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昱倩
(天津市第一商业学校,天津 300180)
微课是一种短小精练、针对性较强的视频文件,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个性化的平台,学生借助终端设备就能展开学习。 对于中职学生来说,他们喜爱新鲜好玩的事物,喜欢紧跟潮流,喜欢移动阅读,这些特点由他们的年龄特点和性格特点决定。 而中职学生的学习基础较弱,引入微课学习模式,正好让中职学生有可以自主学习、针对学习的机会, 实现对自己欠缺的知识或感兴趣的知识的实时学习。微课也能提高中职数学课堂的教与学的有效性,使数学学习变得高效、有趣。
新课程改革下,在信息化教学中将微课引入数学课堂教学,契合了如下学习理论与教育思想:
1. 终身学习理论
在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科技信息化不断更新与发展,学生掌握的知识也随之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 教育对新知识的不懈追求,学生需要实现终身学习,提升自身的精神与物质需求。微课站在学习者的角度进行设计,学习模式灵活多样,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学习的目的性和动机性也随之增强,进而学以致用。
2. 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基于原有知识和能力,在一定的学习情境和辅助方式下,学生可以利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不断提高完善自身知识与能力。 这种学习观点契合了微课的教学模式,学生通过媒介获取知识,开发者精心创设情境,呈现真实的实验情境、生活情境, 或依托 PPT课程呈现,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实践分析,达到知识的有效构建。
1.录屏式微课
录屏式微课又称作 PPT式微课,由文字、图像、图片及影音频组成,一般为自动播放模式,有教师的讲述和点评, 附带 PPT的变换呈现,如同真实的课堂,将 PPT针对重难点划分,针对性讲解相关内容。 一般时间为10分钟内。录屏式微课即借助录屏软件将 使用PPT上课的过程录下来,借助录屏软件、 PPT课件、视频录像、耳麦、电脑等工具完成, 录制演示和讲解过程,辅助录音与字幕。教师对PPT课件进行知识讲解和实时软件录制形成素材。
2. 摄像式微课
这种微课形式弥补了 PPT微课文字和内容不宜过多的缺陷,教师选择相应的主题,提前设计教学过程,依据模块化的教学内容展开拍摄,后期剪辑转换而形成。摄像式微课拍摄的内容是真实的情境,包括实验情境、活动情境和生活情境等,采用外部视频摄像方式制作,首先选定微课主题,形成教学提纲,其次展开教学,拍摄下来,之后制作,编辑与美化。文本创作与PPT式微课一致。
数学教学中理论概念性和抽象性的内容较多,需借助信息化手段呈现,如音频、视频、动画等形式。因此,利用微课模式将这些材料集中组合起来,借助教师的点拨,为学生创造直观的学习氛围。
如 “点、线、圆分别与圆的位置关系”知识的学习,可以通过flash动画的形式来体现。这些具有动态变换的知识,微课的动态呈现能展现出易学的效果。点与圆的联系,将一个动态的点从很远处逐步演变,逐步靠近圆,学生观察过程发现, 先是点在圆在,再是点在圆上,之后是点在圆内,逐步的靠近再远离。 学生从动态演示中发现了点、直线、圆分别与圆的位置关系有几种,深化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运用。 “测量大树的高度”相关知识,可以通过制作微视频,借助摄像式微课,展现出运用“相似三角形”解决数学实际应用问题的过程,引导学生课下自主实践,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与素养。
中职数学教师在知识、能力层面上并不能尽善尽美,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中职数学教师需要具备更加全面而丰富的数学知识,且需要掌握更综合的能力,也应该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教师各自有自己的专长,为了更好的实施数学教学,教师可以将自身比较擅长的内容制作成专题微课,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还能实现教师间的教学相长。
如一部分教师对“函数”模块知识有较好的了解和学习方法,有的又对“圆”的相关有自己的见解和认识, 还有的对“空间几何”知识了解深刻,或对“概率”知识见解独特。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制作微课,作为新手教师的信息化辅助,也能在教师间共享与学习、点评。微课教学是对课堂教学的精选与拓展过程。教师将自己的领悟、见解融合到教学微课中,其他教师可以通过观摩学习,加强对知识与教学方法、教学思路的理解,进而提升中职数学教师专业业务水平。
中职学校通常班级学生人数较多,学生间在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方面差异较大,现有的课堂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微课融入教学模式契合了新课程改革的思想,契合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主体,进而关注学生自身个性化需求。学生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实施针对性、碎片化、个性化的学习, 点击选择的内容,就可以进行微课观看、阅读,学习想学的知识。
部分中职学生由于自身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较弱,不爱学习数学,或因为性格腼腆不爱交流。 而微课提供给学生自主选择,在线学习的机会,也提供了在线互动交流的机会。 学生阅读与观看微课内容后,在留言板上交流。当然,不可能完全利用信息化手段实施教学,教师应该针对某个知识点,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发展学生间的友谊,提升社会生活能力,也实现高效的学习目标。
探究类微课是基于以学生为本,激励学生交流探究、协作互助的一种小组学习方式。在微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主要以组织、指导与讲解为主。 借助微课内容,学生展开小组合作,在老师的引导下,实施探究实践活动。 可以通过PPT来展示,因为PPT链接网页、表格与文档较为方便,便于学生快速查找学习资源。课程中要做好分组计划,包括组数、小组人数及分,并设计活动框架和小组活动过程记录单, 使每个学生积极参与,责任分工后合作互动,达到实践探究目标。
如组织“丢弃了多少塑料袋”探究活动,基于该活动进而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微课呈现活动内容、活动方法与实施策略,并展现出活动过程记录表格。 在微课的方法提示下,学生展开活动探究,依循着从微课中学习的方法和自己的生活经验,从这几个方面出发: 活动一:记录学生家里每周会丢弃多少塑料袋,计算平均数得出每天丢弃的数量,再计算全班同学家里一年会丢弃多少塑料袋, 如果将它们铺开,会占用多大面积的土地; 活动二:了解塑料袋的不同处理方法,及对应的危害,高温焚烧会带来什么危害? 活动三: 塑料袋的优点、起源,给人民带来的白色污染会从哪些方面影响人们的生活。 活动四: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还给自然一片明镜的土地。 在学生学习微课后,组织学生深入到生活实践中,展开合作探究,契合生活实际,探寻与学生息息相关的问题,以培养学生健康生活、学会学习的核心素养,促进全面发展。
专题知识类微课是将某一章节或一节内容中较为关键的部分,通过选择适当内容,突出一些精致而重要的内容。根据班级学生实际的学习进度与掌握情况,筛选出微课内容进行学习。每一章节知识根据知识的重难点,将其分为几个微课主题,如“抽样方法”部分,可以分为“随机抽样” 、“系统抽样”、“分层抽样”这几个部分的微课程。 又如“立体几何” 、“数列及其应用”、“古典概型和几何概型异同点与应用”等都可以制作成数学专题形式,以专题的形式凝炼教材中的经典知识内容,引导学生掌握关键知识点,并进一步拓展与分析。
还可以制作成解题性质的专题微课,“圆与圆位置关系”在实际问题中如何计算和解答呢? 可以借助微课,让学生理清思路、掌握方法,了解两圆心距离和、差计算得出位置关系的结论。微课设计需要以学生能够自学为目标,提供各种教学课件、习题或关键知识点分析内容,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学习能力,进而能够让中职学生进入社会后,更快的适应社会生活和工作岗位。
知识的学习是为了更好的运用。对于中职学生来说,他们毕业后将走向社会的各个工作岗位上,将迎接社会对他们的各方面挑战, 他们需要运用已学知识和自身的良好身心素质,来应对未来的社会和艰难困苦。 只有在教育教学中,关注对学生应用意识、综合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成为会学习、会应用、会解决问题的人,才能提升教育的价值。借助微课程,培养中职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即为有价值高效的教育。 需要将微课教学与传统教学结合起来,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运用知识,引导实践运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如针对“解直角三角形”知识的学习,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深入到生活实践中,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 借助摄像式微课,学生观看微课内容,了解到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广泛,激发了学生自主应用的兴趣。 并掌握了“解直角三角形”应用的具体思路,它主要应用在坡度问题、高度测量、航海问题等问题中,应用过程包括: 先测仰角(俯角),再向前走一定距离(记录下这个距离),之后再测仰角(俯角)。根据两个角和一段距离长度这三个数据量,再画出示意图,运用学习的正弦定理的知识,即可解决实际问题。应用类微课,让学生发现了数学的学习价值,也鼓励学生带着质疑的态度积极思考,在生活实践应用中,不断建构出知识网络,也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应用能力。
微课的制作应该基于短、精的原则,精心选择经典主题,在自主个性化的学习模式下,让学生通过观看微课,进而在短暂的学习时间内,帮助学生疑答解惑,快速高效的学习数学知识。 微课模式顺应了中职数学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方式,让他们在紧跟潮流的情况下,基于移动阅读,完成高效学习。通过微课的理论学习,课下自主实践与互动合作交流,有助于提升数学学习质量。 要注意的是,应该将传统学习模式与微课相互融合,优势互补,利用各自的优势, 进而促进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提升学生学习能力、适应未来岗位工作的能力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