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课+” 教学法在医学人文教学中的应用
——以哈尔滨医科大学“医学社会学”课程为例*

2018-01-29 03:46洋,尹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8年8期
关键词:线下人文医学

付 洋,尹 梅

(哈尔滨医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1,fuyang1985.ok@163.com)

1 “慕课+” 教学法

“慕课+” 教学法是以慕课为基础,辅以线下一种以上教学形式的教学方法。

“慕课”(MOOC),意为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作为一种崭新的在线教育形式,它主要采用短视频的方式呈现学习内容,学生可以在线进行视频学习、提交作业、交流提问、参加考试等[1]。2013年,慕课教育形式传入中国,国内慕课大幅兴起并迅速发展,国内的部分高校开始对其进行研究,着手建立自己的慕课平台。

医学人文是一门医学和人文学的交叉学科,是研究医学与人文关系及从人文观念角度出发对各种医学现象、事件进行思考、总结的学科[2]。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医学人文教学逐渐与网络信息技术实现了有机融合,并取得了有效成果。

1.1 “慕课”教学的特点

“慕课”教学模式正在成为医学人文教育发展的主要驱动力量[3]。“慕课”教学以其大规模、共享性、开放性等特点也在悄然改变着当今的医学人文课堂,使其更加富有活力和生机。

1.1.1 增加课程的趣味性。

传统的医学人文教育过多偏重于理论层面,教学方式陈旧,学生参与度低,而慕课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难题。在技术上,慕课可以将一个知识点划分为几个片段,其中穿插一些小案例或是知识链接等,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如有疑问便可以随时在网络平台上与教师或其他专业人士互动,及时解决问题。慕课的这种设置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主动性和参与性,而且使师生在同一个学习平台上进行交流互动,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育的本质是传道授业解惑,教育的对象应该是学生。当今很多医学院校医学人文课程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师“一言堂”授课方式,这种方式不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医学人文的讲授不仅仅靠教师的言传,更需要学生自我领会、实践反思。

1.1.2 克服时间空间限制。

医学院校专业课程繁重,学生们的学习时间往往被大量的专业课、实验课以及临床实习牢牢占据[4]。这种情况下,医学人文类课程往往让位于专业课。在有限的人文类课程中,学生选课的自由受到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慕课的开放共享在线学习的特点使学生们学习方式变得更加灵活,没有实体课堂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在网上注册成功后,便可以通过电子设备和网络随时学习医学人文课程,这克服了医学人文课授课的时空局限,拓宽了学生探索医学人文知识的渠道。

1.1.3 丰富教学资源。

医学是自然学科与人文学科相互融合的科学体系,我国长期以来对于学生的医学教育比较重视的是医学科学层面的训练,忽视医学人文课程的培养,导致学生知识结构不合理,人文精神缺失。目前,很多医学院校还难以满足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诉求。不同于综合性院校,医学院校课程大多以医学专业课为主,较少有系统合理的人文课程计划。慕课的教学资源丰富,其中包含大量的医学人文类课程。这些优质的慕课课程来自于全国甚至全世界一流大学,课程质量高,聆听名师授课对于学生有很强吸引力[5]。慕课的出现,很容易提升学生学习质量和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慕课以其丰富的素材弥补了医学院校人文资源的不足。

1.1.4 存在的问题。

慕课教学法在医学人文教学中的应用还在试验和探索性阶段。虽然,慕课模式在医学人文教学改革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不可避免的存在一定的实际问题。

缺乏互动交流。慕课的教学都在网上进行,虽然大多数慕课平台都可以实现师生之间互评、互动、在线问答等功能,但是与传统课堂相比,缺乏集体听课的学习环境,无法实现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师生之间的互动。慕课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只能通过网络平台交流,不能达到传统课堂实时互动反馈的效果。慕课的学习过程缺乏传统课堂中欢快的、互相感染、及时互动的气氛。

对教师能力要求较高。由于高校开设慕课课程的前期和后期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慕课录制的过程中,教学素材的准备,教学环节和活动的设计,拍摄等工作都需要教师的精心准备与策划。这就要求参与慕课的教师对于本专业的知识熟练掌控,并且在有限的时间内精准地提炼出重点,难点在慕课中呈现。在慕课开设的过程中,教师还要花大量时间参与学习者的讨论和答疑,基于以上情况,慕课教学无形中增加了教师教学的压力。

1.2 “慕课+”教学法的特点

“慕课+”教学法是在慕课教学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教学方法,它不但继承了慕课的优势,更弥补了慕课教学法的不足。“慕课+ ”教学法打破了单一领域教师授课的局限,采用团队教学,使课堂呈现出丰富的教学内容;同时,“慕课+” 教学法使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交流更加充分。学生可以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更加积极有效地获取知识,开拓思路。

2 “慕课+”教学法在医学社会学课程中的实践

2017年9月,选修课“医学社会学”在哈尔滨医科大学正式开课,作为一种教学改革的新尝试,教学团队采用了“慕课+”教学法。课程的制作和运营得到了学校教务处的支持。很快,这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就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和喜爱。

2.1 课程的整体设计筹备

在授课内容筹备过程中,授课团队力求将专业知识以创新型的教学形式展现给学生。授课团队在准备“医学社会学”课程的过程中整体统筹规划,制定教学方案。每一个授课内容的细节都仔细斟酌,反复探讨。授课团队将书中的识知进行概括总结,融汇成为七个专题,分别是“死亡”“健康”“医生”“患者”“社会中医院的功能”“疾痛的故事”“医患互动”。每个专题看似独立却又紧密连接。七个专题几乎涵盖“医学社会学”的重要知识点。

“慕课+” 教学法采用教师团队教学。团队教学模式是医学人文教育改革的尝试,需要多学科多领域的教师学者通力配合来实现。以医学社会学为例,各章节涉及的专业领域包含伦理学、心理学、哲学、法学、临床医学、药学、管理学等诸多学科,涉及诸多医学问题、社会问题和法律等相关问题,在线上视频录制过程中,授课团队将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同时邀请到一起,用权威、专业的知识进行分析和解答,每个专题围绕不同专业性的问题进行讨论,例如:关于沟通相关的话题“医患有效互动”;关于死亡的话题“你恐惧死亡吗?”;还有关于当今社会中医生角色的话题“健康的守护者”……慕课拍摄前,团队教学的教师需要单独备课还需要与其他专业合作教师进行交叉学科问题的探讨、磨合,寻求共同授课的平衡点。教师团队联合教学可以从多角度深刻剖析同一问题,对于建立学术共同体也具有实际意义。

2.2 授课形式的灵活性

授课形式上,“医学社会学”采用了“慕课+” 教学法,课程的学习主要分为线上学生收看视频,线下多种教学方法融合授课两部分。以“你恐惧死亡吗”这一专题为例,在这节课中,授课团队邀请医学伦理学学者、哲学学者、临床专家以圆桌访谈的形式围绕“你恐惧死亡吗?”“恐惧死亡的原因是什么?”“个体是否有权利选择死亡?”“我们如何看待生命”等一系列问题展开深入剖析,录制30分钟视频。学生可以通过手机、电脑、Ipad等设备登录账号,在线上自行收看视频学习。每个专题的视频中都包含知识链接和课后练习,同学们可以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搜索知识链接,扩大眼界;同时完成课后练习从而巩固知识点。线下过程是由参与录制视频的教师担当小组讨论的主导者。将同学们分为若干小组(每组10~12人),通过案例教学、床边教学、团队教学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融入课堂。参与视频录制的教师对于慕课内容十分了解,在此基础上更容易与学生互动,为学生们答疑解惑。同时同学们针对专题答疑,同学们通过个人演讲式、团队合作式、分组讨论等形式表达看法。

2.3 授课效果的实效性

在本学期“医学社会学”课程结束后,学生通过“慕课+” 教学法更好的掌握了医学社会学的相关知识,对医学社会学的核心理论也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通过“慕课+” 教学法学生们学习进程可以由自己控制、学习时间更加灵活自由;线下运用案例法、团队授课、床边教学法等方法启发学生,教师将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更好地表达和展示自己的想法,同学们参与度更加积极;课堂气氛也更为活跃,基本达到课程预想中的效果。

3 “慕课+” 教学法有效应用中的必备条件

3.1 不同领域授课教师的团队配合

“慕课+” 教学法无论从教学形式还是教学方法上都对教师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挑战。团队的授课教师要对本领域的知识具有很强的把握能力。在课上讲授时间变短的情况下,要做到重点突出,讲解清楚,更重要的是引领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导者。

慕课时代,要求教师们不仅要掌握经典的理论知识、科研的研究方法,而且要熟练掌握现代信息的技术手段,开辟医学人文教学改革的新途径[6]。特别是“慕课+” 教学法要求教师具有严格的课程标准,合理的课程安排,新颖的教学方法。“慕课+” 教学法的实施并没有让课程变得更简单,而是为医学人文教师们提出了新的挑战。

团队中的教师需要具备团队配合的能力,“慕课+” 教学法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要求授课教师不仅仅能够独立授课,课程形式的多样化以及与其他领域教师配合程度都会极大影响授课的效果。针对同一专题,不同专业的教师需要从不同角度给出专业的解析,使得课程内容更加丰富。

3.2 课程的更新与完善

相比传统的教学方法,“慕课+” 教学法的评价方式更为灵活,突破了学生在学习和空间上的限制,评价效果使用自动化和在线学习评价,教师们可以实时得到学生们的授课反馈,并且可以与学生在线上讨论,师生之间形成了良好的互动。这要求授课团队中的教师在课后对学生的动态保持高度的关注。一方面,可以及时的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另一方面,可以将学生提出的重复性较多的问题作为线下讨论答疑的题目,共同研究和探讨。

同时,教师团队还需要时刻关注学术动态,结合理论和社会热点及时更新慕课视频以便针对学生们的反馈,给出更为详尽的解答,同时不断完善课程体系。

3.3 运用好“慕课+” 教学法中的“+”

“慕课+” 教学法线上的学习主要是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和师生留言互动,包括收看视频、学习课件、完成作业、提问等环节。这一环节前提是要有优质的线上慕课资源,另外学生要有充分的时间完成自我学习。对于医学人文类课程慕课的制作,可以采用微视频、工作访谈等方式,将书本上抽象的概念转化成学生容易理解的影音视频。

“慕课+” 教学法的线下多种教学法融合是其一大特色。线下部分由参与拍摄视频的教师组织,他们参与了慕课视频录制,对于视频内容十分了解,同时也能更好地与学生互动。线下课程的形式主要是采用PBL、床边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等一种以上的教学方法开展。例如,“如何实现医患之间有效沟通”这个议题,学生需要在讨论前通过慕课视频学习和知识链接了解当前医患关系,并思考哪些因素会影响医患之间的沟通。线下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医患有效沟通”的对策,这一点对于医学人文课程尤为重要,通过讨论让学生们积累实践智慧,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和辩证思维。只有线下与学生互动,才能产生真正的思想的火花。线上、线下有机的结合,重点在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以学生为本的个性化教学,将课堂的“主导地位”还给学生,促使教师向激励者和启发者的角色转换,推进医学人文教育更深、更远的发展。

当今时代,信息和网络快速发展,“慕课+” 教学法这种在线教育方式是教学改革顺应时代发展的新尝试,具有一定优越性。这无疑给传统医学人文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新型的教学方法正在酝酿着一轮空前绝后的教育革命。“慕课+” 教学法合理的吸取了慕课教学的优势,同时分析其需要改进之处并加以完善。“慕课+” 教学法促进了学科之间的渗透和包容,加强了医学人文教师队伍的建设,更重要的是因材施教,把学习的内容、节奏交到学习者手里,提高学习者的自主性。使教师不再是单向的“内容快递服务”,而变成一个讨论的引导者、有激发作用的领导者,使学生不再被动的接收知识,而是发自内心的对某个学科或方向产生思考和好奇心,这才是教育的本质。

猜你喜欢
线下人文医学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COZMINE线下集合店
传统线下与直销模式孰强孰弱?这家动保企业是这样看的
医学的进步
从“偶然”的疫情大爆发到“必然”的线下线上教学结合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