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医学生医患沟通不断线教育模式的构建*

2018-01-29 17:38陈国栋李小艳武亮亮刘江华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8年1期
关键词:医学教育医患医学生

陈国栋,李小艳,齐 硕,朱 曦,武亮亮,贺 军, ,刘江华, **

(1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外科,湖南 衡阳 421001,chenguodongusc@126.com;2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教学办公室,湖南 衡阳 421001;3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湖南 衡阳 421001)

医学生掌握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与技巧,不仅能有效改善医患关系,而且有利于协助诊断疾病和顺利实施治疗手段,同时能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及对医疗机构的满意度。提高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是我国目前高等医学教育发展的急切需求,也是我国高等医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1- 2]。为此,笔者所在学校一直不断探索实践新的教学理论与方法,期望与国际接轨,形成一套完整的融入临床实践教学方法的医患沟通不断线教育模式,也是我校医学教育中重要的教学理念,期望促进并带动其他医学课程教育模式的革新。为了更好地构建及实施医患沟通不断线教育模式,前期在笔者主编的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医学生医患沟通教程》[3]基础上,也吸纳了部分见实习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成立了由“资深教授牵头,中青年骨干支撑,医学生参与”的医患沟通课题组,系统深入地进行医患沟通方面的课题研究,并发表了一系列文章[4-5],为构建融入临床实践教学方法的医患沟通不断线教育模式夯实了基础。

1 医患沟通不断线教学模式的特点

1.1 大一学生阶段

我校医学院尝试从学生入学第一年起,即安排专门的临床教师带领学生到附属医院进行临床工作的参观学习。通过早期接触临床,引导他们初步了解目前医患关系的状态,体验到来医院看病的不仅有患者本人,更多的是他们的家属,要学会与不同的对象进行沟通。同时通过播放一系列医疗纠纷报道,让他们认识到掌握医患沟通技能的重要性,从而突出医患沟通教育的必要性,引导他们对医患关系进行正确思考。早期接触临床,有利于加强临床思维的培养,促进基础课程教学与专业知识相结合,深化学生对医生职业的感情;更有利于他们正确认识医患关系以及提高医患沟通技能[6]。

1.2 大三学生阶段

笔者所在学校在大三开展了医患沟通教育,教材为《医学生医患沟通教程》[3],重点讲授了医患沟通的定义、医患沟通的内涵、如何有效地沟通、医患沟通相关法律知识、国内外医患沟通成功及失败的案例等,让医学生对医患沟通有更加系统、完整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临床与实践相结合,以医疗纠纷案例引导为主,也在逐步尝试开展PBL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定期邀请附属医院临床经验丰富的医师开展医患沟通教育方面的讲座,向学生们讲述在临床工作中如何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沟通的技巧与注意事项等,并介绍医院最近发生的纠纷,组织学生讨论纠纷的起源,纠纷发生后如何处理,该吸取什么样的经验、教训等。下一步计划组织学生去医院预见习及参加医患沟通兴趣小组,让医学生对医患沟通有更加形象、具体的认识。

1.3 临床见习阶段

在临床见习课过程中,均由高年资教师带教,除常规教学内容外,通过国内外医患沟通成功案例、失败案例,结合我院医务部门调解纠纷的具体案例让见习学生逐步了解、熟悉和掌握医患沟通的方法、注意事项。在见习过程中如遇到医患纠纷,带教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深度挖掘该次医患纠纷原因,讨论如何避免和预防纠纷,最后由带教教师总结经验[7]。见习结束后,带教教师组织学生座谈医患沟通的体会,相互交流见习过程中的见闻和体会。

1.4 临床实习阶段

随着临床工作的深入,实习医学生对医患沟通的理解更加深入,也是临床思维、临床沟通能力、医德医风塑造的重要时期,要求带教教师言传身教,以自己的切身行动向实习学生传达医患沟通技巧,培养临床思维,树立良好医德医风形象。为使我校医学生能尽快适应从医学生到医生的角度转变,提高临床工作中处理医患问题的能力,我们还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了医患沟通能力以及基本职业素质等临床技能教学。实习学生出科时,除考查专业理论、操作技能外,还将医患沟通能力、人文关怀作为出科的一项重要考核内容,也在实习学生中尝试使用我们前期自主构建的医患沟通评价体系[4]。

1.5 研究生、住院医师阶段

这个阶段的医患沟通教学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第一是基础理论知识的强化:临床资深带教教师在带教过程中,从实际沟通问题切入结合小组讨论等,在原有的基础知识上进行补充与延伸;第二是将医患沟通技能应用于临床实践:鼓励他们积极观察临床工作中所遇到的真实案例,将其整理成个人报告或撰写评论,选取合适的沟通困难或纠纷案例进行情景再现,由导师引导他们进行正确的沟通交流并结合自身多年的临床工作经验,总结出更可行、操作性更强的医患沟通法则;第三是将医学相关法律知识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增强研究生及住院医师的法律意识,从根本上减少医患纠纷与矛盾的发生;第四是在阶段考核中结合形成性评价,终末考核以多站式形式结合标准化病人进行考核[5]。

2 融入临床实践教学方法改革的要点

2.1 各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笔者所在学校医学教育在用好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法(LBL)基础上,积极开展以学生为主体,提倡学生自主学习,以将学生培养成终身学习者的教学方法。不断摸索学习国内外医学院校的医患沟通教育方式,又引入并探索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BL)、团队教学法(TBL)、案例教学法(CBL)及角色扮演等教学方式。同时将“标准化病人”融合在这些方法中。几种教育方法取长补短,互相结合,启发学生,特别注重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锻炼医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实践应用能力,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进步,最终形成较为稳定的教学体系。

2.2 将理论知识灵活融合于临床

研究表明临床实践教学至关重要,是掌握医患沟通技巧的最佳时机。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授课教学、角色模拟、专题讨论、标准化病人和临床经验交流相结合的方式外,还要求医学生学会采用“换位思考”,使沟通由艰难变得温暖[8]。临床实践过程中仔细观察带教教师、医务人员如何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了解其真实想法并耐心回答;学会评估与患者沟通过程中所获取的哪些信息对治疗方案的确定有重要意义,然后分小组探讨;最后和带教教师探讨应如何处理遇到的矛盾与纠纷等。带教教师采取指导性实践教学,通过这种交流互动学习,使医学生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更加重视眼神交流、情绪波动、肢体动作等非语言的交流信号,从中获取更为重要和更为准确的信息,说明临床实践教学方法对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及提高有重要作用。注重教学情境、教学场景的设定,在具体问题、具体情境中,学到的知识与技能才是最为牢固的。在临床实践教学活动中,带教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自由发表意见,起到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及提高医患沟通能力的作用。

2.3 高年资医生带教

由临床经验丰富的高年资医生带教,带教教师在授课前即有计划地收集并汇总大量临床医患纠纷病例,结合当下医院临床工作的需要,将医学理论结合典型病例进行讲解分析,同时根据曾发生的医疗纠纷或某些突发事件重点从细节处剖析医患沟通,将经典案例于临床重现,组织临床医学生针对性展开讨论,模拟医患双方,开展热点辩论与中心发言,医学生的自我沟通能力从中得到较大提高,自信心得以增强,在医患沟通交流及言语表达等诸多方面都得到很大提高,极大地增强了各方面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效果也很明显[14]。各科高年资带教教师在临床实践教学中对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及基本技巧的提高起到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

3 展望

新的教育模式可促进医学生主动学习,要求医学生学会提前与患者沟通交流,并在与不同患者的反复交流过程中锻炼医学生的沟通技巧,提高医患沟通能力。也更好地提高临床教学水平,将医患沟通教程等方面的知识灵活应用于临床带教中,促进学生全面学习,发散思维,同时促使临床带教教师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知识水平。新的医患沟通不断线教育模式的开展,可显著提高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同时对其他教育模式的改革有着极大的参考价值,我们后期也会进行一系列对照研究来进一步验证该模式的有效性及可行性。

[1] Jo Brown. Clinical Communication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Kingdom: Some Fresh Insights[J]. Academic Medicine,2012,87(8):1101-1104.

[2] 袁伟伟,旋妮玲,陈志红. 我国医患沟通面临的困境及对策[J]. 医学与社会,2013,26(6):26-28.

[3] 刘江华,贺军. 医学生医患沟通教程[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3.

[4] 陈国栋,李小艳,王艳,等. 关于我国医学生医患沟通评价体系的构建[J].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5,29(6):708-710.

[5] 陈国栋,匡睿,姚楠,等. PBL联合SP教学法在医学生医患沟通教育中的应用[J]. 西北医学教育,2015,23(5):749-751.

[6] 周翔宇,李涛. 早期接触临床对培养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作用分析[J]. 中国医学伦理学,2017,30(1):87-90.

[7] 李冰,崔丹. 见习医学生医患沟通中切入点的选择[J].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1,31(3):421-423.

[8] 王忠琼,王烜,邓明明,等. 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模式的探讨[J]. 中国医学伦理学,2011,24(6):788-805.

猜你喜欢
医学教育医患医学生
医学生颈痛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提升医学教育能级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以医史学史料为载体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
2019年第一批口腔医学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人文教育要给医学生另一种智慧
一句“咱妈的病”让医患成为一家
解开医患千千结
分级诊疗 医患各自怎么看?
医患矛盾再会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