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国强
2018年年初,中共中央 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就有关教师队伍建设的诸多方面进行了全面阐释,其中,文件提到“到2035年,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培养造就数以百万计的骨干教师、数以十万计的卓越教师、数以万计的教育家型教师”。要建设好教师队伍,要实现建设目标,要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教师的专业成长是绕不开的话题。
在我们现实的教育中,真正有想法、有行动,想在专业成长方面有作为的老师其实并不多。近些年来,教师“专业成长”的口号一直喊得很响,却有雷声大雨点小的感觉。哪些地方真正探索践行出了教师专业成长成功的经验?哪些学校的领导真正在抓教师的专业成长?哪些学校的老师真正在进行自我专业成长?放眼望去,情况似乎并不乐观。
新时代背景下,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是教师专业成长可以更好地落实责任担当。新时代下的老师有哪些责任担当呢?《意见》突显了教师职业的公共属性,强化教师承担的国家使命和公共教育服务的职责,确立公办中小学教师作为国家公职人员特殊的法律地位,明确中小学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强化保障和管理。公办中小学教师要切实履行作为国家公职人员的义务,强化国家责任、政治责任、社会责任和教育责任。
二是教师专业成长是成为一名好老师的必然要求。好老师就像一本好书,越翻越想翻。怎样才能做一个好老师呢?作为老师,一定要关注个人的专业成长,多读教育类的书籍,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丰富自己的文化内涵,厚重自己的文化底蕴。
三是教师专业成长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举措。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成为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基础前提,所以要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取得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新成效,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现实中,由于评优选先、考核评价等机制存在,导致一些教师要么投机取巧,要么不关注专业成长,积极性不高,混日子的现象仍然存在。
客观上来说,如今的职称评聘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一些教师的积极性,助长了其工作的懒惰,使其丧失了前进的动力。有些老师会想,反正不能晋级了,干好了又有何用呢?老师们的日常性事务较多,尤其是班主任,班级琐事常常令其“焦头烂额”,无暇顾及专业成长,经常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上级划拨的教师专业成长资金较少,或执行不到位,或者被学校挪作他用,导致教师专业成长经费紧张;目前的教育现状下,教师找不到较好的专业成长途径、方式方法;外出参加各种培训不能虚心学习,不能引发自己的思考,无法与自己的工作很好对接,没有产生很好的辐射作用……
一个鸡蛋从外到内打破是食物,从内到外打破是生命。教师的专业成长来自于教师自身的成长需求。而现实中,许多老师自己没有这种需求,所以我们要激活其成长欲望,激发其内在潜力。
德国诗人胡腾有一句诗:“心灵觉醒了,活着便是件快乐的事。”可以这样说,“教师的成长意识觉醒了,教书育人便是件快乐的事。”因为,只有个人成长意识觉醒了,才会有教育理念的重新启蒙,所有上面这些外在路径的终端,才会指向专业发展的根本——教师的内隐理论和个人的教育哲学:以研究的心态做教师,不满足于一般的“授课”,在自己的心中对于什么是有灵魂的教育、什么教育能指向一个更好的或更幸福的未来、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等问题,有一个基本的判断。
创建一个教育团队,或者工作室,伙伴们一起成长是不错的选择。青岛市普通中小学首批名班主任工作室的建立就是一个很好例子。在全市中小学层层选拔出优秀的教师来担当主持人,然后在全市学校中挑选一些有想法、有一定基础、可培养的老师,组建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专业引领,伙伴们互帮互助,彼此牵手,一起成长。
以我们工作室开展的网上研修为例,两周一次网上研修,围绕老师们平常教育生活中遇见的问题进行讨论,伙伴们集思广益,建献言献策,每个人轮流做主持人,做“美篇”,两个小时的时间不知不觉地在指缝中悄然而过,在我们彼此的思维碰撞中留下美好的印记,每个人都有满满的、沉甸甸的收获 。
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给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途径。她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3年的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
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教授直接开出了一张保单,他说:我开一个保险公司,投保条件是教师每日三省吾身,写千字文一篇。一天所见、所闻、所读、所思无不可入文。如投保方10年后未能跻身名师之列,公司愿以一赔百。
可是,在现实教育中,又有几个老师真正做到了呢?当然,所有的教育教学反思都是建立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上的,所以行动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基本途径。其中,课题研究就是我们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载体。
课题是什么?好多老师感觉很困惑,其实问题即课题。我们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肯定会或多或少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使得我们无法进行有效甚至高效的教育教学,我们就可以以此为研究课题。比如,如何走进孩子的心灵问题,好多老师都不同程度认为很难走进孩子的心灵,于是我就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在我带“跨栏”班时,和孩子们一起写“跨栏”日记,也就是成长日记。师生相互陪伴,相互倾听,相互激励,一起走过“跨栏”的日子,让我一不小心就走进了孩子的心灵,取得了良好效果。
所以,你在以什么样的方式和孩子一起成长?你为什么会在教育的路上走得磕磕绊绊,找不到前进的方向,更找不到坚持下来的理由?那就是你还没有找到一种和孩子一起成长的方式。这是作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的一个教育砝码。离开了学生,教师的意义不在。建立了师生共同的成长方式,师生变成了相互陪伴者,相互激励,相互帮扶,一起成长为心中想成为的样子!
新时代下,作为一线老师,应该创新成长思维,践行新理念,拓宽新途径,更好地进行教师专业成长。教师专业成长得越好,我们在岗位上就越有幸福感,在事业上就越有成就感,在社会上就越有荣誉感。教师,才会真正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才会更好地担当责任,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顺利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