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志惠
在学校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过程中,如何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以及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教育,最终转化为全体师生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也就成为德育工作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之一。
强化工作机制,构建全区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惠山教育首先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突出位置,将其纳入学期学年工作规划,制订主题活动方案,注重过程推进。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主渠道,切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以深化“六进”(进教材、进课堂、进课外、进网络、进教师队伍建设、进评价体系)为抓手,持续开展“中国梦”系列宣传教育活动,要求各学科充分挖掘本学科蕴涵的德育内涵,抓好课堂教学,把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有机渗透到学科课程教学中,让核心价值观教育活起来、动起来,使学生们在接受学科知识教育的同时能够潜移默化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征集评选“学科德育精品课程”,合力落实课程协作育人目标。在无锡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惠山教育尤其注重与政府宣传部门、区市文明办联系配合,构建了教师学生全员参与、家庭社会共同支持的工作新机制。全面落实中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结合新修订的《中小学生守则》,开展图文微信故事大赛,通过学生自己写、自己拍、自己画,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具象化。通过学校环境文化布置、主题教育活动开展、部门巡查评价考核等渠道帮助每一个学生都能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注重资源建设,开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思路。要求学校依托地方文化资源,比如安阳书院文化、双套非遗文化、舜柯遗址文化,包括活火山、桃花节、抗日遗址纪念塔、惠山新城科创园、城市农业基地、“远望号”测量船等自然、人文、科技、国防类特色资源,加强学校与校外各种德育资源的共建共享、拓展互通,引导学生从课上走到课下、从校内走向校外,抓好社会实践活动,锻炼实践能力。通过近距离触摸历史、认识社会、体验美丽中国,激发学生对党、对国家、对民族、对家乡的热爱。广泛开展“万名和谐小使者在行动”“快乐志愿、幸福公益”等社会实践活动,通过道德体验、环保实践、素质拓展、志愿者服务,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丰富活动形式,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品质。利用民族传统节日、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重大活动举办日开展“我的中国梦”“小小百家讲坛”“心头上的乡韵”等主题教育活动,引领学生增强民族自信、激发爱国情怀。组织开展无锡市民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进校园、“讲文明、树美德、我行动”“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好习惯伴我成长”等活动,促进学生养成文明守法良好习惯,争做明礼诚信现代公民。开展“传承校风校训,涵育核心价值”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学生读校训、写校训、讲校训,激励学生铭记校训、礼敬校训、践行校训,使校风校训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时代精神、价值理念成为学校涵养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开展家规家训和家风故事征集活动,部分学校用“口述历史”的方式传承美善家风。
惠山区教育局在2010年就启动了区中小学德育品牌创建工程,坚持科学定位,实施“一校一品”战略,全力推进德育品牌建设。以学校特色发展为引领,从学校历史或办学传统中发现和提取有特点、有价值的因素,升华并形成学校特色;聚焦分析学校现有优势,提升并扩展为学校特色;将优秀教师的特色迁移和扩大,发展为学校的文化特色;引进先进理念,结合学校实际,内化建设形成学校特色;在学校已有“特殊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和建设学校特色。多年来各校持之以恒,在“理念指导、资源诊断、目标定位、主题提炼、整体规划、行动研究、模式构建、营造文化”等八个环节上下功夫、花力气,逐步凝练出具有校本特色的德育品牌。
从20世纪80年代为了“理想是什么”的问题跟巴金先生通信的十位小学生开始,钱桥中心小学的理想教育已持续开展了30年,从巴金先生赠送的小铜牛到如今学校的铜牛广场见证了一所学校对理想教育的坚持与坚守。无锡市阳山中学校园内至今仍然保留着经历了百年风雨的安阳书院建筑,建于明成化八年的小型石拱桥依然坚实地横跨门前小河,两侧的古银杏都有200余年的树龄,在光阴的辗转之中,书院文化自然就成了学校的特色文化。在钱桥中学有这样一间屋子,里面摆满了蓑衣、磨盘、水龙、土灶……一个个小物件,一张张老照片,都似曾相识却又久未相见。这是钱桥中学美术教师高波一手创建的学校民俗文化馆,就像一个小型的太湖流域农耕文化展览馆。从老物件到旧故事,从惦念乡土人情到点燃家国情怀,高波老师从一个收藏者变成了研究者、传播者,成为学校“有根德育”的引领者。
2017年,江苏省启动中小学生品格提升工程,惠山区提出各校要在原有“一校一品”基础上,明确方向,瞄准目标,升级转型。利用品牌做项目,通过项目促提升。无锡市藕塘中心小学在原有“少年农学院”的基础上提升建设了《“农耕文明”的儿童体验空间建构》项目,跻身全省50个工程项目。此外,包括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奋翼飞扬,作民之良”:在校园时空视角培养良善的人》在内的4所中小学品格提升工程项目获得无锡市立项支持。
《指南》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指导思想引领下,在学生德育培养总体目标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学段目标,充分体现了新时期德育工作以人为本、求是务实的新特点。德育工作要真正落细落小落实,务必做到立足现实、遵循规律。
变“管”为“导”,实现区域德育的课程表达。作为区域德育的组织者,首先要全面推进学校德育课程顶层设计,提升学校德育课程建设规划能力,完善学校德育课程体系建设。要进一步加强课程创生和课程整合,构建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学校课程体系,加强国家课程校本化研究,关注现有课程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力,努力开发适合学校、适合教师、适合学生的课程资源。要突出大课程理念,把学校的社团、班团(少先队)活动、教师研训、家长教育、学校各种会(节)等作为课程内容进行整合,融进学校课程体系,形成标准化常态化的课程形态,努力建设由课程教学制度、课程体系、课程资源库、课程管理平台等一系列元素组成的课程架构。六七年来,惠山教育逐渐形成了各学段纵向衔接、各学科横向融通、课内外深度融合、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成长规律的德育课程实施新格局,建构起德育课程、学科课程、传统文化课程和实践活动课程“四位一体”的德育课程实施新体系。
以德为先,完成高水平德育师资区域储备。惠山教育依托区域德育名师和学校班主任工作室,建设了一支强有力的德育队伍。一方面依托《惠山区青年教师班主任工作三年达标考核方案》,在一年“常规入门”、二年“教育能力基本过关”、三年“管理能力达标”的基础上提出一年见习、二年实习、三年带班的基本要求,逐年完成学校常规考核和教育局专项考核,突出实效管理,帮助促进青年教师完成过程性专业成长。另一方面关注德育骨干教师的培养,建立并完善了一年一度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两年一次市优评选、三年一轮德育骨干评荐的队伍培养机制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教育指导等专业人才的成长培训,整体提升了区域一线工作者的德育实践与德育科研能力。几年来,在职教师中通过培训完成国家职业资格认证的心理咨询师达百余名,目前与区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各镇(街道)志愿者协会都有教育合作联系。
细化落实,筹建区域德育的系统工程。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每一种动作行为都是一种教育资源。养成教育是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常规和基石,也是未成年人德性养成的根本。一直以来,学生的基础文明养成教育都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似乎天天在讲,年年在抓,但效果似乎很难测定。2017年作为区域德育的系统工程,惠山教育启动了《惠山区未成年人德性成长行动计划(草案)》,计划用3到4年的时间,按照中小幼德育一体化要求,从德性养成之自理、自律、自强、自觉等能力要求分学段从学生基本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社会公德教育、法纪教育、劳动教育几个维度设计目标,细化行为规范,让每一个学生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学习过程能够实现从基本行为规范实践到基本道德规范达成的行动目的。
教育本来就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为每个学生的发展提供适合的成长空间,协同教育是必由之路。所以惠山教育一方面整合校内各种教育力量,力争在人的发展的集体价值认同基础上做到全面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从环境到课程,从生活到文化,学生在校园内的每一次活动都是学习,每一种关系都是教育,每一次记忆都是资源。另一方面是与校外教育力量的协同整合,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不是学校教育的简单补充,而是互相支撑,需要各司其职。惠山教育协同其他部门合作成立的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加强专业联动,切实提升了家校合作、校校合作的实效性。同时筹建了区教育系统家长学校区本课程开发项目组,期以课程先行的方式营建惠山区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体系,目前聘请了马来西亚萨提亚中心首席导师林文采博士作为该项目的首席专家。瞩目未来,家校协同发展之育人范式必将成为惠山德育新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