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晓冰
(兴安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 乌兰浩特 137400)
《基础护理技术》作为护理专业学生的一门核心课程,是各专科护理课程的支柱和基础,在整个护理教育课程体系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1]。本研究对我校的100名护理专科学生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效果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
选择2015年6月~2017年6月在我校护理教研室的200名护理专科学生,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100名,男9名,女91名;年龄18~23岁,平均年龄(20.73±3.52)岁。对照组100名,男10名,女90名;年龄18~23岁,平均年龄(20.41±3.37)岁。两组学生的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对对照组学生实施传统的教学方法,即先讲授理论知识,然后再开展实验的教学方法。对观察组学生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把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之间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形成学生边学边做、老师边教边做的教学模式。首先应当编写适合开展“教学做一体化”的《基础护理技术》教材,以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以及熟练掌握临床护理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以及基本操作技能。建立具有大量先进设备以及先进仪器的一体化实验室。该教学模式应当遵循以学生为中心,以“做”为主,以培养为目标,采用临床上不同的真实患者病理开展案例教学,预先设计好有关的护理工作场景,于实验室内开展具体的实践操作。评价方法:于课程结束后,对两组学生统一标准、统一命题、统一时间开展技能考核以及理论考核,满分均为100分。比较两组学生的技能考核以及理论考核成绩,并记录两组的护理技能操作(皮内注射、生命体征测量、肌内注射、静脉输液以及皮试液配制)成绩。
观察组学生的技能考核成绩为(95.43±2.78)分,理论考核成绩为(96.21±1.37)分,对照组学生的技能考核成绩为(81.32±1.25)分,理论考核成绩为(82.49±2.07)分;观察组学生的技能考核以及理论考核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学生的皮内注射成绩为(92.37±3.45)分,生命体征测量成绩为(91.43±2.19)分,肌内注射成绩为(93.87±2.65)分,静脉输液成绩为(90.14±3.28)分,皮试液配制成绩为(91.25±2.75)分,对照组学生的皮内注射成绩为(84.26±2.53)分,生命体征测量成绩为(83.44±1.52)分,肌内注射成绩为(83.12±2.03)分,静脉输液成绩为(82.57±2.54)分,皮试液配制成绩为(82.43±2.09)分;观察组学生的皮内注射、生命体征测量、肌内注射、静脉输液以及皮试液配制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传统教学法会导致护理专科学生在操作时极易死记硬背、机械模仿和被动接受,与实践分离,学生学习疲劳,眼高手低,缺乏灵活应变的能力[2]。“教学做一体化”模式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可以使老师和学生双方边学、边教、边做,实践以及理论交融渐进,有助于及时消化吸收,实现知行合一,有效提高了学生分析及解决问题等护理职业素质和岗位能力,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3-5]。本研究结果表明,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学生的技能考核以及理论考核成绩均明显高于传统教学法。“教学做一体化”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提高学习成绩、职业素质以及护理岗位能力。
综上所述,“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对《基础护理技术》教学具有较为显著的临床应用效果,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性以及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