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体育运动中的男性气概

2018-01-29 08:59邓永民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18年3期
关键词:气概特质权力

邓永民

1 性别化的体育

在传统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下,体育一直是以男性为主导体制的活动。大多数的男孩从小就被鼓励参与体育运动。在体育场上能表现出激烈的身体对抗、奋斗不懈的精神,或是勇敢面对挑战的渴望,也就是男性通过体育彰显男性气概。某种程度上,体育是塑造男性特质与欲望的主要场域,以及彰显男性气概优势的有效途径[1]。

至于女性,长久以来被认为较弱小、易受伤且需要别人保护。在传统竞技比赛、舞蹈及身体活动中,扮演一个特殊却处于边缘化的角色,或被排除在体育和身体活动之外。既使当今女性参与体育已逐渐普遍,我们还是能发现限于少数的体育项目,例如强调唯美与身体性结合的体育项目。因此在传统的体育文化上,女性在体育方面所担任的是,一旁的支持者(家人)、拉拉队队员(女友)或是观众(球迷),而非主动并积极投身于其中。加上体育将导致肌肉壮硕,或过于男性化有失女性天生特质,来强化两性间的性别意识。

在体育领域里,当今女性意识不断唤醒,参与体育已成为社会潮流,极具保守倾向的体育领域,势必面临许多的挑战。具体所反映出男女性别上的差异,势必成为女性主义者在论述性别关系、男性气概再生产,以及讨论男性气概与女性气质的相关途径,或是后结构主义硏究性别解构,以及了解性别与自我协商的重要论述内容。体育是男性一个重要堡垒。

然而在以女性为主体的思潮中,传统居于优势地位的男性,也开始思索与反省自身的处境,尤其男性气概在面临性别歧视的冲击、女性主义的批判,甚至标榜所谓新好男人口号中,将焦点集中在那些被主流宰制的边缘化对象,可能对中心发挥不了解构的作用,而无法改变传统的性别权力关系,渐渐开启男性气概的硏究。关于男性气概硏究大多基于建构论的立场,这与承袭性别硏究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承认性别意识的建构是深受后天环境制约的结果。

本硏究基于男性气概硏究,采用一种建构论立场,探讨如何由这些硏究的具体成果,思考如何改变性别关系的权力结构,为体育上的性别关系提供更为多元理念。当然这种方法论预设必须考虑时空背景的差异,涵盖复杂的社会因素与条件,却是呼应性别硏究所呈现的事实。性别关系处于一个不断演变的历史进程中。

2 男性气概硏究的发展脉络与进展

男性气概对许多人而言,是相当陌生的学术领域,因为男性从来都是传统权力主要的行使者,因此较少对自我进行反省与批判。为了解男性气概硏究的面貌,以下从男性气概硏究的发展谈起,再介绍该硏究领域所获得的共识。男性气概是一种多元复合的形式。

2.1 男性气概硏究的发展

长久以来由于男性刻板印象和健康男子模式的影响,男人和他们的身体从来不是一个问题。正如女性主义者所认为,男性处于优势地位,而较少质问男性气概的建构问题,以及探索其复合层次的结构。至于男性气概硏究直接催生的背景,是女性主义对学术界及社会生活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在这股力量的激发下,男性开始反思父权文化对自身的定义,也就是说男性气概的硏究,与女性主义硏究有着复杂的关系。严格来说,男性气概是性别硏究的一部分,因此延续对性别的主要看法,认为男性气概并不是基因或先天所决定,而是个人身处社会环境及学习而来[2]。

对于男性气概的硏究,主要是改变社会科学对男性的理解。更重要的在于反思父权文化对男性气概的刻板界定,以及由此造成对两性的束缚,从而推进男性的全面发展,包括弱势男性权力的唤醒,及两性平等和谐关系的建立。狭义的男性硏究是指[3],女权主义运动过程中有些人(男性的硏究者)宣称受到女性主义思潮冲击后的觉醒,因而试图由自己的资源立场和善意,以求更深刻、更广泛地理解,进而推动两性平等的达成。男性气概硏究一般看法是始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由一群几乎是男性理论家所组成。该议题的硏究并不是单一领域的专家所主宰,而是涉及领域广泛,如公共健康、信息传播、教育等研究群体。至20世纪90年代后,男性气概纳入女性主义硏究。在西方工业化的进程中,资历不足的年轻男性能从事的制造业工作几乎都消失了。这些男人发展出独特劳工阶级的男性气概,环绕着共担风险、辛苦工作和团结感受而建立。例如由煤矿、造船、钢铁或化工产业,导致一种新形态男性气概的社会建构。此时男性气概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已经呈现出不同的面貌[4]。

迈入21世纪,男性气概的硏究,已由维持父权结构平衡的传统观念,转移到面对更多价值观与意识形态,并改变社会科学对性别的看法。焦点从对性别角色的批评、同性恋文化的冲击以及心理分析的影响,到探讨各种族、阶级及年龄等不同的表现方式及其相互间的关系。其共同的理念在于,持续性别平等的发展过程中,男人必须参与改变的过程。尤其在过去数十年来女性体育所引起的关注,以及性别硏究逐渐转向性别关系及认同,都必然引入更多的男性特质硏究[5]。

2.2 多元性与复合性男性气概的硏究共识

男性气概已成为全球性的议题,对于男性气概的关注不仅体现在许多国家及地区,而且体现在许多的领域。跨文化的硏究已经证实,男性刻板印象中的行为(例如竞争、冒险、牺牲),是由社会与文化所建构及再建构所致。显示男性气概并不是某种固定的特性或行为类型,也没有所谓基本型的男性气概。在所有文化及各阶段的历史中,并没有单一的男性气概形态,而是呈现出多样性与复合性的特征。

所谓复合形态的男性气概,是一个复合的实体,而非同质或是一套简单特性的系统,是个人与社会力量在不断协商过程中形成,并与女性特质息息相关,因为性别是属于一种关系结构。复合的男性气概包括阶层性、汇聚男子气、行动中建构、内部复杂冲突及脉络性。如此才能解释男人与男人、男人与女人,以及男人与社会间的交互关系,不致陷于性别关系的固定模式中,确保他们在协商的过程中,形塑个人的男性特质[6]。在多样性与复合性的男性气概取得共识之后,对于男性气概的定义不再是一组期待的角色或是认同,而是一种经由互动与权力运作下的性别关系模式,会因所处特殊形态环境下的性别关系、时间及事件而有明显的不同。

男性问题已经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不同的男性需要不同的关怀。以社会建构为知识论前提,强调男性气概与女性气质的相对性,受到社会与文化的影响,与其他社会范畴间产生相互的影响。当前,男性气概硏究已经扩大到各领域,成为一个跨领域的硏究主题。例如教育(性别教育及辅导)、社会学及文学硏究,展现这些领域多元的学术空间。在国内有逐渐发展的趋势,尤其针对男性为主体的团体或组织。体育就是其中一个绝佳的象征场域。相信男性气概硏究的理论架构,对传统极具性别色彩的体育领域,具有有效的理论验证与解构作用。

2.3 体育性别化的权力面向

对权力的关注已是当今社会重要的议题。简单的说,权力是社会科学硏究中的基本概念之一。对权力的欲望是一切社会活动的原因,理解这些权力将能正确地说明其背后运作的真正原因。谈到权力有其多种形态,而男性气概就是其形式之一,或是一种反映性别权力关系的用语。在体育语境中,生理上的性别差异,在体育本质追求卓越的过程中,两性差异鸿沟无形扩大,尤其在职业体育中,通过大众媒体的不断灌输,男性职业体育总是受到更多的重视。约略看出体育有着明显性别化的事实,当然会有所谓的性别权力上的落差,衍生出我们所谓的不平等现象。仔细审视体育性别化所产生的权力面向,以下从权力的来源、表征、体制及手段等方面探讨权力的概念性向度,来解读体育性别化的权力形态[7]。

当二元论广泛地应用于科学归类的范畴上(其他尚有阶级、种族等)时,性别二元化也就被视为常态。至于那些性向无法归类或模糊的人,往往就被视为不正常或是异类,加上社会体制的运作强化(教育、卫生、人口控制等),来合法化性别属性的归类。在体育竞赛上的性别检定,明显的就是一种性别二元化思维的展现,要不是男的,就应该是女的,即使变性也须在科学的规范下,至于那些性别模糊的运动员,更引起广泛的批评与检视。往往在以公平竞争的先决条件考量下,受到相当程度的批判与制裁(最显著的惩罚方式就是禁赛)。

二元化的思维更隐含一种差异的思维。针对性别二元化所造成男女不平等的差异事实,二元论思考本身并不存在矛盾,问题在于多元对立彼此间的联系,女性气质在传统西方二元论中,在逻辑上是无法呼应。首先,问题存在于女性与专业的联系。专业涉及理性、权力、行动、坚忍与客观,这也是一般所谓男性气概的特质;其次,在于成为一位运动员与成为一位女性间的联系。这也就是为什么长久以来,体育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化现象。运动员的男性气概图像,不仅是关系到成为一位男人,相对于附属的女性气质,更是优势力量的图像。分析体育与男性权力的脉络关系,回顾西方文化中有组织的现代体育发展,有其历史发展的端倪。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白人中产阶级创造现代体育,以提升已逐渐下坠的优越本质(指原本高贵于女性或附属于次级团体男人的特质),原因在于相信男孩的社会及文化发展,大部分是基于有价值的体育特质,并通过参与团队的竞技比赛或是有组织性的团体体育,来强化男性与权力间的联系。

因为历史脉络明白地呈现,体育对男孩成长过程占有重要的地位。体育设计强化男人活力、攻击、竞争、强壮、挑战、武力、勇气等,体现一种特殊男性气概,冷静、强健、坚忍[7]。因此大多数的体育社会学者都倾向将体育描绘成男性气概的展现,并有着结构象征的强大力量,而这股性别差异所造成的强大力量,通过可见的身体优势及卓越的体育技巧来传达,这也反映出时下对身体强壮的重视,尤其职业体育广泛存在的霸权式男性气概。一种传统上的特殊男性气概形式,仅集中于少数精英上,例如中产阶级的男性白人。就是以身体作为表现的象征,展现男性权力的优势与宰制。

用简单的话语来描述,父权体制夸大男女的生理差异,以确保男性拥有支配角色;女性沦为附属角色,并由性别角色刻板化的过程,建构所谓阳性特质及阴性特质,强化妇女接受她们次等的地位。至于体育这个性别化的领域,是女性主义基本假设中的另一种父权结构,是父权的象征及再建构。由于性别在生理结构上的差异,体育成为再生产性别差异的基础所在,以及扮演性别不平等的重要角色之一。因此除了限制女性在体育场上的表现,成为更加合理化男性优势所在[8]。

2.4 污名化作为权力行使的手段

在西方视觉化和客观化观念作为认知优势方式的主导下,男性气概是非常阳刚的(男人是观看者,女人是被观看者),且被建构成近似本质主义,暗示阳刚特质与阴性特质不仅是分离的实体,而且是已确定的事实。不论男性或女性运动员(包括异性恋或同性恋),从事与性别不合的体育项目,因此女性能参与的体育项目,限于传统所谓唯美或是纤细的项目上,例如舞蹈、网球、高尔夫、体操等少数的体育上,其源头来自传统对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间清楚的划分。媒体依旧遵循社会文化机制的运作,将女性运动员和女性画上等号,侧重于身体特质的描述,报道内容集中于性感、诱人姿态,或是场外的花边新闻,相对的淡化女性在体育上的成就,即以物化与性欲化的手段,以一种污名化的方式,让女性处于次等的权力角色地位。当镁光灯聚焦于男性运动员时,女性虽摆脱传统无法参与体育的历史宿命,却以一种更细微的方式,来巩固其合法的权力结构。

3 男性气概硏究对体育性别权力关系的影响

20世纪80年代以后,性别议题逐渐在体育领域展开。20世纪90年代逐渐转移到男性气概议题上,社会各层面对体育男性气概硏究逐渐凸显。近来随着多元文化的刺激,身体不再处于附属的地位,而是社会关系中建构的中枢,所涉及的议题更加广泛,有男性健美(一种对崇尚肌肉的风尚)、体育媒体、体育文化、男性对女性暴力,涵盖消费文化、种族主义、殖民主义及全球化等概念的探讨。这些硏究不仅凸显男性优势的事实,更加专注于如何解构或是建构这种性别权力结构,回顾这些硏究的具体成果,可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3.1 性别关系是种流动的权力关系

过去的硏究把性别看成是变项,也就是说,把性别看成是在接触文化之前已经形成,而不是在与文化接触后,才不断修正改变的过程。然而当今性别已不再是一种历史、社会与文化(非生物与本源)的经验范畴。性别是一种行动,而不是一种态度。换句话说,是正在进行而不是已经存在的事实。男女性别特质并非一成不变,是坐落于社会关系的网络中,任何的改变都将影响它的部分,必须思考整体的关系脉络,因此性别关系成为一种流动的权力关系。涉及男性气概的形成,也涉及女性气质的建构,因此我们不该认为男性运动员表现攻击、无畏受伤,或是追求胜利是男性的本质,或是女性运动员展现优雅、韵律和协调,是承袭女性的固有特质。男性运动员穿耳洞、擦指甲油在球场奔驰,或是以女性打扮出席社交场域(NBA球星罗德曼是最佳代表),这些不同以往的男性运动员形象,都将冲击性别关系上的权力结构。

3.2 身体是权力规训与反抗的主体

身体在性别的定义与再定义上扮演重要的角色。对男性而言,女性身体不但以第二性征作为和男性相对定义的具象,同时也成为男性行使特定行为,以彰显男性优势的客体。当今职业体育反映出逐渐提高技术、快速移动文化、暴力隐喻的形成、高度的技术策略以及团队合作形态,就是以身体规训作为发展基础,拥有这些特质或是能表现出这样的行为,能获得更多观众与媒体的注意,掌握更多男性优势权力的资源。

然而当我们审视社会建构的基础时,会发现论述多元、杂乱、零碎,可能是处在竞争与冲突的关系中,相对于以往男性运动员身体处于优势、攻击和高度结构化的团队体育,女性主义所彰显的体育,能提供女性一个身体表达或是释放自我的工具,能反抗权力关系的压力。因此当身体视为最微妙和最具体的社会实践场所,并与大规模权力组织联结在一起时,身体不再是受规训的工具,更是作为行使反抗权力的主体。在参加男性高尔夫职业赛事中,获得广大舆论的争论,让体育上的性别议题受到更公开的审视。

3.3 男性权力是社会建构及再建构的结果

性别配置依社会性的权力而产生,会随人类行为产生新的状况,或是随着社会转变发展出危机趋势,因此社会所建构的权力形态,必然因道德、健康、暴力、女性主义等论述的介入,而处于复杂的协商过程。这将导致建构不同、复杂和有时似乎矛盾的男性权力,也就是说,在男性权力的形成过程中,必然包含各种程度的张力、竞争与冲突的论述,是处于社会建构及再建构的循环中,也显示男性气概的多元性与复合性的事实。这也呼应了男性气概的解构与建构,以帮助唤醒体育的性别认同,鼓励以一种同情反应及浪漫的方式,思考体育与男性气概间的关系。

3.4 社会因素与男性权力交互影响

在当今多元论述的冲击之下,社会建构的许多范畴(常见的有种族、经济、年龄等),必然与性别产生相互的纠结。这也说明个人与社会复杂关系的理论。从性别解放的初期阶段,近来焦点转移到性别化的殖民主义与资本主义,或是结合种族、经济与现代主义的分析。当全球化成为政治与大众意识中的核心议题,这些多元的论述将导引性别权力结构的改变。此外,当个体的主体性与差异性逐渐获得重视,有必要考虑当下主体所处的关系脉络,也就是反思我们立足的时空环境,对于男性气概的认同,将不再限于生理性别上的特质表征,而是更多基于不同社会状况的表达,也就是在不同时空背景下,有着不同的形成条件与表现方式,这将改变体育与男性气概的语意联系,以及冲击男性的权力结构。在建构论的知识论事实与条件下,对性别的看法将从寻求表象再现的差异,走向找寻一种流动与沟通的共同本质,因此性别不再是一种自然本质,而是一种流动的权力关系形态。身体不再是受权力规训的工具,更是反抗权力的主体所在,并注重所处时空脉络的影响,彰显出男性权力是社会建构及再建构的事实。最后,找寻主体性意识的提高,呈现出社会因素与男性权力交互影响的事实。这些男性气概硏究,能够对性别倾向显著的体育领域,提供一个立基于不同立场的思考空间。

4 结语

体育是一个性别分明的场域。不管从现实经验的感受或理论论述的层面,相信大多数人都会承认这个事实,然而体育上男女二元的区隔,在当今女性主义及性别思潮的冲击之下,势必要有所调整,因此本硏究以男性气概硏究为突破口,相信对打破体育性别框架能发挥一定的作用。本研究以社会建构的知识论为前提,强调男性气概与女性气质的相对性,受社会与文化的影响,进而与其他社会范畴间产生相互的影响,尤其在多元性与复合性男性气概硏究成果方面。在探讨体育性别化的权力形态时,本硏究提出性别化是权力的来源、身体是权力的表征、父权体制是男性权力维系的主因,以及污名化作为权力行使的手段,来彰显体育体制所呈现出的不平等权力结构。然而体育本质的特殊性,加上体育体系本身的保守传统,通过体育抚平性别鸿沟,已经成为体育正能量的基本功能。因此如何借助多元角度与立场,来化解体育对于性别表征的失衡,是体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至于本硏究可能走向对男性气概的辩护,以更宽广的视野来看待性别问题,或许才是硏究者最终的关怀所在。

思索建构论作为探讨体育的理路,硏究提出性别关系是种流动的权力关系、身体是受权力规训与反抗的主体、男性权力是社会建构及再建构的事实,以及社会因素与男性权力交互的影响,这些理念将有助于唤醒对男性或阳刚本质更为深层的理解。最后对未来硏究提出两点建议:首先,硏究过程中身体视为后现代权力的主体,当然也是体育的主体,是未来面对体育、性别及权力的核心概念,后续硏究还需要更多的投入与深化;其次,性别议题已成为社会焦点问题。反观国内体育领域上的理论铺陈却比较薄弱,需要更多的体育专家学者参与进来。

参考文献:

[1] 张志成,陈刚,姜勇,等.体育运动与男性气概[J].体育学刊,2011(3):72~77.

[2] 方刚.男性气概实践的多样性分析[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51~56.

[3] 方刚.当代西方男性气质理论概述[J].国外社会科学,2006(4):67~72.

[4] I.维塞,霓.社会性别的标准:女性气质与男性气质概念[J].国外社会科学,2003(4):103~105.

[5] 黄邦福.男性气质理论与经典重释[J].求索,2011(9):215~217.

[6] 王澄霞.女性主义与“男性气概”[J].读书,2012(12):112~120.

[7] 黄璐.美国篮球梦的轮廓与文化精神——《高中篮球、种族与美国梦》评析[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4(2):1~7.

[8] 蒋旭玲,吕厚超.男性气质:理论基础、研究取向和相关研究领域[J].心理科学进展,2012(7):1040~1051.

猜你喜欢
气概特质权力
文人的心理探索之“痴颠狂怪”特质
男性气概是天生的还是养成的?
Book review:The Old Man and the Sea
不如叫《权力的儿戏》
浅析微广播剧有效传播的三大特质
论儒家思想的宗教特质
男子汉
男子气概
权力的网络
与权力走得太近,终走向不归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