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飞,孟明亮,侯婵莉
近几年,随着全民健身热潮的兴起和居民消费等级的提升,以健身休闲和观光旅游相结合的体育旅游正逐步成为一种时尚。国内旅游已经由过去那种观光游逐步向健身休闲和观光游相结合的体育旅游过渡。“体育+旅游”的融合,既促进了国民对体育活动的参与度,也助推了旅游业的发展。数据显示:2016年第一季度,在全国各旅游景区共举办了300余场体育赛事和活动,参与赛事和活动人次共计338万,赛事活动的总消费达119亿,对承办地经济拉动超过300亿元。
体育旅游作为旅游业的重要分支,本应得到较快的发展,但由于山西体育旅游开发和推广力度不足,缺乏有影响力的体育旅游目的地、示范基地,精品赛事也较少,从而严重制约了体育旅游的发展。笔者从山西体育旅游整体布局入手,通过分析山西区位、资源优势,为山西体育旅游产业合理布局提供参考。
山西位于黄河中游东岸,华北平原西面的黄土高原上,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和华夏文明的起源地之一。省境东隔太行山脉与河北为邻,西、南隔黄河分别于陕西、河南相望,北依古长城,与内蒙古毗连。面积形状是平行四边形,南北距离较长,东西较窄。
在交通方面,山西省高速公路突破5 000公里,中心城市到旅游景点实现了1小时通达。具备通航且正常运营的机场有7个,高速出省通道多达33条,基本实现县县通高速。随着大同至张家口、大同至太原、太原至焦作高铁建设的完成,并与太中银铁路、西成高铁紧密衔接,山西与全国各地的联通越来越便利。山西体育旅游进一步强化了与北京、西安、成都以及西部地区、中原地区、西南地区等国际性旅游城市和区域的连接,与国际化的体育旅游区域连为一体。
旅游业的优化发展需要有优越的自然资源,优越的自然风光和良好的基础设施是体育旅游发展的前提。山西的地型为“两山夹一川”。东部为太行山脉,西部为吕梁山脉,两山之间为黄河支流汾河谷地,复杂的地形地貌为发展体育旅游产业奠定了基础。根据山西省国家级景点(区)名录显示:截止2017年底,山西A级旅游景区总数达到168个,其中5A级7个、4A级97个、3A级33个、2A级25个、1A级6个。2016年山西旅游收入高达4 247.12亿元,占到全省GDP的13.2%,旅游产业已逐步成为山西省支柱性产业。
山西具有遍布全省的山岳、峡谷、河流、森林、温泉以及良好的植被、舒适的环境、宜人的气候,还有“五台山”“古城”和“大院”等宗教人文主题景点,决定了山西是一个体育旅游资源丰富、主题鲜明的体育旅游目的地。太行山、吕梁山、中条山、恒山、芦芽山等山系分布全省各地,九曲黄河、汾河等河流水体贯穿南北,庞泉沟、太行山大峡谷的峡谷风光镶嵌其内;超过20%的森林覆盖率,以及500多处名胜古迹和旅游景点更增加了自然资源的人文内涵。这些都为山西发展户外运动、休闲度假、野外生存、探险、自驾游为主题的体育旅游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
山西体育旅游在全国热潮的带动下,正逐渐由萌芽状态向快速发展期转变。从体育旅游的形式来看,当下山西省体育旅游主要以观看各类体育赛事、参与体育赛事、登山、骑行、徒步、滑雪、自驾为主,并且初步形成经典路线。
从山西开展体育旅游情况来看,参与的人数逐渐增多,活动的影响力在不断扩大。但从体育旅游业发展的实践来讲,还存在很多问题。最大的问题是商业化程度不够。制约因素主要有:一是组织机构绝大多数是以非盈利的民间机构为主;二是组织者不是以追求商业利益为目的,参与者也是自愿参加,缺乏商业性宣传和推广;三是体育旅游线路开发较少,与之相关的附加产品的开发也很少,如营地建设、体育旅游场所的服务设施、户外运动的保险产品等。
2012年山西省的“十二五”规划就将太原榆次同城化列为重要内容,实现太原—榆次一体化进程。根据两市和山西省总体规划在两市结合地带成立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总规划面积达到600平方公里。该示范区于2017年2月挂牌成立,实现了两市用“一张蓝图”来绘制,使得两市的产业空间布局得到有效整合。2019年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下简称“二青会”)将在山西举行,对山西体育旅游的发展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
因此,利用好以上政策优势,依托太榆协同发展的布局,突出山西体育旅游优化发展理念,实现山西省区域旅游优化布局的同时,展开各地市体育旅游合作,树立山西体育旅游观念,做到优势互补的差异化体育旅游发展格局。
抓住“太榆一体化”“太原城市圈”“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 和“环渤海经济区”等经济发展的战略机遇,借力“二青会”以太原为主会场,全省布局赛事的计划机遇,在国家大力发展体育旅游的背景下,合理规划我省体育旅游项目,树立体育旅游发展的全局观念,保护生态环境,依托自然资源,各区域体育旅游项目形成错位发展,最终使各类体育旅游项目得到优化布局。
体育旅游资源的布局需依托风景名山、险峻峡谷、森林草甸、河流瀑布、洞穴名泉、凉爽宜人的温度等优质的自然资源,利用便利的交通优势,根据山西省境内晋北、晋中、晋东南、晋南等区域所特有的体育旅游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重点培养中心城市围绕观赏和参与体育赛事的体育竞赛性旅游;利用名山、峡谷重点发展登山、漂流、水上乐园、骑行、远足等;利用森林、草甸、温泉、瀑布等重点发展休闲度假、体育特色小镇、温泉小镇、冰雪小镇、野外生存、汽车露营等。整合优质体育旅游资源,达到体育旅游由“点缀”向“核心”的转变,推动山西省体育旅游业结构转型和合理布局。
2.2.1以“吕梁—太原—阳泉”为横太原作为我国区域性中心城市,区位特征明显,交通便利,是东部沿海通往西北的重要通道。《山西综改示范区规划》的建设,进一步提升了太原城市圈的地位,努力将太原市打造成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阳泉、太原、吕梁是山西省东、中、西的重要城市,阳泉、吕梁分别是山西省通往陕西省和河北省的门户,历来在山西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同时也是太原都市圈的次中心城市。通过三城联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重点在太原发展全国联赛性体育运动和高级别的体育职业俱乐部,以及承办国内外大型体育赛事,如CBA,太原国际马拉松、全国田径大奖赛、全国小轮车比赛、花样游泳比赛和国内外蹦床比赛等;吕梁依山傍水重点发展登山、骑行、漂流等项目;阳泉也是多山并且有良好的体育基础,重点发展体育项目如蹦床、乒乓球,依靠吕梁山和太行山重点发展登山、远足、骑行等休闲度假游。
2.2.2以“大同—太原—运城”为撇大运客运专线的建成,实现由省会城市太原到我省最北、最南“两小时经济圈”。通过三城联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重点发展大同环古城全民健步走活动、大同马拉松赛,神池国家级登山步道、宁武芦芽山骑行线路、忻州挠羊赛、忻州顿村温泉度假、壶口瀑布体验、永济五老峰登山节、运城风筝、圣天湖运动特色小镇、大禹渡运动休闲项目、云竹湖等体育文化旅游项目,推动体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2.2.3以“太原—长治—晋城”为捺长治、晋城地处晋东南区域,以太行山最为出名。国家林业局公布的第一批国家森林步道的名单中,太行山成功入选,依靠太行山和大峡谷,可以重点发展攀岩、森林步道、骑行、漂流、水上乐园、垂钓等休闲度假游。同时可以把各类体育赛事和体育活动与该区域的山川风光紧密融合,进一步挖掘地方特色的体育旅游景区。将晋东南地区打造成山水太行体育赛事旅游景点,打造成休闲、避暑、度假和红色旅游胜地,成为体育旅游的样板,推动太行山全域体育旅游发展。
在新一期的旅游发展规划中,旅游产业是山西省转型跨越发展的突破项目。规划指出,把文化旅游发展成支柱性产业。在继续做好五台山、平遥古城、云冈石窟等5A旅游景区的基础上,着力打造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旅游板块,让山西由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转变。体育旅游作为旅游产业的重要分支,黄河、长城、太行也是体育旅游项目的主要聚集地,与规划契合度非常高。抓住这个契机把体育旅游作为旅游业创新发展的突破口,形成一个具有前瞻性的体育旅游优化布局的战略规划。
产业优化布局要求相关产业在地理位置上集中,在地区之间要优化、协同合作。依据山西省地理区域特征,打造不同地区体育旅游资源和特色产品,但必须打破各地之间的行政区隔,整合各地区之间的体育旅游资源,实现地区间的协调配合,最终使体育旅游资源共享。
良好的基础设施是实现安全旅游的基本保障,同时也是体育旅游的基本要求。近几年,山西省大力发展民航、公路、城市轨道交通、城际铁路、城市交通网络等公共交通设施,成绩斐然,有效缓解了各中心城市的拥堵问题。为了落实中央提出的“最后一公里”号召,山西加大了旅游景区及其周边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提升公路等级,尤其是旅游景区的道路及周边的配套设施,按照“大景区、小景点”的要求,推进旅游观光道、骑行赛道、登山步道、露营驿站等公共休闲设施建设。
体育旅游更需要有良好的基础设施。随着山西承办全国第二届青年运动会的临近,山西体育场馆基础设施正在如火如荼的改造和建设中。借助“二青会”主委会提出的“强健体魄,阳光生活,共享青运”的宣传口号,各种体育主题的旅游项目也正在有条不紊的建设中,为“二青会”的顺利举办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观赏体育赛事的游客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山西属于多山地丘陵,少平原湖泊的地区。要紧紧围绕古长城、太行山和黄河作为资源背景,开发符合大众需求的体育旅游产品。晋北区域根据原生态的自然环境发展休闲度假、自驾游、登山远足等项目;晋中以太榆为核心打造体育赛事游、冰雪体验游、晋商文化为主题民俗文化表演旅游;晋东南以太行山、大峡谷和红色传承为重心,打造漂流、登山、水上乐园和体验式红色旅游主题项目;晋南借助历史名人为主题开展文化专题旅游,以剪纸、威风锣鼓、面塑、花鼓等传统技艺开展民俗文化表演旅游。
体育旅游是一种既健身又健心的活动,既能感受体育带来的快乐,也能享受大自然的无限美景,让身心得到放松。
近年来,环境污染问题一直不能从根源上得到治理,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了非常严重的危害,户外运动的风险越来越大。为了响应习主席提出的“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号召,为了给人民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山西省实行了环保一票否决制。通过一段时间的治理,从山西省环保厅的检测数据可以看出,省内各市的PM2.5和PM10的浓度较往年同期有明显改善。这对于体育旅游企业来说是比较欣慰的,而且有助于游客走出家门走向自然,寻求身心愉悦。
山西体育旅游产业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体育旅游资源丰富,且市场需求较大。但山西体育旅游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体育旅游项目布局不合理,需要政府主导规划,在空间布局上依托自然资源,兼顾保护,各区域体育旅游项目形成错位发展。借助“二青会”、太原城市圈、综改示范区等的发展,同步规划山西体育旅游产业,使体育旅游协同推进,最终使体育旅游项目得到优化布局。
参考文献:
[1] 第二届中国马拉松博览会/主题峰会之——“体育+旅游”主题峰会[R].厦门:第二届中国马拉松博览会组委会,2017.
[2] 十大品牌网.山西省A级旅游景区名录[EB/OL].http://www.china-10.com/goomai/191280. html.
[3] 石晓峰.山西黄河流域生态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RMP分析[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7(6):6~11.
[4] 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 [EB/OL].http:// www.gov.cn/zhengce/ content/2014-08/21/content_8999.htm.
[5] 李燕,骆秉全.京津冀.全域体育旅游产业布局及协同发展路径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 2017(6):47~53,70.
[6] 山西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山西省“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EB/OL].http://zw.Shanxi china. gov. cn/index. php/fininfo/4440.shtml.
[7] 国家旅游局,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大力发展体育旅游的指导意见(旅发[2016]172号) [EB/OL].http:// www. cnta. gov.cn/zwgk/201612/t20161222_81012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