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译汉方法研究——以《翻译与性别——女性主义时代的翻译》为例

2018-01-29 12:28姬洋
天中学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女性主义句式译者

姬洋



英译汉方法研究——以《翻译与性别——女性主义时代的翻译》为例

姬洋

(广西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就《翻译与性别——女性主义时代的翻译》一书的翻译来讲,要准确翻译原著,又要符合目标语的特点,必须采用正确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技巧,包括句式的转换、形合与意合、倒装、增译、减译、词性转换、正话反说/反话正说、语句拆分等,同时还要兼顾语言文化与语言习惯之间的差异。

句子;篇章;英译汉;翻译方法

《翻译与性别——女性主义时代的翻译》一书是由加拿大学者路易斯 · 冯 · 弗洛图编著的一本学术性著作,其主要内容包括性别角色的跨文化差异,语言差异的表达,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如何翻译这些表达等。通过总结《翻译与性别——女性主义时代的翻译》一书的序言、第一章、第二章的翻译实践,笔者对翻译策略和方法提出管窥之见,以见教于方家。

Toury在讨论翻译中的规范时指出,译者在翻译中所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要在译文的充分性和可接受性之间做出抉择[1]。充分性强调译文要遵照源语言的规范,确保对原文信息的忠实;可接受性强调译文要遵照目标语言的规范,首先考虑读者的需求。

纽马克指出,翻译文本大致可分为3种类型,即信息型文本、表达型文本、呼唤型文本[2]。纽马克在研究了几乎所有语言功能、翻译文本类型之后,提出了8种翻译方法,按照从强调源语到强调译入语的次序,依次排列为逐字对译、字面翻译、忠实翻译、语义翻译、交际翻译、习用翻译、自由翻译、编译改译。其中,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是翻译实践中最为常用的翻译方法。按照纽马克的文本翻译类型理论,《翻译与性别——女性主义时代的翻译》一书是典型的学术型专著,兼具信息型文本和表达型文本的特点。译者在翻译实践过程中贯穿了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方法论思想,在力求忠实传达原文信息的同时,尽可能以一种让读者更能接受的表达方式进行翻译。

句子是语法结构层次中最高一级的语法结构单位,是人们进行交际、表达思想的基本语言单位,对它们进行分析研究可以了解语言的结构特点和造句规律[3]。许多翻译人员,包括著名学者、翻译家林语堂在内,都认为译文须以语句为本位。林语堂在他颇有影响的翻译论文《论翻译》中明确提出:“译文与作文之不同者,即其原有思想非发自译者心中,而出于一使用外国文之作者,然于译者欲以同一思想用本国文表示出来时,其心理应与行文相同,换言之,必以句为本位,而非可一字一字叠成的。”[4]

与句子相比较,篇章具有自己的特点。篇章不是一连串孤立句子的简单组合,而是一个语义上的整体。换言之,篇章有表达整体意义的特点。在语言形式上,篇内各句、段之间存在粘连性,如连接、替代、省略、照应等;在语义逻辑上,全篇通常有首有尾,各句段所反映的概念或命题具有连贯性,而不是各不相关的[5]。在篇章中,每个句子都起着一定的承前启后的作用,句与句、段与段的排列一般都符合逻辑顺序[6]。

鉴于此,笔者以《翻译与性别——女性主义时代的翻译》一书的翻译为例,从句子和篇章的角度分析总结了不同的英译汉翻译方法,包括:物称句式与人称句式的转换、被动句式与主动句式的转换、形合与意合的转换、倒装、增译、减译、词性转换、正话反说/反话正说、拆分等。

一、物称句式与人称句式的转换

G. Leech和J. Svartvik指出:“正式书面语言往往带有物称特色,也就是说,讲话者并不直接提及自己或他的读者,也避免使用代词‘我、你、我们’。物称语言的共同特征包括:使用被动语态、以it开头引出句子、使用抽象名词。”[7]

以上论述,有一例可证实:

(1) The realization that these differences between women were important caused some disturbance of common ground on which ideas about gender had been founded.

译文:人们对女性之间差异重要性的认识,给已经建立的有关性别看法的共同基础带来了一些困扰。

通过以上例子,我们可以看出,物称的英语句子可被译成人称的汉语句子。

还有一例:

(2) It has become unacceptable to exclude simply on the basis of gender(or race or other factors.)

译文:仅凭性别(或种族、其他因素)就把女性排斥在外,我们这种做法让人无法接受。

出于同样的原因,以上物称的英语句子依然可以被译成相应的汉语句子。

下面的英语句子同样是物称的:

(3) Gender has come to be recognized as an important analytical category as well as a factor that has an impact on business decisions,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and governmental policies. It is recognized as a basic substructure of society that must be examined,understood and analyzed in its many forms and functions.

译文:人们已经把性别看作一个重要的分析范畴,对商业决策、教育机构和政府政策具有影响的一个因素,以及社会中的一个基本子结构,而这个子结构必须从它的多种形式和功能去审视、理解和分析。

根据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增订本)》引用的理论和结论,英语原文可以被译为以上汉语。

从以上案例和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比较而言,英语更倾向使用物称句子,而汉语中的物称句子比较少见。英语倾向使用物称句子而汉语倾向使用人称句子的现象源于中西方国家各自特有的心理和文化。生活在春秋时期的中国哲学家孟子曾经坦言“万物皆备于我”(《孟子 · 尽心上》),意思是说,万事万物都为我所具备了,世上的一切完全为我所有。我们从中可以看出,中国人都有一种关注人胜过关注自然的普遍心态。这种由于中西方国家文化差异而形成的复杂的文化语言现象,有人在一些学术著作中做过系统梳理和总结,其中出类拔萃者当属厦门大学外文学院连淑能教授所著的《英汉对比研究(增订本)》一书。

二、被动句式与主动句式的转换

S.Baker指出:“我们这个既科学又官僚的大众社会,如此热衷被动语态,以至于你必须经常提醒自己,避免物称泛滥、令人厌倦。”[8]总的来说,在英语中,主动结构的句子还是占多数的,但被动结构的句子在科技、学术、法律等信息类文本中也频繁出现。英语被动句通常用于表达客观、间接、不掺杂个人情感的语调,以满足某些表达需求。相比较而言,英语句子倾向被动语态,而中文句子倾向主动语态。例如:

(4) The special cultural situation that allows feminist translation projects to flourish is acknowledged in the preface to Translating Slavery.

译文1:让女性主义翻译事业蓬勃发展的特殊文化环境在《翻译奴隶制》一书的序言里得到承认。

译文2:《翻译奴隶制》一书的序言承认了女性主义翻译事业得以蓬勃发展的特殊文化环境。

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出,译文2胜过译文1。究其原因是因为主动句在中国的日常生活中更为常见,也更能被中国读者接受。而在正式文章或学术文本中有很多被动句,会使刚刚开始学习英语的中国读者难以接受,因此译者需要谙熟被动句式与主动句式在英汉语言结构中的主要区别,并掌握相关的翻译变换方法。

三、形合与意合

英语语法比较严密,重形合,各个句子或段落通常由一定的功能词如and、but、as、if、therefore、when、however、moreover和某些特定的短语、分句如in addition、What’s more important等连接起来。这些功能词语表示不同的功能或意念,如因果、比较、转折、让步、条件等。汉语重意合,一些句子或分句有时不分主从关系,只是简单并列在一起,主要通过意义连接起来,功能词或联结短语用得较少[9]61。

(5) For the purposes of this book,however,the main focus will be on ideas of gender applied in the women’s movement and in women’s studies in order to understand and then undermine,or strategically exploit,the effects of gender identity in women.

译文:本书旨在了解、削弱、战略性地利用女性性别认同的影响,因此主要关注女性运动和女性研究中使用的性别观念。

通过例(5),我们可以看出,英语原文中的“however”“then”“or”均为功能词。根据上述英、汉两种语言形合、意合的特点,在汉语译文中略去这些英语功能词的语义翻译,可使译文更符合目的语(汉语)的表达习惯。

四、倒装

根据英汉两种语言各自的特点,在翻译过程中需要对某些案例做句式调整。例如:

(6) Rather than viewing these movements as being as egalitarian as their rhetoric,feminist researchers have shown that they were to a large extent carried out on the backs of their female participants.

译文:女性主义研究者表示,他们很大程度上是在女性参与者的支持下进行工作的,而不是把这些运动作为等同于平等主义的遁词。

句中的“rather than…”作为从句,汉译以后调整语序,将其置于整句句尾,符合汉语行文特点。

(7) Research and writing that does so can no longer presume to be accurate,let alone make claims for universal applicability.

译文:此类研究和文章已经被认为是不正确的事情,更不用说号召全民接受了。

在这个句子中,如果我们直译,那么中文译文就是:“此类研究和文章已经不能被认为是正确的,更不用说号召全民接受了。”但这个句子对于中国读者来说会比较奇怪,而改成上述译文就会比较符合汉语表达的习惯。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为了译出地道、通顺的句子,倒装在某些情况下是必要的翻译技巧。

五、增译与减译

为了使译文忠实再现原文的意思和风格,并符合译入语的表达习惯,有些情况下有必要给译文增加词汇,但是不能改变原文的意思。例如:

(8) Writers began to refer back to hundreds of precursors - famous,little-known or unknown women authors;they developed dictionaries for women(Wittig and Zeig 1981;Daly and Caputi 1987)which would supplement,if not supplant,the standard works and help create women-identified language;and they proved a powerful source of new ideas,new language and new uses for “old” language.

译文:作家开始重提数以百计的先驱者——著名的、鲜为人知的或不知名的女性作家;他们为女性编纂了词典(维蒂格和泽格1981,达蕾和卡普提1987),这样一来,这些词典即便不会取代标准作品,也将补充标准作品,并帮助创造女性认同的语言;这些词典是新思路、新语言和“旧”语新用的强大源泉。

在这段英文句子中,有几个从句没有重复出现主语,然而这种现象很少见于中文。为方便读者阅读,有必要在译文中添加一些词汇,使中文更加地道、流畅。所以,中文翻译增加了相应的主语“这些词典”。

我们可以从上面的例子得出结论,当译者想译出为目标读者更为接受的句子时,增译有时候是必须使用的翻译方法。

就减译而言,我们应留意一个通则,即在翻译中,我们有必要删除不必要或违背目标语言表达习惯的词语,但并不意味着删减原文中的思想或内容。另外,冠词、连词、代词(特别是人称代词,关系代词)、关系副词等常见于英文中的词汇,很少翻译成中文,原因在于译者为求译出忠实而又地道的译文。例如:

(9) Radical feminist writing in the late twentieth century has been experimental in that it explores new ground,seeking to develop new ideas and a new language for women. Writers have tired out new words,new spellings,new grammatical constructions,new images and metaphors in an attempt to get beyond the conventions of patriarchal language that,in their view,determine to a large extent what women can think and write.

译文:20世纪后期的激进女性主义写作一直在尝试探索新的领域,为女性寻求新的思路和语言。作家们已经用尽新的词汇、拼写、语法结构、形象和比喻,并试图超越男权语言的惯例,在作家们看来,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女人的所思所写。

仔细观察,我们就会发现,该句子出现了很多的“new”。为了不让句子显得啰唆,在汉译过程中完全可以使用减译的翻译方法,只用一个“新”字来统领后面的“词汇”“拼写”“语法结构”“形象”“比喻”。

基于上述实例,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减译是一种非常有用和必要的翻译方法,减译的目的是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

六、词性转换

在某些情况下,由于英汉两种不同语言语法和习惯表达的差异,译者必须改变词性以便译出地道通畅的译文,这种改变词性的做法称为词性转换。在翻译实践中,译者可以更改词性,以确保翻译忠实于原文本,并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例如:

(10) Radical feminist writing in the late twentieth century has been experimental in that it explores new ground,seeking to develop new ideas and a new language for women.

译文:20世纪后期的激进女性主义写作一直在尝试探索新的领域、为女性寻求发展新的思路和语言。

原句中的“experimental(实验性的)”一词是形容词,为了符合中文的表达习惯,汉语译文中被改为动词“尝试(try)”。

通过以上实例可以看出,尽管词性转换在众多翻译方法中并不是很常见,但在某些情况下,译者通过词性转换可以译出更为合适的译文。

七、正话反说、反话正说

在某些翻译实践情境中,为了使译文更加符合目的语的表达习惯,原句中的“正话”在译文中必须“反说”,反之亦然。例如:

(11) There is doubtless much material I have not been able to refer to,for instance work produced in Scandinavian countries.

译文1:当然,有很多资料我并没能提到,比如在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出版的著作。

译文2:当然,我提到的资料不多,比如在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出版的著作就没提到。

在例(11)中,译文1是严格按照原文句式结构翻译的,译者没有使用正话反说/反话正说的翻译方法,而译文2则使用了这一翻译方法。相较之下,我们不难读出,译文2比译文1更为符合汉语言的表达习惯。

从以上例子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正话反说/反话正说是获得良好交际效果的一种非常有效的翻译方法。

八、拆分

拆分主要用于长句翻译。为了使译文在忠实于原文的同时,又容易为读者理解,有些时候译者必须对原文的长句进行断句拆分。例如:

(12) robbed a mother of her speech without even giving her a chance to speak for herself,likening her to a tongue but denying her a body,referring to her birthday but denying her presence at the poet’s birth.

译文:和母亲抢话,甚至不给母亲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把母亲比作舌头,却否认母亲的身体;提到母亲的生日,但否认母亲在诗人诞生时的存在。

如果把上面的英语长句不加切分地直译为汉语,译文效果将会非常糟糕。通过对比原文和译文,我们可以发现,译者在英语原文的“without”“but”处进行了断句拆分翻译,并分别在汉语译文相应的地方增加了逗号,这样更加符合汉语读者的阅读习惯。

总的来说,英语倾向使用长句,汉语倾向使用短句;英语是形合的语言,汉语是意合的语言。熟悉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之后,我们就容易译出既正确又地道的译文了。而拆分的翻译方法正是体现英汉两种语言差异的一个典型例证。

文章中剖析的几种翻译方法是基于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研究得出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要想做好翻译,需要正确的翻译理论的指导,而翻译方法又可以促进翻译理论的梳理归纳和总结。正如杨自俭先生指出的:“要发展就必须继承前人优秀的成果,要继承优秀的成果,就必须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9]61

[1] TOURY,GIDEON.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and Beyond[M].Amsterdam:John Benjamines,1995:56–57.

[2] NEWMARK,PETER.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8.

[3] 何善芬.英汉语言对比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183.

[4] 罗新璋,陈应年.翻译论集[M].修订本.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503.

[5] LYONS,JOHN.Semantic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7:613.

[6] 黄国文.语篇分析概要[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9.

[7] LEECH, GEOFFREY & JAN SVARTVIK. A Communicative Grammar of English[M]. London:Longman Group Ltd., 1974:25.

[8] BAKER, SHERIDAN. The Practical Stylist, 6th edition[M]. New York:Harper & Row Publishers, Inc., 1985:121.

[9] 刘重德.英汉语比较与翻译:1[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 杨宁〕

2017-10-25

姬洋(1990―),男,河南确山人,硕士研究生。

H315.9

A

1006–5261(2018)02–0131–05

猜你喜欢
女性主义句式译者
满文简单句式之陈述句
以女性主义视角解读《苏吉尼玛》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阿特伍德小说中的女性主义身体批判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多维需求中的女性主义叙事策略:《一小时的故事》再解读
特殊句式
女性主义视阈下小说《红字》多维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