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会计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会计课程改革对策研究

2018-01-29 06:25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8年10期
关键词:会计专业实训职业

(天津滨海职业学院,天津 300451)

我国的高职会计教育,为国家输送了大量的技术技能型会计人才,但是随着普通高校的扩招,高职的生源质量在急剧下降,因此高职会计教育面临很严峻的考验,在现有的条件下,如何提高高职学生的会计职业能力,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是会计专业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会计职业能力的概念

会计职业能力包含有两方面:会计专业能力,是与会计工作岗位密切相关的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这种能力虽与会计职业岗位关系密切,但可以迁移、延伸到其他不同职业领域。

会计专业能力是指能够熟练地运用所学的会计专业知识、素养和经验进行会计工作岗位上会计实务的处理;能对企业日常发生的会计事项进行分析、处理、记录,并能根据现行的会计准则进行处理,及时的在会计报告中做出判断和决策。

会计方法能力是指从事会计工作岗位所必须具备的不断学习或获取新知识、技能、新方法的能力。具备了会计方法能力,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工作技能就会在学习中不能提升。

会计社会能力是指会计人员在从事会计岗位工作活动过程中,与他人交往、共同协作,完成某特定任务必备的能力。社会能力是每个人在社会上基本的生存和发展能力,是职业能力的核心,同时也是会计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二、影响高职会计职业能力培养的因素

(一)对职业能力的含义理解有偏差

很多高职院校认为只有学生的实践技能提高,职业能力就随之增强,把实践技能与职业能力等同。因此,在培养学生过程中,重点强调学生的专业能力,忽视了会计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比如人际交往能力、沟通能力、抗挫折能力等等。据相关企业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吃苦耐劳精神、责任心、意志承受力等等更欣赏。因此,高等职业学校应该正确的理解职业能力的内涵,重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使他们能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

(二)学生个人因素

受遗传条件的影响,每个学生的先天素质、兴趣、性格等都不同,先天素质是后天能力发展的前提条件,能力的发展首先依赖于它,当然能力的发展与后天学生的受教育环境、受教育的程度、个人掌握知识的方式方法等都有很大关系,还有他的思维方式都会影响能力的发展。心理因素对能力的发展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心理健康的人,就会拓宽他的思维方式,想法越多,能力的提高就会越快。另外,良好的学习方法对能力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良好的学习方法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拙劣的方法会影响才能的正常发挥。

(三)师资因素

目前,随着科技的发展,人才对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人才离不开学校的精心培育,影响学校人才的质量的关键因素在于教师,要想培养职业能力强的学生,如果没有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不强的教师,一切都是纸上谈兵。

(四)实践与环境因素

任何实践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是在职业的环境下才能得以实现,教学环境越接近实际工作环境即职业环境,对培养学生的适应工作岗位的能力越有效,因此,作为职业能力训练的场所比如实训室、活动室、实验室等等,对高职院校来说是必须具备的。

三、目前高职院校学生会计职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不符合

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技能专业技术性人才。最初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根据普通高等本科院校的课程模式以及教学体系沿袭而来,专业理论知识系统、有深度,教师在讲授课程的过程中,主要方式是满堂灌输,因此从相关本科院校沿袭过来的这种课程模式是不适合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的实现,由于高职学生学习能力较差,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既学不好理论知识,同时缺乏实践技能的培养。

2.理论学习与实践脱节

当前,随着高职的发展,所有高职院校开始重视实践课程教学,实践课时比例在不断提高,但由于学院经费不足的原因,实训室的建设不到位,会计模拟实验室的软件系统不符合当今企业的需求,另外,会计专业学生去企业实习,学校以及企业监管不到位,很多学生在实习阶段放任自流,学生实习的随意性较大,有的企业不会把重要的会计实习岗位分配给即将毕业的学生,这样导致实习达不到真正的效果。

(二)会计课程的教学,没有真正的实现学生的主体化

会计课程,是操作性、实践性强的课程,高职会计专业要想达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就要践行“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保证教学过程的实践性、职业性。然而,很多高职会计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过多的重视教师的主体性,“以教师为中心”观念依然存在,“满堂灌”的教学形式依然存在,因此,高职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树立“学生为中心,学生为主体”的意识,让学生在“做中学”,真正的提高学生的会计职业能力。

(三)课程的考核不科学,不能体现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考核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课程的考核方式不科学,注重对理论知识的考核,而不能充分体现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考核。比如《基础会计》课程的考核目前还停留在对会计分录编制的基础上,而没有考察学生实际做账的能力;再比如《会计电算化》的考核只停留在理论考核和过程考核,没有真正的实现电算化的无纸化考试。

四、会计专业课程改革举措

(一)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是检验理论的唯一途径,实践教学是更深刻理解理论知识并把理论知识更好的运用到实践中的唯一途径。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实践教学是通过课堂练习、实训环节,顶岗实习环节等形式实现的。实践教学效果的好与坏,直接影响高职学院学生的培养质量,影响他们的职业能力。

1.两项保障

(1)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指挥者,是学校发展的重要因素。只有高水平的老师,才有可能教出优秀的学生,因此,作为高职院校,随着社会经济以及环境的巨大变化,高职生源质量急剧下降的条件下,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式已经不能适应这种形式的转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改变课堂的教学模式和内容,作为学院,要多选派教师不断学习进修,提高教学水平和课程的教学改革。其次,为了在日常教学中提高高职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学校要与相关企业加深合作范围,建立紧密日常联系,要经常选派教师去合作企业进行顶岗实践,了解企业目前真正的运行模式和环境,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学校可以聘请企业老师与在校老师进行交流,为学生做讲座,上课等等。

(2)逐步加强与相关企业的合作,更加完善校内实训条件。首先,营造与企业相近的工作环境。购置满足各个企业都要用到的凭证、账簿、报表等,购置会计专用的工作器具,悬挂会计从业人员的工作规范指示语。其次,在实训教学课程开展之前,教师应该准备好上课所用的很多资料,比如正确凭证和错误的凭证,这有助于加强学生寻找错误的能力,通过这样的对比,教育学生在会计工作过程中,严格遵守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比如财务管理课程项目筹资内容的讲授,教师要提前准备好各公司案例,让学生分小组一起分析讨论不同的筹资方案以及优缺点,提高学生对会计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在实训开展过程中,可以采取让学生们互相交换会计核算材料的方法,互相监督在会计核算过程产生的错误,培养学生会计监督的能力;第三,实训的材料可以以某家原型企业作为学习的典范,该企业应该会计机构健全、核算材料齐全、业务处理规范。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编写企业连续近一年发生日常业务来往事项,方便学生做好月度、季度、年度的结账工作。

2.逐步深入

(1)对企业的感性认识。在学习会计专业课之前,先带领学生去企业参观,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对企业发生的业务来往产生的会计资料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让学生喜欢上自己将来要从事的工作,从而更好的学习会计实务理论知识。

(2)学习中间的实训调查。单项目实训:首先要求学生去学习专业课程中的每一门课程,每项业务的理论实务处理,然后再进行实训,理论与实训结合,这样教学效果比较显著,学生就会掌握所学的理论并能与实践密切结合。例如,基础会计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习完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的会计分录,我们可以让学生对企业的现金管理、银行存款日记账发生的情况的登记进行实际操作培训。在该项业务全部完成以后,对该项目涉及的全部技能再次综合实操,从而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该项目会计业务能力系统的认识和掌握。

综合实训:学完所有财务会计实务课程后,教师可组织学生对企业近一年发生的经济账目,业务往来会计实务进行综合实训。在实训过程中,根据企业会计的实际工作流程,让学生在不同的会计岗位任职,体验不同会计工作岗位企业核算的过程,这样的综合实训与企业的工作情形更接近,也让学生更好的领会不同会计岗位之间的内部控制关系,如何在各岗位之间进行会计业务的交接和传递。在此过程中,学生成为企业真正的员工,更好的体会会计工作。

社会调查:给学生布置寒暑假作业,让他们利用业余时间走访企业,并对会计相关企业进行社会调查,调查结束后根据自己对企业的认识,自己的体会撰写调查报告,锻炼学生与企业沟通、观察和文字书写能力。

(3)就业前的顶岗实习。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学生在大三阶段去专业对口企业参与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的过程,在实习过程中,综合应用在校学习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通过实习,学生真正投入到企业具体的工作中,企业师傅指导学生,利于学生正确认识和解决企业的正常业务,解决学生的瓶颈问题。企业实习结束后,实习学生根据在正常企业的实习情况及心得体会编制相关的报告。由企业老师给出实习评价,学校结合学生在学校和企业各个方面的表现情况给出最终的实习成绩。

(二)改善教学方法

1.案例教学法

案例是指发生于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典型的实例,是对真实生产或生活的浓缩和再现,因此案例的真实性,能使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更好地与实践对接,案例教学法,将会计理论知识与实际的工作案例有机的结合,使学生学有所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老师传递的知识,案例教学法,老师和学生之间可以围绕案例进行更多的交流,让学生主动的思维、分析,老师也可以更好的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从而更好的对学生进行引导,同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很好的调动和激发起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分析能力,主动探索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的都得到了极好的锻炼,从而更好的提升学生的会计职业能力。

2.项目教学法

在进行基础会计课程项目的设计中,以实际会计工作过程为主要线索,并对教材内容进行有效的整合,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有效实现理论知识的巧妙运用,提高学生学习接纳新知识的能力。

比如,在会计凭证这一子项目模块中,通过设计使学生根据所学到的理论知识的对原始凭证进行识别、审核,并根据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审核记账凭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要学会对错误的凭证进行更正。在会计账簿这一子项目模块,通过设计要使学生能利用理论知识进行账簿的建立,登记日记账、明细账、总账,并能对账,结账以及更正错账。在财产清查子项目模块,要使学生对货币资金、实物资产、债权债务等不同种类的财产进行清查。在会计报表模块,要使学生会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并会对这些会计档案进行装订和保管。

3.情境教学法

在情境教学中,教师通过有目的创造形象、生动的情境,使学生能身临其境感受氛围,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理论知识点,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在会计专业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学院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建立实训基地,模拟企业的财务部门,以及银行、税务、审计等相关职能部门,让学生首先感受这种工作氛围。教师可以对同学进行角色分配,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比如财务总监,出纳、会计稽核等一系列与会计工作相关的不同岗位人物。这样的课堂形象、生动,极大调动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让学生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下,完成不同岗位的工作,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有效结合,提高学生实际操作技能。

(三)改革会计课程考核模式,注重职业能力考核

第一,在考核内容上对于实践性较强的会计专业课程,在考核内容上要缩减理论知识的比例,加大技能考核的比例,比如财务会计课程,在考试的时候,可以引入仿真的原始凭证,依据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表等任务,考核学生对凭证的填制、审核,账簿登记以及报表编制等会计实务的操作,而不只是描述一段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文字,要求学生仅仅会编制会计分录。

第二,改革考核形式。可以变笔试考核为模拟任务演练。任务演练是针对某项经济业务或是会计工作岗位技能训练以及会计岗前综合训练等实践教学进行的小组模拟实际会计工作的演练,对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工作态度、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另外也可以采用大作业比如课程设计的方式考核。同学们自由组合成小组,由教师布置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发放简单的案例材料,让同学们对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再由小组同学上台为大家讲解,根据大家表现来确定最终成绩。比如财务报表分析课程,老师布置任务,让同学们搜集某公司的财务资料,然后对公司财务报表进行分析,并撰写财务分析报告。这种考核,能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同时也能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

猜你喜欢
会计专业实训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全国一流本科会计专业建设研讨会成功召开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关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1+X证书”制度的思考
职业写作
高职会计专业英语教学中ESP理论的应用研究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我爱的职业
会计专业税法课程教学中角色扮演法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