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城市职业学院,天津 300250)
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创新意识和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工程实践创新能力一般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实践创新的意识,二是实践创新的思维,三是实践创新的技能。其中,工程实践创新思维处于核心地位。工程实践创新是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外在表现,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源泉与动力。工程实践创新理念贯穿于高等职业教育实训教学的全过程,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实践动手能力与创新意识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要始终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为了顺应创新型国家战略,更好地适应创新型社会的要求,培养出大批服务中国制造2025创新型人才,加强培养高等职业院校机电类专业学生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势在必行。
1.工程实践创新实训基地建设
工程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有合适的载体,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目前较好的训练载体有“自动生产线”、“能力源”课程套件、“电脑鼠”课程套件等。从近两年的专业建设、教学实践以及技能竞赛来看,“能力源”课程套件是一套更为全面的训练载体,它在知识构成上,包括了机械结构、机械传动、电气控制、程序控制等知识;在能力培养上,既能把以上知识很好地转化为技能,同时也包括了项目开始之前的观察研究、整体设计、整机装调等实际的工程意识;在观察大量实际有效的工程应用基础上都可以利用“能力源”套件进行复现搭建,并在此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实践性,使其创造、创新空间更为广阔。
学院在“十二五”、“十三五”建设期间,不断完善自动化技术综合实训中心功能,现有机电类专业实训室(区)22个,能够满足机电类各专业学生实习实训、毕业设计及科技创新需求,并定期向全院师生开放,为科研立项、师生发明创造提供场地设备支持。在此基础上,新建“工程实践创新”实训室,涵盖“机器人”、“电脑鼠”、“能力源”等工程实践创新学习平台,可满足机电类专业认知概论教学、基础实践创新教学、综合实践课程教学以及创新实践课程教学。学院还建立了“双创”空间,设立“大师”工作室,聘请技术能手、大师进校园。
2.“C-C-I-A自动化工程实践”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建设
为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十三五”建设期间,学院规划依托自动化技术综合实训中心,与行业、企业、研究院、高职院校,四方共建“C-C-I-A自动化工程实践”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下设“校校协同工作室”、“校企协同工作室”、“校院协同工作室”、“企行协同工作室”等,并扩建工程实践创新实训室,四方共同推进机电类工程技术技能的积累,形成“任务牵引、人员互聘、资源汇聚、利益共享”的协同创新中心管理模式。协同创新中心将建立理事会指导下的中心主任负责制,下设专家委员会和运行管理机构。协同创新中心以“任务牵引、人员互聘、资源汇聚、利益共享”为组建基本原则。“协同中心”遵循“继承优化、创新发展”的思路,进一步整合工程实践创新力量,集中汇聚行业协会、高职院校、企业、研究院等资源,围绕机电类工程实践创新等项目,采用集中建设与动态建设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校校协同,探索工程实践创新培养模式,专业教学团队与企业合作,共同研发国家专利。以“产学研”这种合作教学的模式为依托,将学院与相关科研单位、企业等丰富的教学环境、教学资源以及在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优势发挥到极致。把通过课堂传授理论知识的校内教育与直接获取操作经验、培养实践能力的生产、科研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理论联系实际,进而形成不同于以往的新型教育形式,充分利用其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借助“协同创新中心”尝试创建学生创新作品转化服务机制,加强与天津电气院智能电气创新园等单位的合作,力争获得来自相关工业园区、科技园区以及高新技术园区等各方面的支持,以期加快工程实践创新项目的转化,更加有效、更加紧密地把学生创造出来的科技成果与市场、资本等方面结合起来。
虽然多数学生具有一定的工程实践创新意识,在一定程度上也具备实践创新潜能,但不可否认的是,一些学生在实践创新执行的过程中缺少正确、科学的引导,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和坚持不懈的毅力,实践过程中有畏难情绪,自我要求不高。这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教师肩负着唤醒学生工程实践创新意识、引导学生工程实践创新思维、传授学生工程实践知识的神圣职责,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工程实践创新能力的高低。因此,提升大学生工程实践创新能力的重中之重,就是要具备一支思想品德高尚、创新意识强烈、专业水准一流、工程实践创新能力过硬的师资队伍。一线教师必须要有不断积极进取的向上精神,要处处给学生做榜样;开拓自己的眼界,努力打破专一学科的陈旧观念,广泛涉猎各学科知识,丰富自己的头脑;在实际工作和管理的过程中积极运用已经掌握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融入前沿的工程技术与科研成果,并把平时积累的工程实践创新经验传授给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使学生的工程实践创新意识得到加强。
学院在完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同时,重点提升教师信息化水平和教科研能力。为加快“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步伐,落实国家和天津市有关建立职业教育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规定,提高教师专业技能素质,提升教师服务社会的能力,学院坚持“建一流学校、强一流师资、育一流学生”的建设思路,继续以“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落实骨干教师培训计划。要求全院教职工严格执行企业服务卡制度,鼓励教师下企业实践,通过深入企业的方式,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三对接”。利用寒暑假时间,学院组织专业带头人进行现代学徒制、思维导图、专业诊改、德国教学法等学习研讨,组建校企合作、国内外结合的教学团队。与此同时,学院还定期组织各类学习活动,选派数名青年骨干教师赴国有大中型企业参观。通过座谈会的形式,为教师创造与企业优秀工程师面对面深入交流的条件,使教师可以快速、及时、直观地了解行业内的新发明、新技术和新动态,进而使广大教师的知识结构更加优化,知识储备更加丰富。鼓励教师与企业之间开展横向科研课题,为教师参与企业技术攻关提供支持,激励教师积极参与科研项目,申请专利。开展职业资格证书和技师认定工作,提高教师在行业内的影响力。
工程实践创新改革思路的主线是“工程观”,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及工程创新能力,宗旨是提高学生的综合工程素质。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形势下,学院紧密结合我国加强素质教育、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和造就创新性人才的要求,反复深入地进行了项目化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探索,并积极推行项目化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将“教、学、做”落实于课堂,并总结固化已经取得的各项成果经验,出版了《天津城市职业学院项目化课程案例》一书,将课程项目化、案例化、工程化,形成了一批成功的“工程实践创新”教学改革经验。在课程资源建设中,努力强化工程实践案例的真度、机电技术应用的深度、创新实践空间的广度、教学资源内容的厚度、软硬系统结合的密度、虚拟仿真形式的效度、学习过程的乐度,逐渐改变传统中以教师为中心的“一言堂”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融入交互启发式、研讨式、研究式等方法,使教学方式更加丰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在不影响本专业学习的前提下跨专业辅修或选修自己感兴趣的课程,科学建立多元化的学习模式,优化自身知识结构。在考核方式上,学院也进行了改革,在保留传统的单一考试模式的基础上,融入了创新实验、科研报告、论文、答辩等丰富多样的考核方式。采取累加式计分标准,适当程度降低理论考试所占比重,把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放在首位,从而推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也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教育教学改革,切实将工程实践创新理念系统性地融入到了高等职业教育机电类专业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学院根据实际情况,在机电类学生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方面进行了初步的建设与尝试,组建了以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为龙头的机电类专业组群,反复研讨后修订了机电类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自动化工程实践创新》课程融入到机电类各专业课程体系中,并面向全院学生开设选修课程,为学生工程实践创新给予系统化的指导与培训。
学院以天津建设“国家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和“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契机,率先在培养高职学生工程实践创新意识与能力做了有益尝试。连续三年承办市高职高专学生技能竞赛——工程实践创新类“能力源”工程赛项,先后在“中国创翼”青年创业创新大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互联网+”创新创业等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参赛的同学通过竞赛丰富了知识,增强了实践技能,同时也发现了自身的不足,找到了以后的努力方向。更有多名同学通过参加技能竞赛,获得了保送本科院校深造学习的宝贵机会。通过一系列竞赛,学院为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构建了“绿色通道”。学院青年艺术众创空间成功申请成为天津市众创空间联盟会员。学生还自发成立了“工程实践创新”社团,由专业教师指导社团活动,社团成果可以直接参赛,丰富了学生的工程实践知识、经验技巧和技术应用,开拓了其专业视野,提升了职业素养和实践创新能力。
经过探索,学院形成了以竞赛为引领,以“必修项目+选修项目”为工程实践创新第一课堂,“社团活动、自主创意”为工程实践创新第二课堂的三层教学体系,实现了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工程实践创新能力的个性化和层次化培养,使工程实践创新模式的改革与探索取得了实质性成效。在此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以团队形式参加竞赛,承接科研项目,申请发明专利,互相研讨,互相学习,形成了教学相长的良好局面。
创新来源于不断的实践,来源于不同学科知识的交叉与渗透。只有努力营造不同学科的实践环境,建立多层次工程训练实践教学体系,实施个性化和层次化培养,才能实现科学研究与教育教学的互相促进。
工程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环境的支持。开拓学生工程实践创新思维,激发学生丰富的创新灵感,都离不开积极热烈的工程实践创新氛围。因此,学院不定期举办各类科技文化活动、如举办座谈会、学术报告会等,邀请学校优秀科研团队以及国内外知名教授、学者担任主讲,与学生分享心得体会,力争通过师生之间学术上的平等讨论,自由切磋,使学生实践创新思想火花迸发,点燃学生的实践创新思维;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实践创新大赛,通过竞赛开拓学生的创新视野,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全面增强学生的自主实践创新意识。
学院以“工程实践创新”学习平台为依托,先后走进天津市昆一小学、天津市美术中学、天津市木斋中学、天津市第48中学等学校,积极开展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互相融通,即“普职融合”的探索活动。活动以全国“职业教育活动周”为契机,以“弘扬工匠精神、打造技能强国”为主题,将工程实践创新理念送入中学校园。活动激发了中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中学生们对高等职业教育有了深入的了解,通过亲身体验、参与职业教育的机会,共享了职业教育成果;使中学生对高等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和学生学习生活有了直观的了解,感受到了职业乐趣、职业教育的特色与魅力;使中学生树立起尊重职业、尊重工匠、尊重技术技能的良好意识。此外,社会培训领域也在继续扩大,先后多次完成了市行政管理部门、区民政部门及行业协会培训、鉴定和考试。专本同读在校生、继续教育学历生也有所增加。
工程实践创新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强化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创新思维,既是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又是紧密联系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纽带。天津城市职业学院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发展素质教育,切实发挥育人作用,紧紧围绕“工程实践创新”这一主题,充分进行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有益探索,从多角度出发,切实提出了一系列具体可行的举措并付诸实践,在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等方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成绩显著。工程实践创新需要一直进行下去,只有不断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创新能力,才能顺应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发展,培养出一批又一批服务中国制造2025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