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润萍
(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225)
“互联网+”时代正迅猛地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这一新业态颠覆了传统,将互联网与各行各业有机深度融合,进行重构创新、升级换代,使传统行业变得智能化和数据化。而“互联网+党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并有待进一步开发和探索的重要领域,它是党建信息化的高级阶段,也是党建信息化的飞跃和拓展。这一新的党建模式不仅能有效提高党建工作的效率,降低党建工作成本,有效破解各类党建难题,实现党建工作的创新和科学发展,而且有利于增加党组织活动的灵活多样性,提高广大党员的参与积极性,有效提升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当前,民办高职院校要努力把握“互联网+”给党建工作带来的机遇和发展,努力克服在推进“互联网+党建”有机融合的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阻力,通过构建良好的“互联网+党建”运行机制从而优化网络党建工作,不断提高民办高职院校的党建信息化水平。
随着“互联网+”的工作和价值理念逐渐渗透至高校党建工作者的头脑,很多高校党委领导都已意识到这种新工具和新手段即将带来的巨大价值,对于不可逆的先进技术和党建新模式的到来只能顺应趋势,而不能固步自封、抗拒抵制。据了解,民办高职院校的大部分党建工作者在党建信息化的认同和意识上都有所增强,并且有意识地借助网络来开展党建工作,但往往对互联网的应用水平及与党建工作的融合方式有限,还停留在党建信息化的低层次阶段,即Web2.0时代甚至Web1.0时代。具体表现为:利用互联网上传发布通知、宣传教育资料,实行党务公开,利用网络进行远程教育等;而在其他方面如利用互联网加强党群干部互动、沟通交流以及利用移动网络技术开展党建工作,对党员进行考核评价,党内民主决策等方面却尚未开发或融合有限。一方面,民办高职院校党建工作者虽然意识到“互联网+党建”的重要性,但往往在党建工作中存在敷衍心态,不愿花过多心思突破和改变,依然沿用传统的管理思维和模式,党建工作方法单一而陈旧,在信息化进程中显得被动和无为;另一方面,民办高职院校大部分党建工作者对于“互联网+党建”这一党建模式缺乏足够的信心和耐心,在接受先进技术和新的工作模式的转变等方面的思想准备不足,内心不够坚定,因不了解操作流程,不熟悉网络技术且担心程序繁琐等问题,导致一些党建工作者存在各种顾虑和迟疑,从而制约着党建信息化的步伐。这也是网络党建工作在民办高职院校停滞不前的重要原因。
完备的网络设施和网络平台是“互联网+党建”开展和实施的前提条件。目前,公办高校基本上都配备了较为完善的网络设施,在宿舍、教室、图书馆等地方均覆盖了无线网络,为开展网络党建、服务移动终端提供了便利和条件。但民办高职院校在这方面相对滞后,不管是无线网络的覆盖面还是网络设备和平台的建设都比较薄弱。经对广州市多所民办高职院校的党建网站进行点击查看,并与部分民办高校的基层党支部书记进行交流访谈,发现目前民办高职院校基本上已建立了专门化的网络党建窗口,包括学校官网上的“党建工作”专栏或者隶属院系部门的“党团建设”板块等,其网络党建平台架构初具雏形,但从网页设计和网站资源及特色创新来看并不理想,网页设计形式单一,缺乏生机,动漫视频及链接等内容较少;网站资源大而不实,栏目板块面面俱到但里边却空洞无物,有些只是搭建个框架而缺乏具体内容或长期没有更新,无人管理也无人问津;在创新和特色方面基本没有太多亮点,大部分都是模仿和“依葫芦画瓢”照搬复制。
“互联网+党建”所倡导和指向的目标是将互联网的优势有效渗透和融合到党建工作中,使两者有机结合,实现“智能党建”“高效党建”,而不是让网络党建取代传统党建或者各自为阵、互相割裂。当前,民办高职院校在线上线下、网络党建和传统党建的相互融合、有机互补的程度有待提升。一方面,线下党建思维和模式严重固化,难以突破和创新。据调查,很多民办高校在开展各类党支部活动和宣传教育党的理论政策方针时,依然采取传统的党建模式,如“三会一课”,以会议居多,开会形式单一,内容枯燥,党员抵触心理强烈,参与热情低,参会党员人数少,基本走形式,导致党建工作效果差。而另一方面,线上党建效果不理想,缺乏亮点和吸引力。党建类网站格调单一、陈旧传统而缺乏创意;网络平台上的党员及党组织之间缺乏有效互动,点击率不高,宣传教育效果不明显。线上线下两者之间没有形成互补融合,没有真正发挥传统党建的基础保障作用和网络党建的创新拓展作用。
“互联网+党建”工作的开展离不开网络党建队伍的主导和驱动力量,也离不开网络主体的积极参与和互动。首先,民办高职院校党建队伍人数本身就很少且大多身兼多职,负责网站建设和维护管理网络的党建团队存在很大的空缺,网络党建人员基本上以兼职为主,有的具备政治理论素养却不熟悉互联网阵地,缺乏互联网思维;有的熟悉网络技术但却不熟悉党建知识或不具备基本的政治素养。因而在进行党建网站设计、打造党建网络平台时显得捉襟见肘,不能很好地利用互联网创造性地开展党建工作。其次,民办高职院校学生作为网络党建的主体力量,他们的文化素养和知识基础薄弱,对党的理论知识掌握不足,参与网络党建的热情和积极性不高,自主性不强,无法有效参与和推动网络党建工作的开展。
民办高职院校之所以在党建信息化的过程中停滞不前、收效甚微,除了整体大环境下全国党建网络统一体的缺位和对于党建模式升级换代催生出的新业态未能及时适应和调整的原因,还面临其他很多难题和困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互联网+党建”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组织领导、队伍人员、设施设备、制度建设、工作动力等各个方面加以保障才能顺利推进。其中“谁来领导组织”,是否形成一套有效的自上而下的合理规划和统筹;“如何开展”,党建思路是否清晰,这是保证“互联网+党建”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条件,否则就会陷入无人牵头、无人指挥的局面。“互联网+党建”工作一旦缺乏远景规划的顶层设计,就会变得无所遵循、无从下手。目前,民办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统一由党委指挥,党委在学院中处于政治核心地位,而学校中的重大问题和决策的最终决定权在董事会,党委的权力非常有限,且很多时候其政治核心作用有可能被淡化。在这种特殊的领导体制下,党委要集中各方力量办成一件大事必然会面临很大的阻力。因而,很多民办高职院校目前在“互联网+党建”工作中基本上没有系统的整体规划,没有制度化的监督约束,网络党建工作变得零零碎碎,毫无遵循,开展工作思路不清,没有形成可靠的领导保障机制。
网络作为一种新的通信技术要发挥作用,需要服务器、光缆、交换器、电脑终端等物质产品与其配套,还需要一定的软件支持,而且网络建成后还需要维护与管理,需要继续开发新软件,需要更新与升级网络设备,这些都决定了高校网络党建工作是一项高投入的工程。因此,“互联网+党建”工作的开展需要大量的人财物的前期投入,保证软硬件设施建设达到一定的标准,才能真正盘活和落实网络党建工作。而目前,民办高职院校在软硬件建设方面存在很大的不足。首先,硬件环境不理想,作为自主办学主体,民办高职院校在资金和技术支持上不能充分保证;其次,软件建设和管理力度不够,包括网络党建队伍、网络文化、网络信息资源、网络产品创作等都不是立竿见影能够解决的问题。
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其技术发展的动向向着无限可能延伸。随着互联网与党建工作的融合逐渐加深,目前,“互联网+党建”工作实际上经历了“网页时代的互联网党建”“微时代的互联网党建”“移动终端时代的互联网党建”“云时代的互联网党建”四个演变阶段的发展历程。而今,“互联网+党建”正向云时代迈进。当下,民办高职院校党务工作者对“互联网+党建”的认知是模糊浅显的,缺乏整体认知把握,未能参透其实质内涵,在“互联网+党建”的发展变迁中没有前瞻性的规划,描述不出清晰的“路线图”,难以实现网络党建工作的进阶升级。加上在同类院校中可借鉴的“互联网+党建”模式也是少之又少,所以大多情况下只能跟风随众盲目地开展党建工作。也因此,网络党建的效果并不理想:网页无特色、休眠式的“僵尸公众号”和APP、空壳网站、“零更新”等现象折射出当前部分高校网络党建工作的虚浮和表浅。
“互联网+党建”工作涉及面广、技术难度大,需要党委各职能部门及网络管理单位能够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权责清晰、责任到位的组织领导体系和监管实施机制,保证在党建工作中能够形成“一盘棋”局面。一是制定目标和标准。为保证网络党建工作有序进行,党委应做好全局的规划和统筹,明确分工和责任,制定科学合理的网络党建标准,循序渐进地推动网络党建工作上台阶。二是做好沟通和协调。党委要协调好学校党政中心工作与党建工作的关系,定期与董事会进行沟通和交流,向其做好解释和汇报,以期获得董事会的支持和采纳,从而加大对党建工作人员、资金、技术等的投入和支持,充分发挥政治引领作用。三是整合力量进行分工。要建立党委组织部门牵头,各级党组织、党务工作人员、网络技术人员负责具体实施,各院系部门齐抓共管的网络党建工作机制。
民办高校党政领导和各级党组织应根据党建工作的需要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通过建章立制,明确各自职责,同时做好网络党建工作的发展规划和经费预算,成立网络党建工作小组,对学校的党建网站建设、网页设计、网络平台的管理和技术维护等工作进行细化分工,落实到每个工作主体,形成以专职党务部门和工作者为主体,以教师学生党员为骨干,以数字化网络技术为支撑的网络党建组织体系。
新的“互联网+党建”平台的建设、党建APP、微信公众号、网络党校等项目的开发和管理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没有基本的资金、人员、技术的保障,很难将互联网技术与党建工作高度融合,网络党建阵地就无从开凿。首先,完善制度保障。民办高职院校应顺应新媒体的发展要求,加大对“互联网+党建”项目的投入,将此项目经费支出纳入到年度整体财政预算中,从制度上加以保障。其次,配备高水平团队。只有专业化的党建队伍团队才能保证“互联网+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高职院校应有目的地引进一批优秀的复合型人才队伍,通过严格的选拨、审核、培训,创建一支兼具政治理论素养和信息技术才能的党建团队。尤其要充分发挥广大学生党员的潜力和优势,将那些具有较强互联网思维和网络技术的人才挖掘出来,调动他们为学校的网络党建出谋出力,锻炼其实践能力,提升其思想觉悟。
“互联网+党建”作为一种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形态,是互联网技术高度发展的产物,它标志着“指尖上的党建”时代正在来临,各大高校必须认清趋势,紧跟形势,加强协同与合作,共同迎接这一新的党建模式的到来。目前,很多高校在网络党建这一领域的探索实践还没有较大突破,依然属于较低“版本”的传统网络党建范畴,如以网站网页为载体的“一页通”、以党员信息管理系统为载体的“一机通”等,但这些还远没能挖掘“互联网+”的价值,从传播学的角度看其党建效果稍显落后,未能产生真正的传播效应。因此,要使网络党建能够升级换代,就必须加强协同创新,整合高校资源,避免关起门搞建设或者各自为政。民办高职院校可以加强与其他高校间的合作,利用各自优势成立“互联网+党建”联盟或网络党建联盟。可以单位建成全省高校“互联网+党建”联盟,也可先进行试点,几所院校达成共识进行资源整合开展探索和实践,然后进行总结推广。从形式上看,可以采取“党建云”形式或者建立党建APP,其内容涉及理论学习、信息管理、交流互动、资源共享、党务管理、新闻发布等,通过联盟统一规划管理,逐步探索适合高校党建的互联网平台,从而真正实现“智慧党建”,提升党建工作的信息化水平。
[1]柳俊丰,刘彬.“互联网+党建”的发展历程、现实困境及推进策略[J].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2016(5):97-100.
[2]刘红凛.党建信息化的发展进程与“互联网+党建”[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6(1):34-40.
[3]刘佳.独立学院网络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
[4]曹君.开展“网络党建”创新党建工作方式[J].探求,2005(2):4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