的提出和分析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演绎法和归纳法相结合:不同的学习者有不同的认知风格,有的学生是场独立型,有的学生是场依赖性,两种不同风格的学生适应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此演绎法和归纳法各有所需。所以,巧妙将两种方法结合使用,尽可能提高具有各种学习风格的学习者的学习热情。
表1 “会话含义特征”微课教学环节 教学环节所用时间教学内容 一、复习0.7分钟用一个会话实例复习会话含义。 二、导入0.5分钟以影片《匆匆那年》自然导入微课内容。 三、讲解8分钟恰当使用四种标点符号创意讲解四个特征(可推导性、可取消性、不可分离性和非规约性)。 四、总结0.5分钟利用《匆匆那年》这部电影和四种符号,结合动画特点,进行“画龙点睛”式结尾。 五、作业 0.2分钟鼓励学生课后思考更多更好的理解记忆方法,提高学习上的获得感。
整个微课讲解过程如“行云流水”般自然流畅,使学习者能够全神贯注于内容讲解中,提高微课堂的学习效果。同时,基于建构主义等现代教学理论,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将上述教学方法融于小小的微课堂,“画龙点睛”式结束微课堂,提高理解与记忆效果,以其最大程度优化自主学习效果。
英语专业微课制作同样具有其它类课程制作的共性,同时也具有其特殊性。通常情况下,微课视频录制方法通常包括讲授实景摄制、录屏软件录制、软件合成录制和混合型四种方法。其中录屏软件录制方法因其制作过程方便简单而比较流行。课件制作是大部分微课制作的一个环节。PPT课件制作体现了知识性、艺术性和科学性,特别是英语专业的课件制作需要考虑英语专业学习者特征。英语专业学习者通常对视觉效果期待较高,因此课件制作效果不同于理工类或者其它文科类的课程,如艺术类的课程,所以需要制作者熟悉课件制作的方法,同时也要体现创意特征,模板的确定、动画的选择、字体的设计、颜色的搭配、切换方式等多方面都要有艺术性的体现,避免杂乱的花哨型课件。简单优雅的画面更能够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不同于传统课堂,微课的学习环境主要表现为流媒体上所呈现出来的视频效果。
微课录制过程同样需要精心准备。如果使用录屏软件而不是其它录制方式,需要事先准备好讲稿并熟悉讲稿内容,录制时播放与讲解同步,英语讲解需要语言规范清晰,部分课程需要使用或多或少的母语,语音、语调、节奏都是需要引起特别注意的方面,需要富有足够的感染力,能够间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微课的学习效果。如果是讲授录制与课件播放同时进行,需要在摄制之前确定各个画面或者环节的准确切换,即哪些镜头与课件有关、哪些镜头与教师或者板书有关、哪些镜头与学生有关(如果有学生参与)。录制之后需要使用相关软件编辑视频。细节决定成败,微课制作也不例外,需要在各个环节上做好充分的专业和技术准备才能最大程度优化微课制作效果。
微课是课堂教学资源或者学生自主学习资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专业微课设计与制作既要体现出微课设计与制作的内涵和方法等共性,还要结合现代教学理论以充分体现英语专业的课程特色,以其为充分体现微课教学价值提供必备的前提保障。英语专业教师应该在该领域进行更多的关注与研究,结合各自课程特色,提高不同课程微课设计与制作水平,优化教与学的效果。
[1] 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 中国高校微课研 究报告[EB/OL].(2014-01-10)[2016-05-01]. http://weike.enetedu.com/report/index.html
[2] 孟祥增, 刘瑞梅, 王广新. 微课设计与制作的理论与实践[J].远程教育杂志, 2014(6): 24-32.
[3] 林雯.微课教学设计的原则与三个关键问题探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5):26-30.
(责任编校:付春玲)
2017-05-09
2016年度辽宁工业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6064);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立项课题(JG16DB205)
董秀丽(1968-),女,辽宁锦州人,副教授。
10.15916/j.issn1674-327x.2017.06.034
H319.3
B
1674-327X (2017)06-01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