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及其转换理路

2018-01-29 06:40张雅楠陈春燕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7期
关键词:理论课话语理论

张雅楠,陈春燕

(长春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效性直接关乎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巩固与提升,是帮助大学生树立“四个自信”的着力点和突破口。但在全球化、信息化和网络化日趋交替共振的今天,文化多样性、价值取向多元化和社会思潮多元化等无不一一冲击着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这无疑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不置可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提高有赖于话语体系的转换。因此,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创新与转型刻不容缓。

一、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转换的价值维度

(一)是掌握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的迫切要求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社会思潮和意识形态之间的斗争愈演愈烈,高校作为思想文化、价值观念和各类意识形态交锋的主战场和前沿阵地,也成为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据点。另外,当代大学生还处于思想道德建设的初级阶段,极易受到各种非主流声音的影响,然而通过构建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转型,有利于潜移默化地使大学生接受和认同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提高自身的辨别思维能力和批判能力,使其成为巩固和掌握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的践行者。

(二)是增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国际影响力的必然要求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是中国话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创新和转型就是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话语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话语的有机结合,是中国故事、中国精神和中国声音的重要体现。显然,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转换有助于塑造中国在国际社会当中的美好形象,增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在国际社会当中的辐射力和影响力,提升国际地位,让中国话语掷地有声。

(三)是提升大学生“四个自信”的现实要求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深化对中国梦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识的重要阵地。在新时代,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创新和转型,就是运用容易被大学生所接受的、通俗易懂的、深入浅出的话语来回应大学生所关切的社会现实问题和理论问题,彻底让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话语和中国道路以及中国精神入脑、入心,增强大学生的理论认同、政治认同和情感认同,旨在最终以话语体系建设来提升大学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逻辑要义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是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话语为基础,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文本话语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话语两个方面。

思想政治教育文本话语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基础部分,也是核心部分,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意识形态性特征,主要包括经典作家话语、政策文件话语、学术研究话语和传统文化话语几方面内容。经典作家话语是指马克思、恩格斯以及其他经典作家的观点和思想,实质上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政策文件话语主要是指党和国家在各个时期的重要方针、政策和纲领性文件以及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讲话;学术研究话语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重要内容,主要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动态和所取得的重要价值成果,主要包括一些新的话语理念和话语范畴;传统文化话语主要是指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当中的优秀成果,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历史性特征,其中所蕴含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在今天仍有极大的时代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话语主要是指社会实践话语,通俗来讲,也就是指教材讲授话语。这种话语不是简单的照本宣科,而是具有现实针对性和问题意识,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过程当中总结出来的实践话语,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教学的重要成果。

三、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转换理路

(一)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蕴话语底气

思想政治理论课“言之有物”是基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生成的直接力量,一方面,其对话语内容的掌握应当上升到“全”“深”“实”的高度,即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脉络要有系统而整体的把握,要熟练掌握和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流话语和与哲学社会科学相关的学术话语;二是要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到实际问题当中,辩证地看待和解决实际情况,为实现话语体系的转换提供表层基础。另一方面,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带头人可以通过申请专项课题和拓宽项目渠道来深化理论研究,培养学科青年教师以强化学科团队的整体科研能力。其次,对现实社会问题的回应是学科理论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当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指导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谋求真理和发展真理,为实现话语体系的转换提供深层基础,蕴话语底气。

(二)观照社会现实热点,涵话语思维

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内容聚焦社会问题更有利于“言之有物”。首先,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对于哲学社会科学其他学科来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特征。这从本质上来讲,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话语能够有效地回应社会现实问题,尤其是对于社会敏感问题要勇于发声和有效发声,运用符合大学生语言表达特点的具有趣味性的、语言引导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立场和观点来理性地认识和分析社会现实热点问题。其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环节中应当注意强化问题意识,以社会现实问题为导向,以热点反观理论,提高大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视度和关注度,为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新范式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关切学生利益诉求,解话语霸权

思想政治理论课“动之以情”是关键。随着社会经济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学生自身的民主意识和权利意识逐渐增强,思想意识也处在动态变化之中,而且其利益诉求的内容也呈多样化的趋势发展。鉴于此,高校应及时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迎合大学生的精神需求,注重情感关怀。这就要求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者注重话语间性,适当下放话语权,关切学生的利益诉求,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上创建互动式的教学模式,解话语霸权,让学生的愿望和呼声得以有效地表达出来,以便于思想政治教育者搜集学生的利益诉求点,把握思想新动态。

(四)实现微传播与主渠道融合,搭话语桥梁

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信息化时代,微传播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当今流行的新兴网络媒介软件——微博、微信、抖音等,在极大程度上改变了当代大学生的表达方式和思维方式。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角度看,如果将微传播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合,将有效改变思想政治理论课疏离于大学生现实生活的状态,提高亲和力。因此,一方面,高校应当开设属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网站,创建符合时代特色的特色本块,契合社会现实热点,设置网络话语议题,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力度;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者不仅是内容的传播者,同时也是内容的创造者,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当创造便于在微博、微信引起转发、评论的内容,例如,在国庆节期间,可以举办一些活动,以话剧、征文的形式来鼓励同学们踊跃参与,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这种将生动形象的作品和活动嵌入主渠道教学的过程的举措,将潜移默化地使大学生主动认同和接受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从而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

猜你喜欢
理论课话语理论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研究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
“那什么”的话语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