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华芳
(上海市第五康复医院,上海 201600)
糖尿病是临床中发病率较高的慢性持续性疾病,对患者生命健康影响较大,且发病人数逐渐上升。糖尿病会对人体多个器官造成损伤,若患病后未予以及时有效的治疗,会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治疗同时予以患者全面、优质的护理干预措施,将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升生活质量。故本研究主要探讨门诊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认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现将报告如下。
抽选2018年1月-2018年6月我院予以治疗的98例糖尿病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干预组(n=52)与对照组(n=46)。干预组男28例,女24例,年龄39-65岁,平均年龄(52.06±13.74)岁;对照组男20例,女26例,年龄40-70岁,平均年龄(52.87±13.93)岁;将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纳入统计学中显示并无显著差异(p>0.05),存在比较意义。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实施门诊护理干预,主要内容如下:(1)健康宣教。在患者入院后及时对其实施健康宣教工作,相关护理人员详细收集疾病资料、录像、海报等,告知患者糖尿病基本病理、主要表现、治疗方式及流程等。并嘱咐患者遵医用药的重要性,良好的治疗及护理是控制该疾病发展的重要方式。及时将治疗成功案例传达给患者,构建治疗信心。并给予其关心与鼓励,耐心倾听患者内心所想,缓解其不良情绪,提升治疗效果。(2)饮食运动护理。护理人员充分了解、掌握患者兴趣爱好,并结合基本情况,为其制定效果最好的运动计划,且为防止在运动中出现意外,需在每日运动的同时做好防护工作,时间维持在30min左右最佳。为患者制定出个性化饮食计划,严格按照每日膳食结构制定。总热量应控制在50%左右。多食绿色蔬菜及富含蛋白质的食物,避免辛辣、刺激性较强的食物。(3)随访调查。患者出院初期,每周家访一次,一月后每月家访一次,连续六月。随访过程中患者若有需求或问题,护理人员需提供有效帮助与支持,嘱咐其遵医用药,进行合理锻炼。(4[是不是加一项血糖监测])患者出院后应定时做好血糖监测,如遇异常情况需及时返院,并由主治医师予以有效治疗,改善其不良情况。
将两组护理后认知及生活质量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向患者发放认知调查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包含临床症状了解程度、主要并发症、并发症危害、糖尿病治疗原则、饮食控制、运动等;生活质量调查应用生命质量测评量表(A-DQOL),主要调查内容包括心理精神、生理功能、社会关系、治疗维度,其中评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
将数据纳入SPSS21.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s)表示,若(p<0.05)则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干预组患者52例,护理后让认知情况(30.46±1.92);对照组患者46例,护理后认知情况(22.41±2.43);(t=18.294,P=0.000)护理后干预组认知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干预组患者52例,心理精神(47.96±3.07)、生理功能(48.19±6.33)、社会关系(15.35±2.04)、治疗维度(13.46±1.34);对照组患者46例,心理精神(40.72±2.47)、生理功能(40.32±5.49)、社会关系(11.60±1.89)、治疗维度(9.36±1.02);心理精神(t=12.753,P=0.000)、生理功能(t=6.534,P=0.000)、社会关系(t=9.399,P=0.000)、治疗维度(t=16.871,P=0.000),两组经过对比干预组生活质量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糖尿病作为持续性终身疾病,现阶段已经成为全球严重公共卫生问题。对血糖进行有效控制是治疗糖尿病的主要目的,其能够显著减少糖尿病并发症,若患者糖化血蛋白下降1%,则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及致死率会显著降低14%,同时降低非致死或致死中风几率[2]。故而提升患者用药依从性,有效控制血糖对其生命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对患者实施全面、优质的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及负性情绪,增加疾病护理能力,提升免疫力,有效延长患者寿命,提升生活质量及后续生存质量。糖尿病健康宣教工作是综合护理过程中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但糖尿病患者在入院时一般只接受门诊治疗,无法实施系统、全面的健康教育,因此需要有效实施门诊护理干预。为患者制定饮食运动计划,帮助其均衡饮食,控制糖分及脂肪摄入,提升免疫力,对促进其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中护理干预后干预组患者认知及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且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将门诊护理干预应用于糖尿病患者中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升其对疾病的认知能力及生活质量,值得大面积推广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