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城市水利局驻村扶贫做法与启示

2018-01-29 08:58:08陶智伶王思化
中国水利 2018年17期
关键词:工作队驻村贫困户

陶智伶 ,杨 俊 ,李 佳 ,王思化

(1.湖北省应城市水利局,432400,应城;2.中共应城市委办公室,432400,应城)

湖北应城市水利局驻村扶贫工作队(以下简称“工作队”)针对田店镇陈王村农业生产条件差、农民生活设施不配套的实际,严格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扶贫工作务实、过程扎实、效果真实的“三实”要求,努力打造“七个脱贫攻坚队”,有力有效开展驻村扶贫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坚持瞄准“村出列、户脱贫”硬目标,打造产业发展“招商队”

发展是硬道理。只有通过发展产业,壮大集体经济,增加贫困人口收入,才能解决贫困人口经济上的贫困,这是扶贫工作中最现实、最直接、最根本的问题。

工作队以“三乡工程”为抓手,多方招商引进产业项目,发展集体经济,实现增收脱贫。引进田店籍人士田文乐回乡建成 100 亩(1 亩=1/15 hm2,下同)稻虾基地,成立同声生态养殖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方式,引导贫困户利用土地入股,大力发展稻虾综合种养产业。贫困户每年不仅可收取租金,还可参加年底分红。同时,利用靠近公路的交通优势,引进城北投资人投资160万元发展农家乐,并与陈王村建立贫困户用工信息库,吸纳4名贫困人员务工,并发放2500元月工资。稻虾基地每年上交承包费5万元,加上农家乐缴纳的1万元,村集体有了稳定收入并达到出列标准,2016年顺利实现“村出列、户脱贫”的目标。

二、坚持“项目策划实施”硬支撑,打造立项争资“特战队”

工作队在驻村扶贫的3年间,拓宽视野、立足长远、创新作为,整合社会各类资金来源,共筹措资金近3 000万元,较好地解决了帮扶所需资金难题。

针对陈王村农业生产条件差、农民生活设施不配套的实际,工作队帮助策划争取各类专项资金近360万元,重点实施了6个民生项目。一是市水利局采取项目倾斜、整合资金方式投入近150万元,实施了8口当家塘堰改造、八斗山二级提水站改造、安全饮水管网延伸等3项工程,解决了360亩农田灌溉及55户群众饮水难的问题。二是争取到市农发办项目资金70万元,完成三汊大堰挖改工程,蓄水14万m3,灌溉农田560亩。三是争取交通部门资金34万元,新建通湾组公路3 km。四是先后争取扶贫项目资金近160万元,分两期实施连片开发稻虾基地200亩,目前已完成100亩,从根本上改善了村民生产生活条件。

三、坚持“两不愁、三保障”硬杠杠,打造政策落地“监察队”

精准识别是精准施策的前提。工作队不仅走村串户宣传政策,还帮贫困户跑腿办事,督促政策落实,真正把中央政策落实到贫困人口生产生活的每个环节,让贫困户切切实实地享受政策。工作队对陈王村23户贫困户、63人逐湾走访、逐户研判、逐人施策,主动提供保姆式的便民服务,确保“两不愁、三保障”等扶贫政策精准落地。

2018年工作队为贫困户陈松明、陈再德落实扶贫贴息贷款共14万元。贫困户刘桂华的婆婆许望凤,由于身份证年龄与实际年龄不相符,导致老年补贴有差额,工作队了解情况后,先后到档案局查询人口普查信息,再到公安部门帮其更正真实年龄,让老人享受应拿的补贴。现年69岁的贫困户王云国患有类风湿,由于年龄大、不识字、出行不便,工作队主动上门帮其复印病历、填写申报材料,及时为其办理慢性病就诊卡。

四、坚持“既扶志又扶智”硬要求,打造心理健康“医疗队”

扶贫既要扶志更要扶智,不仅要在“面子”上提升贫困村面貌,还要激发贫困户脱贫的内生动力,从“里子”上增强脱贫的干劲和信心,努力营造“我脱贫我光荣”的社会氛围。

贫困户陈某一家4口,妻子和儿子患精神病,读大学的女儿因贫困面临辍学,本人又患慢性病无劳动能力,一度对生活心灰意冷。工作队迅速帮其落实了所有帮扶政策,并在其住院期间多次探望慰问,坚定了他战胜病魔、摆脱贫困的信心。现在,其女已经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全家重燃生活希望。贫困户付某患强直性脊柱炎,丧失劳动能力,2个子女正在读书,一家4口的生活全靠妻子在外务工收入和低保维持。工作队帮其改造了危房,落实了各项政策,还联系到深圳市慈善会德义基金免费帮他做了髋关节置换手术。如今他已能慢慢行走,在工作队的鼓励下又学会了使用电脑,通过从事电商获得工作报酬,完成了从脱贫到致富的转型。如今,他不仅帮助村两委创建了“田店镇陈王村工作微信群”,还义务为村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五、坚持“四个三生态行动”硬举措,打造改善环境“施工队”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标志。长期以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是群众反映最多、亟待解决的“老大难”问题。驻村工作队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的各项具体要求,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恶劣的突出短板。

工作队全力开展了“厕所革命”、精准灭荒、生活污水治理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四个三生态行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的田园风光。现已累计投资573万元,配套建设小广场、水上六角亭、水上步道、乡风文化宣传牌等休闲设施,湾组路灯、路旁植绿、下水道实现全覆盖,还专门购置垃圾桶、清运车,为1名贫困户成功申请到公益性岗位,负责维护村级环境卫生。

六、坚持“党建引领扶贫”硬任务,打造组织建设“教导队”

村党支部是一支 “永不撤走的工作队”,只有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在扶贫攻坚中的组织发动、示范引领、协调联络、问题处理能力和水平,才可以真正实现党的建设和精准扶贫 “无缝对接”,实现扶贫与基层党建“双推进”。

按照“围绕扶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脱贫”的工作思路,将工作队成员党组织关系转到村党支部,在田店镇党委的直接领导下,与村党支部一起开展“三会一课”、支部主题党日等系列活动。投资7万元完善村党员群众活动中心各项设施,通过主动融入、主动引领、主动影响,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在脱贫攻坚中得到了有效发挥。陈王村党支部书记陈茂宗带头承包抛荒地80亩,自购农机设备发展生产,农忙时帮助农户插秧割谷。共产党员、村民兵连长陈超在驻村工作队的支持下,将部分池塘改为养虾池,当年实现纯利润5万元,2018年养殖水面又扩大到70亩,预计当年纯利润可达20万元。在他的带动下,又有3户村民加入养虾行列。

七、坚持“扶贫工作八不准”硬纪律,打造作风建设“先锋队”

事实证明,要想真扶贫、扶真贫,不仅要人到,更要心到。只有把扶贫这项公事当作自己的私事,加上无我利他的理论、无私奉献的精神、认真负责的态度、严谨细致的作风,才能把扶贫工作办好办实,办出实效。

工作队认真贯彻落实孝感市脱贫攻坚“八不准”工作纪律,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严肃工作纪律,严格落实重大事项集体商定、重大信息情况及时报告等规定,制定并严格执行“三个制度”:工作公示制度,将扶贫相关组织体系、作战示意图、帮扶工作职责、结对帮扶表等全部上墙,并在村委会全部公示;留痕管理制度,做到每天填写工作日志、考勤记录,队员值班值守、请销假和工作情况全程记录,实行痕迹化管理;作风自查制度,积极响应党中央把2018年作为“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的号召,认真落实《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十不准”规定》,做到吃住在村、工作在村、组织生活在村。54岁的驻村工作队队长杨火明,儿子、儿媳在外地工作,上有80多岁的母亲需要在身边赡养,下有2岁多的小孙子要照料,妻子一人根本照顾不过来。驻村后,他一心扑在扶贫工作上,入户摸情况,跑腿办实事,有时为了跟打零工的贫困户见面,周末也不回家。他包保的贫困户陈阳德家里进行危房改造,房子竣工时陈阳德热泪盈眶地说:“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党的好干部啊!”

猜你喜欢
工作队驻村贫困户
做好驻村第一书记的“六字经”
老区建设(2022年6期)2022-04-14 21:16:39
驻村博士
当代陕西(2021年21期)2022-01-19 02:00:10
致富闯路人带领贫困户“熬”出幸福
今日农业(2019年14期)2019-09-18 01:21:58
『贫困户』过年
今日农业(2019年16期)2019-09-10 08:01:54
贫困户 脱贫靠产业
今日农业(2019年12期)2019-08-13 00:50:06
轻盐集团:打造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
中国盐业(2018年22期)2018-03-23 02:39:30
人大驻村扶贫工作队的一天
人大建设(2017年8期)2018-01-22 02:04:20
驻村工作队要参与村庄治理
桥陈村来了一支扶贫工作队
重要的是给贫困户一份自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