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水电代燃料在广西扶贫工作中的实践

2018-09-21 02:01:00陆彩婷
中国水利 2018年17期
关键词:小水电装机容量贫困县

杨 静,陆彩婷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水电及电气化发展局,530023,南宁)

国务院十分重视小水电代燃料工程,提出“发展农村水电,实施小水电代燃料,是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推进农村小康建设的富民工程和德政之举,是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广西实施小水电代燃料后,代燃料户年用电量6 006.96万kWh(按每户年用电量1 200 kWh计),项目区年减少薪柴用量25万t(按每户年烧柴5 000 kg计),保护森林植被和天然林面积60万亩 (1亩=1/15 hm2,下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7.6万t,营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极大地促进了扶贫工作。

一、广西贫困县及水能资源概况

广西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区,有壮族、汉族、瑶族、苗族、侗族等12个世居民族。2010年末总人口5 159.46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37.18%(壮族人口占31.39%),分布在14个地级市109个县(市、区)。在纳入国务院批复的33个贫困县中,有8个县实施了小水电代燃料(详见表1),占贫困县的25%。

表1 广西贫困县实施小水电代燃料项目

广西水能资源丰富,是全国水电大省之一,集雨面积50 km2以上的河流有1 530条,水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2 384万kW。其中,农村水电广泛分布在全区各县,0.1~50 MW农村水电技术可开发量达540万kW,占集雨面积50 km2以上河流技术可开发量的22.8%,目前已开发了442万kW,占广西水电装机的81.9%。其中,33个纳入国务院批复的滇桂黔石漠化区和非集中连片贫困县,农村水能资源的技术可开发量为256万kW,占农村水电技术可开发量的47.4%,已开发159万kW,开发率62.1%。

截至2017年年底,广西已建中小水电站2 443处,装机容量681.79万kW,全年发电量230.57亿kWh,全年平均利用小时3 217 h,其中小型水电站2 420处,装机容量459.36万kW,全年发电量142.76亿kWh,平均利用小时3 108 h;小水电代燃料电站24处,装机容量5.177万kW,占技术可开发量的0.784%,建成后全年发电量1.68亿kWh,平均利用小时3 245 h。

二、小水电代燃料项目建设基本情况

广西小水电代燃料建设分3个阶段:2003—2005年启动小水电代燃料试点,2006—2008年扩大试点,2009—2015年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截至2017年年底,24个小水电代燃料项目区全部建成并实现代燃料供电,通过了自治区发改委和水利厅联合组织的验收。代燃料项目电源装机容量为5.177万kW,项目区解决5万多代燃料户的燃料问题。其中,贫困县的12个小水电代燃料项目代燃料电源装机容量为2.6万kW,2.5万户实现了小水电代燃料。

三、小水电代燃料项目扶贫实践效果

截至2017年12月,广西共实施建设24个小水电代燃料项目,其中,有12个项目分布在5个市8个贫困县内,贫困县代燃料电源装机容量占总代燃料装机容量的50.13%;解决代燃料户占总代燃料户的49.85%,解决了贫困县2.5万户11.3万人口的燃料问题,对贫困户脱贫起到了促进作用。

1.实现了扶贫基本目标

①减少砍柴劳动工日,解放劳动力,增加劳务输出量和增收量,拓宽就业途径,增加农民收入。

②减少农民燃料费用支出,减轻农民负担。

③改变传统生活方式,改善居住卫生和厨房卫生面貌。

④减轻劳动强度,农民得到实惠,促进了社会稳定。

2.改善生态环境,保住了绿水青山

在实施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前,当地农民主要以木柴作为燃料;实施小水电代燃料后,项目区减少了砍伐,昔日光秃秃的山头重新长出了绿树,山更美,水更秀。随着农民弃斧罢砍,退耕还林和天然林得到保护,保住了绿水青山,促进了人与自然和谐。项目区生活环境显著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农民由衷地感慨“小水电代燃料是一场绿色革命,是它让我们一夜之间生活跨过了几重天”。

实施12个小水电代燃料项目后,代燃料户年用电量2 994.48万kWh(按每户年用电量1 200 kWh计);项目区年减少薪柴用量12.5万t(按每户年烧柴5 000 kg计);保护森林植被和天然林面积30.6万亩;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3.8万t。

3.促进农民创收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项目实施前,户均砍柴年需约40多个工日,项目实施后2.5万代燃料户每年可节省99.8万多个工日,解放的劳动力通过外出务工或从事其他创收活动,可增加收入约9 981.6万元(按每个工日100元算),户均增加收入约4 000元。同时,充足廉价的代燃料电能拉动农村相关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加快了农村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

四、融水县白云乡田寨小水电代燃料项目实例分析

1.基本情况

融水县位于广西北部,是全国最早成立、广西唯一的苗族自治县,目前该县仍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白云乡是自治区水利厅定点帮扶单位。白云乡田寨小水电代燃料项目是广西“十二五”实施小水电代燃料项目之一。

融水县雨量充沛,县境内流域面积大于50 km2的河流有27条,其中7条流域面积100 km2以上的河流年径流量达65.21亿m3,水力资源极为丰富。全县水能蕴藏量达54.65万kW,规划总装机容量为50.1万kW,设计年发电量19.96亿kWh。

(1)代燃料电源点

田寨水电站位于白云乡田寨村附近,代燃料装机3 200 kW,设计年发电量1 181.1万kWh,工程概算总投资2 759.04万元。工程于2012年12月10日开工,2016年5月底建成并投产发电。

(2)代燃料项目区

项目区分布在白云乡的田里、白照、瑶口、枫木等4个行政村,代燃料户3 200户,人口1.28万人。项目区代燃料户年用电量1 200 kWh,代燃料电价0.42元/kWh,比普通电价优惠0.1元/kWh。

2.项目实施后对扶贫工作的促进作用

(1)农民的生态保护意识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人心

田寨小水电代燃料项目供电区的4个行政村3 200户都使用上了电炒炉、电饭煲,过去院子里堆放的柴禾不见了,烟熏火燎的时代一去不复返。目前已实现小水电代燃料的项目区,农民放下了斧头,不再上山砍柴。据统计,田寨小水电代燃料项目实施后,年减少薪柴消耗1.6万t,保护森林植被面积3.84万亩,巩固了项目区退耕还林,并减少二氧化硫、烟尘等有毒有害气体的排放,维持了良好的生态系统,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2)减少了燃料支出,减轻了农民负担

在未实施小水电代燃料项目以前,农户也可以用电饭锅、电磁炉,但由于电价高,大多数农户只能弃而不用。小水电代燃料项目实施后,电价低廉,家家户户改用电炊具来做饭。按每户每年代燃料用电1 200 kWh左右、0.42元/kWh计算,电费支出只需504元,比原来减少支出120元,减轻了农民负担。

(3)解放了农村劳动力,增加了农民收入

小水电代燃料解放了农村劳动力。这些从砍柴烧火做饭中解放出来的农民,或外出务工,或开展手工编织,或搞特种种养,增加了收入。白云乡瑶口村自从实施小水电代燃料后,外出打工人数由2010年的50人增至150余人。

(4)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

过去农村妇女用柴或煤做饭,耗时费事,又危害身体健康,引发多种疾病。如今,项目区农户改变了世代靠薪柴煮饭、取暖的传统生活方式,普遍用上了电饭煲、电磁炉等电炊具。同时,结合改路、改水、改厨、改厕、改厩和村前绿化等项目,美化了环境,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五、对小水电扶贫实践的几点体会

①实施小水电代燃料是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具体实践。这项工程的实施,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村产业化进程,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实现农村小康社会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②从小水电代燃料扶贫实践效果看,小水电代燃料项目需处理好两个关键问题:一是必须以低廉的电价供应代燃料用电,使用电户特别是贫困户能够承受;二是保障小水电站企业能够生存发展,使代燃料电源点可长期持续发挥作用。

③小水电代燃料的实施,给农村带来了生机,给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创造了良好条件。广西通过十多年来小水电代燃料项目实施的扶贫实践,探索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让代燃料户用电长期有效,让广大农民得到实惠。

猜你喜欢
小水电装机容量贫困县
2020年并网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25343万千瓦,增长24.1%
我国核电装机容量突破5000万千瓦
水泵技术(2021年3期)2021-01-22 21:55:04
山西省58个贫困县产品将陆续走进84所高校
今日农业(2020年23期)2020-12-15 03:48:26
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
今日农业(2020年22期)2020-12-14 16:45:58
农村小水电
2019年一季度我国光伏发电建设运行情况
太阳能(2019年6期)2019-07-19 01:25:18
山西已实现41个贫困县脱贫“摘帽”
今日农业(2019年10期)2019-01-04 04:28:15
153个:全国153个贫困县已摘帽
中国报道(2018年11期)2018-12-22 07:04:22
小水电
含小水电配网电压分析及治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