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娟
(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妇科,江苏 镇江 212000)
卵巢囊肿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目前,对于该病主要采用卵巢囊肿腹腔镜术进行治疗,而在临床中发现,患者在术后常常会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出现,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带来一定的影响[1]。因此,本院将对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90例卵巢囊肿患者进行研究,在围手术期间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随机选取本院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90例卵巢囊肿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中,年龄在20~3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5.36±4.26)岁,其中囊肿直径在0.5~3.7cm左右,平均囊肿直径为(2.23±0.47)cm;治疗组中,年龄在21~3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4.59±4.31)岁,其中囊肿直径在0.6~3.8cm左右,平均囊肿直径为(2.31±0.51)cm。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所有患者均在入院后进行腹腔镜手术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围手术期间给予常规的护理干预。治疗组则在此基础上给予患者综合护理干预,具体流程如下:(1)术前护理,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详细的了解,并根据患者文化水平的高低,采用简单易懂的方式告知患者疾病的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并强调术后可能会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情况,从而使患者积极配合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2)术后护理,待患者回到病房后,护理人员需告知患者在恢复期间多饮水,起到机体内血容量充足的作用,并指导患者在术后卧床期间多变化身体的体位,保证下肢血液循环的通畅。同时,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多进行膝关节和踝关节的运动,并定期为患者进行双下肢的按摩,从而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3)药物护理,护理人员在给予患者抗凝、溶栓的治疗时,应先告知患者药物的治疗方法及目的,待患者同意后方可用药。同时,护理人员在患者用药期间,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及大小便情况进行密切的关注,如发现患者出现血尿或黑便等异常情况时,及时通知医生并协助处理[2]。
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后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
两组患者均应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应用t检验进行数据比较,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从本次研究数据来看,治疗组患者干预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5例,对照组发生11例。治疗组患者的总发生率为11.11%,对比对照组24.44%有明显的降低(P<0.05)。
卵巢囊肿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良性卵巢肿瘤,是由于患者卵泡和黄体发育过程中遇到障碍所致,其中包括黄体囊肿、滤泡囊肿以及卵泡膜-黄素囊肿等[3]。在流行病方面,根据全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该病在我国多见于30~50岁的妇女,其中患病率在13~23.9%之间。目前,该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了,但有相关研究显示,可能与患者的生活环境、饮食习惯、内分泌因素以及反复发作的盆腔炎症等因素有关。对于该病,卵巢囊肿腹腔镜手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在实践中发现,大部分患者在术后常常会出现血液高凝和高黏的现象,从而极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情况,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4]。经过专家研究发现,在患者治疗过程中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对其的健康恢复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在以往的常规护理中,由于护理人员的大部分护理操作都是根据医生的医嘱执行的,不能满足患者的心理、生理需求,具有局限性。而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比前者具有一定的优势,通过在术前护理人员告知患者疾病的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可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并在术后根据患者不同情况给予体位护理和用药护理等方式,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从而显著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本次研究数据显示,治疗组患者干预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5例,对照组发生11例。治疗组患者的总发生率为11.11%,对比对照组24.44%有明显的降低(P<0.05)。
综上所述,在卵巢囊肿患者中的围手术期间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液的高凝状态,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因此,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