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娟
在课程改革的进程下,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再满足日常的教学,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开放共享理念的普及,“微”课模式逐渐兴起。因此,教师应该积极转变思维,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将微课的形式应用到自己的课堂中来。教师要将微课引入自己的课堂,以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本文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对于微课促进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途径进行了探讨。
我国的传统的信息技术的课堂存在着学生个体能力差异大、自主探究落不到实处、创新能力被忽视等问题。而微课的出现,不但可以解决这些问题,还能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效率和质量。并且,微课从开发制作到使用环境都有着明显的优势,再加上信息技术课本知识的特殊性,微课的好处就更加清晰了。
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人与人更是有着巨大的差异。因此,学生的能力不同,水平存在差异就更是很正常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关心爱护每一位同学,并且在日常的教学中,尽可能地让不同层次、不同能力的学生都得到各自的发展,因材施教。并且,老师作为组织者和引导者,就更应该明白要将自己讲授的内容根据难度分成不同的等级,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和水平,进行不同层次的学习,完成不同的目标和任务。同时,通过这种分层的方式,能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感觉,从而满足学生的荣誉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
比如:在学习《制作幻灯片》的过程中,笔者就制作了三种不同的微课,以不同的难度让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学习。第一种微课,以再现笔者上课做出的示例为主,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技巧,可以重现笔者所制作的幻灯片。第二种微课,以模仿网上优秀的幻灯片来完成自己的制作为主,让学生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能够模仿其他人的优秀作品,进而完成自己的幻灯片,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创造力。第三种微课,就以如何整合素材,自主创新地完成自己的原创幻灯片为主,让学生在看过笔者的制作过程之后,拥有自己的思路,可以自主地完成自己的创作。这三个不同梯度的微课,分别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通过这种方式,水平低的同学没有被放弃,水平高的学生的能力也得到了发挥,各个层次的学生的求知欲都得到了满足,有效地完成了分层教学。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通常会以教师的主导来进行教学,学生自主练习的时间就比较少,学生也就不会自己发现问题,理论知识也难以巩固。长此以往,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越来越差,对老师的依赖性越来越强,最终就会导致“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的局面出现,学生的创造力和主观能动性无法得到发展。但是,拥有自主学习的能力,不仅仅是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必须具备的能力,更是社会企业对于人才的基本要求。因此,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能够自主获得新知识,也是教育教学必须要完成的目标。而且,教育方式在不断进步的同时,技术也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教师应该有效的将微课运用于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来,提倡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首先进行自主探究,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去操作,遇到难以攻克的问题时,再去看提示。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上的学习,就不再是对于老师所讲的模仿,而是学生主动去学习和发现的过程。
例如:在学习《修补数码相片》的过程中,笔者利用微课将自由旋转命令扶正、再次构图等重难点,进行了讲解和演示,学生在微课的引导下也学着自己去调试,有不懂的问题笔者也会及时为学生解答。通过微课的方式,笔者把尝试与调试程序的机会完全交到了学生的手上。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自主学习的能力也不断提高。
在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操作技能作为连贯的学习过程,只要有一个步骤没做对,之后的步骤就会全部失败。因此,学生在日常练习中,常常会因为错了一个小步骤就导致整个任务的失败。所以,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边讲解边操作,然后制成微课,使用这样的动态视频进行教学,再加上重点的标注。学生就可以直观地进行学习,根据自己的进程来调整学习进度。由此可见,教师要积极利用微课加强教学环节之间的练习,让学生可以系统地学习。
比如:在学习《奇妙的视觉错觉图》的过程中,由于绘制图形的过程比较复杂,操作窗口比较多,所以为了让学生能够很好地跟上笔者的思路,笔者就利用了微课,一边讲解一边制作,并且把整个过程制成了微课的课件,在课件中加入了说明的文字和红色标注的提示,让学生可以自己看,进而做到了知识的连接,加强了学生对于重点知识的掌握,让学生不会因为操作复杂而困扰,最终,提升了学生的操作机能,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总之,将微课应用于信息技术的日常教学中,不仅有效地节约了教师资源,而且提高了教学资源的利用,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激发的同时,还帮助学生掌握了重难点,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全面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作为当代教师,应该在微课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