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启东市天汾初级中学 江小强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我国的语文阅读教学使用的依旧是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教师仅仅关注表面知识的传输,对文章结构、写作技巧、思想表达进行教学,学生无法进行深入阅读,难以理解文章作者真正想表达的情感,且对于教师存在依赖性,无法独立进行阅读理解。因此需要探索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帮助学生获取收益终身的阅读方法。
现今仍有很多语文教师采取的是传统语文教学方法,教师进行单方面的强制灌输式的教学,学生被动学习,没有达到新课改要求的以学生为主导地位的课堂教学的要求,课堂风气压抑死板,不利于学生提高学习语文阅读知识的兴趣和有效性,只重视关于中考考点的教学,而忽视了实际阅读技巧与能力的培养,影响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限制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
现下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主要采取的教学方式是让学生进行文章的朗读,在通读全文后总结该文章的中心思想和内容,最后进行相关的练习。这类机械死板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仅仅是为了应付教学目标,完成中考,这样无法达到好的教学质量。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忽略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未对每一个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与学情进行针对性教学,这样会拉大学生之间的差距,使学生产生厌烦等消极的学习情绪,不利于语文阅读教学的开展。
考核评价是教师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方式,所以教师会重视对学生实际应试能力的培养,将教学内容与目标都设置与考点相关,最后使学生成为应试教育中的工具。其实,学生的考核成绩并不能代表一个学生能力的高低,一般学生只需要对考试相关考点进行重点记忆背诵,就可以在考试中获得理想的成绩。长此以往,学生会形成错误的学习观念,并且掌握不到真正的可以在生活中实践的知识。并且中考语文考卷形式的固定化和单一化,使得学生的综合发展受到了限制,不利于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发展。
新课标要求语文阅读应对“对话”进行重点突破。而“对话”是需要建立在交流的基础之上,实际上就是要求师生、生生进行主动交流和沟通。教师需要注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而教师仅仅是一个辅助其学习的协助者,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自主理解作者感情的能力,并培养学生发展适合自己的个性化思考方式。学生可以根据生活经验来对文章、问题进行理解,由于生活经验的不同,答案往往是由差异的,教师不应单独根据一种具体的标准答案进行评分,应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换位思考,有效交流,为学生营造一种自由民主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学习语文阅读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后,学生的思维活跃度是不一样的,为防止课堂出现混乱,效果不理想的情况,教师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
①紧扣所学文章的中心,进行主题明确。有一些经典作品,其中语言精练、思想深刻,作者在精细化处理文字语句,合理安排写作手法与表达方式时,教师也需要从作者的角度出发,揣摩作者这样设计的缘由。例如萧乾的《枣核》以“枣核”为线索,以小见大、睹物思情的手打的应用,寄托了作者的思乡之情以及深刻的民族情怀。将这篇课文可以与都德《最后一课》进行对比教学,两篇文章都有爱国情感的抒发,但是表达的方式和应用的手法都是不一样的。
②联系上下文,首尾呼应。在进行文章阅读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段落间的过渡性语句,联系上下文理解该句的意思以及在文章的具体作用。例如朱自清的《背影》中提到了父亲的四次背影,尽管每次环境都是不一样的,但是都表达了相同的情感,并且在文章结尾与开头都涉及到了对父亲“背影”的描写,收尾呼应,深化文章主题和所要表达出的情感。
③联系生活实际。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及三观的形成。使学生在接受素质教育的同时可以全面发展。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节操和正常积极的审美清趣,引导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这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和内容,不应把其当作多余的附加任务。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情感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式的教学模式,将这些内容体现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教学,真正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资料】
【1】张寿山.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教育导刊(上半月),2010(7)
【2】张磊,刘芳.探求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1(6)
【3】赵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
【4】罗昌林.试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课堂的建立【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