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精神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的探索与思考
——以高职院校为例

2018-01-29 07:14曾学龙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观点思政特色

曾学龙

(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225)

教育部提出实施“十九大精神学习研究宣传全覆盖”行动,要求将十九大精神真正做到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这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的首要任务。作为高职院校,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的回答是:抓住用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新征程,实现新目标这条主线,根据民办高校的实际,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带动思政课团队的建设,促进思政课教学水平的全面提升。

一、十九大精神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的初步探索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精神,一定要抓住用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新征程,实现新目标这条主线。说到底,就是要动员和凝聚全党全国人民的力量,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按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的航向,同心同德,共同推进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努力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因此,为实现中国梦鼓劲、铸魂、凝力是高校思政课教学实现十九大精神进课堂进头脑的重要任务。

高职院校的学生由于入学分数的起点低,对抽象理论的感知度明显不如公办高职院校的学生,更不好同本科院校的学生比。面对这个实际,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的做法是:发挥自身优势,抓好三个重点,重在实践践行。

发挥自身优势。一是发挥学科带头人的名师优势,做好宣讲示范,进而带动全体教师将十九大精神渗透到教学中。二是发挥现有学生理论社团的优势,让学生骨干主动参与到学习宣传十九大精神的活动中来。三是发挥思政部党支部全体党员的作用,将党员的学科优势挖掘出来,协同组织学习宣传活动。

抓好三个重点。一是与学校学生处、团委合作,重点抓好学生干部的培训,组织全校团学干部进行十九大精神的宣讲与学习,让他们对十九大报告的主要内容有一个比较系统的了解。到目前为止,笔者所在院校已经进行了十场宣讲活动,听众达两千多人。二是重点抓好课堂渗透,将十九大精神渗透到正在开设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如在绪论中,渗透新时代的观点教育,让学生准确把握新时代的内涵及其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关系。在第一章第一节中,可以渗透新时代新征程新目标的观点,将“两个百年奋斗目标”与大学生的历史使命与社会责任感教育结合起来。在该章第二节“确立科学的理想信念”中,可以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观点渗透在其中,让学生明白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在今天就是要把思想统一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础上来,学会用习近平的思想指导学习与工作。在第三章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中,渗透“以人民为中心”以及“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观点;在法治教育部分,渗透“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观点。三是重点抓好思政课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十九大精神。如组织学生观看十九大的宣传片,通过党支部开展党员教师与学生联合的新时代、新征程——学习十九大精神知识接力赛;发挥学生理论社团时政协会与礼仪知行协会的作用,组织“高职学生学习十九大精神”抢答赛和“走进新时代”为主题的礼仪学习比赛。

重在实践践行。一是注重造就浓厚的学习氛围,让更多的学生自觉关注和参与十九大精神的学习。如设置十九大精神的学习专栏,开辟网上学习平台。二是注重导向引领,让学生明白我们进入了新的时代,就要有新的思想、新的理念、新的作为,从而增强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政治认同,增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认同。

二、十九大精神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的难点与问题

根据我们对本校学生的调查,发现十九大精神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的难点与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学习宣传不过瘾

十九大之后,全国上下都掀起了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热潮,领导、专家们也纷纷走上讲坛宣讲十九大精神。从报刊、网络、微信显示的材料看,一些专家的解读能够开阔视野,启迪思维,加深对十九大精神尤其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但有些宣讲则处于照本宣科状态,缺乏深刻的解读,也缺乏有见地的理解,让师生听了提不起劲、学不到位。表面上看,虽然进行了学习宣讲,但实际上没有达到应有的学习效果。

(二)困惑诠释不到位

主要集中在学生对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新观点体现出来的困惑与疑虑方面。比如,如何理解新时代?新时代与改革开放初期讲的新时期有何区别?我们进入新时代的主要依据是什么?既然进入了新时代,又如何理解我们依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何认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究竟有多长?又比如,如何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涵,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联系是什么?八个明确与十四个坚持的基本方略的具体内涵是什么?它与四项基本原则中提到的四个坚持又是什么关系?这些理论难点问题不理清,就容易造成人们的思想困惑。

(三)课堂教学难渗透

主要体现在思政课教师对十九大报告中的新观点如何渗透到课程教学中存在一定的困惑与疑虑。十九大之后,原有的教材肯定需要修改,而新教材的出版发行需要一段时间。在新教材未出来之前,如何在旧教材的基础上渗透新的理论观点,需要老师动脑筋,也需要教师在学习理解十九大报告的基础上加以整合,但有的老师却在观望等待,加上教师的学科背景不一、理论功底不一,也会影响到教师对十九大精神的理解,进而影响到内容的整合,影响到课堂教学渗透的效果。特别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与十九大报告中衔接的内容最多,如何对其进行充实调整确实需要下一番功夫。

(四)敏感问题有压力

从政治层面看,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从科技层面看,新时代也是信息化的网络时代,而在互联网十分发达的背景下,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路径明显增加,有关对十九大的报道学生们也能从不同的渠道得到各种信息,这些信息汇聚到一起,有的让人鼓劲,有的则会让学生产生疑虑,甚至提出一些比较敏感的问题,让处于一线的思政课教师不好解答。从学术讨论的角度,教师们在一定的场合固然可以相互切磋探讨,但在课堂上又不能违反政治纪律,解答不好客观上也会导致学习辅导的障碍,从而影响十九大精神的学习效果。

(五)实践践行存疑虑

十八大以来,我国发生的巨大变化让全国人民振奋人心,深受鼓舞,但少数学生对理论、道路、制度与文化不自信的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在一些学生眼中,问题总是比成绩多,困难总比成功多,因而对国家的发展始终不抱乐观态度。如有的学生认为腐败不可能根绝,掌权的人不可能不出腐败。因而对根除腐败缺乏信心,对未来的发展也不抱乐观态度。根据我们最近对大学生的问卷调查也发现,85.5%的学生对十九大制定的“未来三十年”的发展目标充满信心,但也有12.2%的学生选择“说不清楚”,还有2.3%的学生则持否定态度。虽然人数不多,但也说明确实有少数学生对国家的发展还是存在某种疑虑。四个不自信问题的解决,还需要下功夫。

三、十九大精神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的策略思考

从上述问题与难点看,做好十九大精神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的工作,需要讲究策略、扎实推进。在学习宣传中,要做到四个突出。

(一)学习方式要突出对象差异

要考虑对象的接受能力与理论基础,分类型采取不同的方式组织学习宣讲活动。即使是大学生,也要根据不同类型的高校采取不同的方式分类型推进。对层次较高的学生尤其是文科学生,理论宣讲的深度肯定要比层次较低的学生要高一些。比如,对以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为主的高职院校尤其是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重点不在于理论宣讲,而在于宣传了解,在于鼓劲、凝力。应更多地通过组织如“学生眼中的十九大”“新闻十分钟”等接地气的学习与实践活动,严谨生动地开展学习宣传,让学生在实践参与中了解十九大的基本精神、主要成果、深刻意义及十九大提出的新思想、新举措,进一步把广大师生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来。

(二)宣讲内容要突出精炼实效

信息化时代网络媒体的广泛运用,使大学生接受的信息多了,见识也广了,也使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给思政课教学一个启示,就是教学内容要精炼管用,要珍惜时间,紧扣中心,抓住重点、难点,在有限的时间内尽量让学生接收到更多的信息,获得更多的收获。因此,理论宣讲的授课方式要适应网络时代的变化,要学会有效整合内容,突出针对性与实效性。以高职院校为例,重点是让高职学生把握三个要点:一是我们进入了新时代,踏上了新征程,有了新目标;二是实现新目标必须用习近平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三是高职学生也是新时代实现中国梦的见证者、接力者和实践者,民族复兴,重任在肩,责无旁贷。因此,要充分认识自身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肩负的重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增强“四个自信”,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事业中,勇做时代的弄潮儿。

(三)理论解读要突出解疑释惑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同于中小学的德育课的地方,就在于它是政治理论课,不仅具有政治性,更有理论性,也就是学理性。要让大学生真正从理论观点的宣讲中明白一些道理,消除思想上的糊涂认识,起到解疑释惑的效果。但一些思政课教师只讲观点不做诠释,更不讲为什么,对一些疑难问题采取绕道走甚至干脆不讲的态度,让学生感到政治课抽象难懂,提不起兴趣。因此,思政课教师不仅要讲是什么,更要讲清为什么。在理论诠释上要理直气壮、旗帜鲜明,敢于对疑难问题亮剑,敢于刺刀见红,善于用故事、用案例、用数据、用图表、用视频来释疑解惑。

(四)课程教学要突出观点渗透

确保十九大精神进课堂进头脑,最基本是做好课程教学的观点渗透工作。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为例,第一章要渗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观点及党的初心与历史使命和四个伟大斗争的观点,讲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是一脉相承又不断创新的关系。第四章要渗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观点,将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改革开放的前期实践结合,让学生明白进入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的逻辑推进。第五章要渗透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以及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的观点和基本方略的观点,让学生明白必须牢牢把握这个国情,立足这个最大实际。第六章要渗透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观点。第七章要渗透“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以及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观点。第八章的内容最多,在原有总布局理论的基础上不仅要渗透坚持新发展理念的观点,还要渗透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点。第九章要渗透把维护中央对特别行政区的全面管治权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有机结合,确保“一国两制”实践不变形、不走样的观点。第十章要渗透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观点。第十一章要渗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和“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的观点。第十二章要渗透“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和“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的观点,让学生明确“伟大的事业必须由坚强的党来领导”,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

[1]陈宝生.坚定不移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N].光明日报,2017-11-13(6).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猜你喜欢
观点思政特色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特色种植促增收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观点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业内观点
新锐观点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