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工作与工匠精神的培养

2018-01-29 09:12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8年9期
关键词:职业道德工匠思政

(天津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天津 300400)

一、绪论

李克强总理在 2016 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论及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时指出:“质量之魂,存于匠心。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完善激励机制,培育众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这是中国政府首次将“工匠精神”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这段论述中强调的“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可以看作是政府工作报告对“中国工匠”精神的注脚。

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让中国悄然缩短了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巨大差距。当然相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全民族的梦想来讲,中国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是一场不亚于日本战后经济腾飞和德国重塑民族制造品牌这样具有决定意义的产业革命。这场产业革命成功与否的关键是能否培养一支与之相适应的高素质劳动者大军或者换言之一批过硬的“中国工匠”。

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技术人才的培养载体,在“中国工匠”的培养大业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国家大力倡导中国“工匠精神”是针对当前劳动者职业道德和素养与中国制造业提升需求相矛盾的现实问题。解决这一矛盾很大方面要依靠各级职业院校对潜在劳动者入职前的培养,这对职业院校特别是高职思政工作提出全新的要求,必然导致思政工作一场变革以适应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要求。

二、高职生迫切需要加强职业道德和职业规划培养

2008年以来中国很多企业出现以高级技术工人供应不足为特色的用工荒现象,而与此同时以高职毕业生为代表的就业“闪离”现象又十分突出。相关研究显示2009-2012高职毕业生就业后半年内离职率连续四年都在40%以上,其中85后员工离职率尤其偏高。这一现象直接影响到企业对高职毕业生忠诚度的评估进而降低对高职毕业生的需求预期。相关研究表明造成高职毕业生高“闪离”率的因素包含个人、组织、社会环境三个因素,其中学校起着主导作用,特别是针对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方面的缺失,高职院校有义务也能够通过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价值观和职业诚信。为减少社会因为劳动力非理性流动带来的不稳定因素而贡献力量。

三、高职院校思政工作面临的问题

在高职院校对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规划的培养显然主要来自思政工作,但目前高职院校思政工作也面临着自身有普遍意义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生源情况复杂,文化基础薄弱

目前高职校生源主要是由高中应届毕业生、中专生、职专生和技校生构成,这部分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基础较差,对思政教育存在一定的抵触心理。

(二)学生理想信念缺失、自律性差

高职院校学生思想状况普遍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理想信念不牢固,法律观念淡漠,道德意识模糊;价值取向重功利,注重效益轻集体;注重自我轻他人,敏感脆弱易受挫。

以上思想导致行为上又表现为:参与活动缺激情,竞争意识弱;学习盲目无方法,奋斗目标模糊;自我约束能力差,解决问题显幼稚;行为缺诚信,遇事易逃避。

(三)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师队伍面临的问题

1.角色定位不准确,工作职责不明晰。这方面主要体现在思想政治教师的人才引进和教学质量明显不如对专业技能课的投入,没有与辅导员和班团干部形成教育合力。

2.工作定位模糊,缺乏认同感。这一点主要针对高职辅导员、班主任群体而言,尽管按照中央16号文件规定在进行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时辅导员和班主任是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思政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但在现实工作中,班主任、辅导员往往成为工作任务重、责任大,又缺乏必要的回报和岗位认同感,使得高职思政工作缺乏系统性和专业性。

总之,根据用人单位的反馈,相对于培养技术高超的技术人才,提供具备诚信、敬业、进取等职业道德的稳定职业大军才是高职院校的当务之急。

四、以职业道德培养为目标全面构建新的高职思政教育体系

根据以上分析,高职院校有必要以职业道德培养为目标全面构建新的高职思政教育体系。

(一)以市场为导向的劳动力培训供给策略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中国制造业主体呈现多样性趋势,原有的城镇居民全民就业体制瓦解,产业工人主体从城镇居民转向农民工群体,市场化的契约关系成为维持企业与雇员之间的主要纽带。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直接从市场雇佣经过技术培训的劳动者,不再对工人的技能养成承担责任。显然各级职业院校承担了向市场输送技术人才的功能,其人才培养模式和策略必须是以市场为导向的。这样看来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体系必须根据生源市场以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民家庭出身为主;劳动力市场对职业素养较高、稳定性强的高技能人才需求旺盛的现状展开设计。

(二)做好生源和企业需求两个市场的调查

针对职业道德培养目标,高职院校全新思政教育体系首先要做的是对培养目标学生和未来用人企业的两个摸底调查。

针对目标学生的调查是在新生入学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可以通过学籍档案分析,问卷调查,和个别谈话为每个学生建立职业道德养成档案。第二件事是要对未来用工企业展开市场调查,通过问卷、访问等形式建立用工企业职业道德需求模板作为具体的职业道德培养目标。未来全部思政教育体系围绕这一个档案,一个模板展开。学生职业道德养成档案和企业最终需求的契合度也将作为考核思政教师工作业绩的有形指标。

(三)职业道德养成环境的塑造

一般高职院校思政工作主要体现在学习之外的宿管、班级活动、校园活动等之中,为了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目标的实现,必须将所有这些学习之外的学生生活作为一个系统整体规划安排,以期为学生塑造一个有利于职业道德养成的优良环境。

1.组织纪律性培养。新生入学首先要参加系统的军事训练,这对于学生养成遵时守纪的基本素养非常有利。系统的思政工作应该把军训成果进一步贯彻到宿管工作中,要求学生严格遵守与未来工作环境相适应的作息时间,严格保持宿舍及周边环境的整洁。特别是宿舍卫生要落实到人,不妨将公共卫生间的卫生也由学生轮流负责,用近乎苛刻的标准评判打分,结果计入学生职业道德养成档案,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评估,同时作为未来就业推荐的重要参考。同时特别要养成学生遵纪守法的习惯,可以建立学生模拟法庭,对学生违纪行为进行模拟审判,并予以相应惩处。

2.建立切实可行的职业规划。为新生创造尽可能丰富多样与所学专业相关企业的参观活动,让学生对未来可能的职业选择具有感性认识,同时在思政教师的指导下鼓励学生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未来职业规划,并以职业规划为基础制定个性化养成目标,思政教师负责创造环境和督促学生完成规划目标,并将完成情况记入学生职业道德养成档案,并作为考核思政教师工作业绩的指标。另外,通过业内成功者和优秀毕业生的现身说法,让学生充分认识自身距离职业人的差距并对职业本身产生亲切感是制定职业规划过程中应该顺便解决的认识问题。

3.契约意识的养成。学生制定职业规划并确定目标后,要与思政教师签订契约以保证配合教师完成各项目标,契约执行情况要记入职业道德养成档案,并与毕业生推荐相挂钩。这种契约式养成要尽可能贯穿到思政工作的方方面面,包括课外活动,各类比赛,学生干部任命等等,都要以契约形式规范责任和义务并考核其履约结果,建立诚信档案,直接与学生评优等工作挂钩,甚至实行一票否决制。

4.爱岗敬业精神的培养。针对学生宿管、参加学校组织的文体活动、公益活动、校内外实习活动等的表现建立一整套评分体制,从参与热情、执行能力等几个方面为学生评分,确保每一项在校活动都有痕迹,有评判。所有评分结果全部张榜公布并计入个人职业道德档案。

5.以品德为基础的自信心的建立。高职新生因为学习成绩不佳,通常缺乏自信,思政教师有必要为他们实施必要的心理建设,帮助学生重拾信心。这个心理建设的出发点必须是思想品德,在学生中树立道德优先的评判标准,特别注重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取得思想品质进步的学生要及时得到鼓励和表彰,并被赋予更多从事工作、管理、活动的机会。

(四)与企业环境的对接

随着职业道德养成工作的深入,最终完成与企业环境的对接,才是完美完成养成目标的的最终结果。因此在进入教育后期大体相当于实习期的时候,要根据职业道德养成档案,对准毕业生进行分类和评估修正并最终完成养成目标。充分利用企业实习机会,验证培养结果,记入档案。同时,充分做好准毕业生的心理建设工作,使之全身心适应即将到来的毕业期。

(五)思政教师队伍建设

以上设计的实现本质上要依靠一支高水平的思政教师去实现。因此与之相适应的思政教师队伍建设及考核体系的建立必不可少。

1.队伍建设。首先,高职院校要提升对思政教师包括授课教师、辅导员及班主任在学校的地位,辅导员、班主任要专职化。一方面院校在人才引进时加强心理学、有工作经历背景的权重,另一方面根据工作需要对在职思政人员实施培训和养成计划使之适应职业道德培养体系的需要;其次,班主任、辅导员在挑选培养学生干部的时候,也要统筹到整个职业道德培养体系之中考虑。一方面,学生干部的学则标准要更加重德大于重能,淳朴、讲诚信,踏实、知感恩的学生要优先任用。另一方面,对学生干部根据个人条件可以有意识加强管理能力的培养,在与企业对接的工作中,优先安排他们从事班组长等工作,并赋予其帮助、监督其他学生养成目标实现的责任义务。

2.思政教师培养。对思政教师群体适当提高其工资待遇,特别是将绩效和养成目标挂钩,充分调动思政教师工作积极性。并且根据思政干部表现,为其建立适当的职业评价体系和上升通道,使思政教师留得住、干得好、有前途。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学生职业道德养成目标的实现。

五、结论

工匠精神的提出是中国产业升级的需要,目前我们最缺的不是有技能的产业工人,而是爱岗敬业、追求人生极致的职业精神,这一精神又是建立在普遍职业道德的基础上的。所以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完成学生基本职业道德养成的目标,就是为中国工匠的大量涌现打下良好的基础。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做到:一是以就业市场为导向,根据企业实际需要设计职业道德养成目标;二是把职业道德养成作为学校思政工作的主体、并使之系统化、专业化;三是把学生职业道德养成提升到与专业技术训练同样的高度,贯穿学生整个学业;四是重视思政教师队伍建设,从师资培养和制度上保证职业道德养成目标的实现。总之,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级技术人才的主要载体,要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要通过切实可行的一整套系统工程把德育的培养落到实处,真正为企业,为国家大计,为学生的一生考虑,锻造一支让每一名教师都感到自豪的“中国工匠”队伍。

猜你喜欢
职业道德工匠思政
90后大工匠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工匠风采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工匠神形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以培养学生职业道德为目的加强中职德育工作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工匠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