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丹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人民医院,江苏 宿迁 223600)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俗称“中风”,主要是因为大脑部分血管堵塞或者破裂损伤,导致大脑部分组织出现损伤[1-2]。脑卒中有着极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对人们的生命健康带来严重的威胁,目前对于脑卒中并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主要只有通过预防控制为主。为此我院将动态急救护理的模式运用到脑卒中重症患者的急救护理中,分析观察效果,报道如下。
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1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脑卒中重症患者103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将其分成对照组51例和实验组52例。其中,对照组男30例,女21例,年龄42~78岁,平均年龄(62.24±3.5)岁,偏瘫37例、严重头痛21例、深度昏迷7例;实验组男32例,女20例,年龄41~80岁,平均年龄(63.19±2.8)岁,偏瘫39例、严重头痛23例、深度昏迷8例。对比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急救护理,值班医师在接到急救电话后,第一时间组织相关医护人员赶到现场进行就诊,护理内容主要包括,首先对帮助脑卒中患者保持合适的体位,检查患者呼吸道;为患者搭建静脉通道,最后,必须严格的按照治疗医师的嘱咐对患者进行药物使用和降血压、镇静等处理。
1.2.2 实验组
在此基础上联合动态急救护理,具体如下:①在值班医师接到急救电话后,立刻组织医护人员出诊,在途中,通过手机了解脑卒中患者病情的基本情况,并指导现场人员为患者进行简单的急救处理。②到达现场后首先检查患者呼吸道,利用简易的呼吸机,帮助患者进行有效的呼吸,使用最新的早期预警评分为患者精细病情估测,以采取合理的现场急救方法。③在安全转运的同时,是患者保持合适的体位,同时安排院内工作人员打开安全通道,并根据患者的基本情况做好急救准备,以保证患者能在第一时间接受科学、合理的治疗。④患者入院后再进行全方面的检查,关注患者血压变化,患者的血压突然升高时,可选用药物硝普钠为患者进行静脉滴注;若发生中枢性高温,可使用物理方式为患者进行降温,同时注意患者的呼吸和瞳孔变化,并及时向医生汇报患者的病情变化。
观察两组患者从呼救到入院进行治疗的时间及住院时间,并使用最新的barthel指数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2个月以后的生活品质进行评估,满分为100分,评估总分高的患者生活品质更好。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对照组患者从呼救到入院接受治疗所用时间(65.9±9.8)min和实验组所用时间(46.7±8.7)min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0.520,P=0.000),对照组住院时间(19.7±3.8)d和实验组住院时间(16.8±2.9)d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359,P=0.000);治疗前对照组barthel指数评分为(34.09±6.89)分和实验组治疗前(33.89±6.80)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0.148,P=0.882P>0.05);治疗后对照组barthel指数评分(57.48±7.10)分和实验组治疗后(69.74±9.82)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249,P=0.000);实验组治疗时间更少,并且barthel指数评分增长的幅度也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由于脑卒属于急性病,发病过程极快,并且现在医学在治疗上也没有有效的治愈方法,死亡率极高,因此采用科学、快速的急救护理对于挽救患者的生命有着重要意义[3-4]。
运用动态急救护理模式可以使医务人员赶到达现场的过程中,就通过电话了解了患者的病情,并指导现场人员进行正确的紧急救援,在医务人员赶到现场后会再次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专业、精准的分析,送往医院的途中根据患者病情提前安排医院做好抢救准备,大大提高了治疗效果。根据我院研究,动态急救护理模式的运用可以为患者的成功救治提供了有效保障,同时对于患者后续的恢复也有着积极作用[5-6]。
综上所述,动态急救护理的运用能够有效提高脑卒中重症患者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住院治疗时间,加快患者康复速度,值得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