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涓
(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坪山院区,广东 深圳 518122)
中医护理在临床上应用意义重大,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可通过给予患者实施辨证施护来促使患者护理质量明显提升。本组选取56例患者深入分析在脊柱骨科行中医护理的应用效果。
选取我院2017年1月~12月56例脊柱骨科患者,采用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观察组年龄25~78岁,平均年龄45.2岁,男18例,女10例;对照组年龄26~77岁,平均年龄45.8岁,男17例,女1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按照院内常规护理流程进行。
观察组行中医护理:(1)基础护理。护理人员需要做好患者入院指导并根据患者病情辩证分型进行床位安排,将风寒痹阻证患者安排在阳面病房,叮嘱患者注意保暖,叮嘱气滞血瘀证患者充分休息,叮嘱患者卧硬板床休息并在腰下适当垫小枕头、合理采取低枕卧姿等,叮嘱患者不得久坐久站或者提重物[1]。(2)情志护理。护理人员需要关心患者、爱护患者并耐心倾听患者提出的问题,给予患者详细解答并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叮嘱患者戒燥戒怒并利用成功案例法促使患者正确认知疾病及建立治疗信心,促使患者情志稳定舒畅。(3)饮食指导。根据患者病情辩证分型进行合理饮食指导,告知气滞血瘀证患者清淡饮食,主要进食易消化素食、蔬果等,禁食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给予肝肾亏虚证患者实施补益肝肾食物进食,确保饮食清淡易消化且禁食辛辣肥甘食物及兴奋性饮料等,叮嘱风寒痹阻证患者进行食物温补[2],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根据患者手术时间及麻醉方式进行饮食调护并根据骨折分期进行合理饮食指导,注意不得过早滋补,早期饮食原则是清淡饮食,中期饮食原则是适当高营养,后期需要利用炖鱼汤及老母鸡汤等进行补益肝肾[3]。(4)发热及疼痛护理。给予患者实施物理降温、传统中医耳尖放血疗法以有效干预发热。进行疼痛护理时,需要观察患者疼痛程度、部位及性质并指导患者顿服非甾体抗炎药、口服益肾蠲痹丸等,给予患者中药热敷止痛并酌情给予患者实施消定膏外敷治疗。(5)睡眠护理。护理人员需要遵医嘱给予患者头部按摩并利用睡前听舒缓音乐办法来促使患者心情放松、睡眠质量改善,指导患者及其家属如何进行足浴及按压足底涌泉穴,叮嘱患者睡前喝温牛奶以利于睡眠良好。(6)腹胀护理。护理人员可利用中药热奄包、灸法、中药灌肠等办法缓解患者腹胀,在出现异常情况时第一时间给予患者处理。
护理工作质量、护理满意度:利用本院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测定和统计。
使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临床研究发现,观察组护理工作质量、护理满意度均明显更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工作质量调查结果为:基础护理(96.2±3.2)分、病房护理(93.2±1.2)分、危重护理(95.1±2.1)分、技术操作(93.6±1.2)、护理质量(96.3±2.3)分,对照组护理工作质量调查结果为:基础护理(88.2±1.6)分、病房护理(86.5±3.9)分、危重护理(90.3±1.4)分、技术操作(85.2±5.2)、护理质量(86.4±5.3)分,t=11.8321,8.6885,10.0635,8.3289,9.067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42%(27/28),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5.00%(21/28),x2=5.2500。
脊柱骨科患者在临床上常见,病情较为复杂,临床上主要利用手术治疗控制患者疾病进展,但是,术后易出现并发症,可导致患者出现发热或者剧烈疼痛等,属于集预防、治疗及康复于一体的综合性难题。
人体作为一个整体,组成部分是若干器官、脏器及组织,五脏一体,互相联系,与自然相统一,若自然界变化超越人体生理范围可导致人体出现病理变化,需要给予患者实施对症治疗及中医护理。
中医治疗原则是调整人体阴阳及调理人体内气血平衡,对人体脏腑调制以补人体不足、泻人体有余,促使人体内阴阳相对平衡恢复,从而治疗疾病。在中医护理中,原则是辨证施护,通过给予患者实施基础护理、饮食指导、发热护理及疼痛护理等促使患者护理质量明显提升,在护理期间,需要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进行整体化中医护理,可促使患者满意度明显提升,可促使患者功能恢复并预防患者发生功能障碍,可促进患者机体系统功能恢复并促使其预后明显改善。
本组研究结果:观察组护理工作质量、护理满意度均明显更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在脊柱骨科行中医护理,应用效果较为理想,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