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广昌
(江西省赣州市水利局,341000,赣州)
赣州市位于江西省南部赣江上游,地处丘陵山区,辖区人口960万,农村人口近760万。受重建轻管思想及体制机制改革不到位等多种原因影响,目前赣州市一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尤其是百吨千人以下小型工程管护不足问题十分突出。切实加强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管理,让民生水利真正长效惠泽民生,是当前赣州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
受自然地理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等因素影响,赣州市农村供水基础设施十分薄弱。2005年至今,经过10余年的努力,基本解决了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截至2015年年底,全市共有集中式供水工程1 844处 (20户以上),供水人口380余万,集中供水工程已全部覆盖289个乡(镇)政府所在的圩镇。但在1 844处集中供水工程中,日供水规模在1 000 t以上的工程196处,有完善净化消毒设施的114处,设施完善率为58.16%;日供水规模200t以上1000t以下(含)的工程185处,有完善净化消毒设施的66处,设施完善率为35.68%;日供水规模20 t以上200 t以下(含)工程1 463处,基本上没有完善的净化消毒设施。
同时,全市分散式供水工程覆盖的农村居民为383.25万人,占农村人口的50.93%。分散式供水工程大多是“一户或多户一泵抽水”“一户或多户共引山泉水”或“手压泵”等,其中“十一五”期间政府农饮资金建设的分散式供水工程解决了100.62万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问题。
集中供水工程分3类:一是城乡一体化 (即城市自来水管网延伸)覆盖农村居民76.28万人,占供水总人口的20.02%;二是民间兴建水厂解决30.31万人,占供水总人口的8%;三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政府兴建)解决270.43万人,占供水总人口的71.73%。根据投资主体,全市农饮供水工程管理经营模式主要有4种:一是县级管理,如赣县的乡镇供水规模千吨万人以上工程由县开源公司统一管理;二是由乡镇管理,私人承包经营;三是由水利部门下辖的乡镇供水总站管理;四是正规化企业经营管理,主要为自来水厂管网延伸和部分省水投公司新建的规模水厂。
虽然赣州市农饮项目农村人口覆盖率达70%以上,但全市仍有383.25万人为分散式供水工程供水,小微工程比重较大。且受建设资金不足、入户管网铺设未到位、运行管理不规范、水源污染、净水工艺不完备及小微型分散供水工程发生问题概率高、报废率高、工程难以长效运行等原因,赣州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效管理存在较大问题。
一是水源地易受污染。地质构造与水文地质条件造成的铁、放射性指标超标等自然因素,以及采矿与冶炼废渣、工业企业和各类养殖排放的废水、生活污水、农业种植等农药污染水体等人为因素,是赣州市水源污染的主要因素和频发因素。二是水源保护区保护不利。大部分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未划定保护区,部分已划定保护区的饮用水水源地也因管理权责不清和管理不到位、环境监察和水质监测能力不强、事故应急机制不健全等诸多因素导致保护不力。三是水源地保护执行难度大。虽然已出台了饮用水水源地相关的保护办法,但由于大多数农村水厂规模小、点多面广,加上政府在水源保护上投入有限,水源地保护执行难度大,农村饮用水水源污染状况日趋严重。
国家兴建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资金是按受益人口进行补助的,而赣州市为贫困地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资金不足,造成工程建设标准低、规模小,部分项目供水净化设施简易;同时因没有结余资金,导致后续管理投入严重不足,特别是“十二五”前的建设项目,其供水设备缺乏有效的维护和管理,经过若干年运行,目前大部分机电设备陈旧、管网老化,部分工程已不能正常供水。另有一部分由个人投资兴办的饮水工程,工程建设标准较低,运行管理存在问题较多,不能长效运行;而分散式供水工程更为简易,基本上没有处理和净化消毒设施。
农村饮水安全建设管理呈多元化:水资源管理和集中式供水工程建设在水利局,水源及水质监管在环保局和卫计委,项目建成后后续管理主体有自来水公司、乡镇政府、乡镇水管站、水投公司,也有私营业主。农村饮水工程“多头管水”影响了供水的可持续发展:一是运行管理机制不健全,没有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或者已建制度不符合实际情况,供水秩序混乱,后续发展困难;二是工程管理从业人员业务能力低,大多不了解水质处理工艺和相关卫生知识,缺乏管理经验,对水质的监测和检测停留在表面;三是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点多面广,农民用水量偏少,加上管网长,时常出现跑冒滴漏现象,日常维护难度大,管网损毁率高;四是水厂运营状况差,大多数已建成的饮水工程都只能保证管理人员的基本工资,仅靠收取农户水费为主的水厂更是难以长期良性运行,特别是大部分小型集中供水工程和分散供水工程规模小,没人管或管理不到位,运行困难,陷入了 “建设—报废—再建设—再报废”的恶性循环。
早期建设的农村饮水工程多是单村供水工程和分散供水工程,水质、水量没有保障,而且不易管理,难以实现良性运营。调查表明,单个集中供水工程的供水规模以1万人为临界点,低于临界点则难以实现经济效益,投资回报率低。在今后推进农村饮水工程建设过程中,应大力倡导扩大供水规模,坚持集中、网络化发展。
过去农村饮水和城市供水系统相对独立,且在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过程中,大多数工程实际上只解决了饮水问题,而在用水水量、水质、水压和供水保证率等方面效果不佳,存在城乡供水差别。推进农村自来水工程建设,统筹水源和人口分布,打破行政区划界限,确定农村饮水工程覆盖县、乡、村的供水范围,推行“一县一网、一乡一网、多乡一网”等区域性网络化、规模化集中供水工程,将实现“以城带乡、城乡统筹、一体供水”的新格局,最终实现城乡供水同网同质、同网同价。全国很多城市在推进农村供水城市化、城乡供水一体化方面做了非常好的探索,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值得赣州学习和借鉴。
要从根本上解决赣州农村供水问题,必须对农村水资源进行重新配置,并在水源地保护方面按照城市饮用水水源地标准进行保护,建立完善的水源地水质监测体系。打破行政区划界限,统筹水资源分配,使原有和新建蓄水水源工程远距离调水成为可能,让优质水源得以充分利用,降低建设管理成本,保证供水质量,特别是延伸城市自来水管网,有利于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在水源保护上,采取强有力措施加大水源保护工作力度,切实做好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工作,依法划定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要加强产业污染防治,严禁在饮用水水源地附近发展有污染的产业,严格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要加快转变农业生产方式,积极控制农业水源污染;要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建设并重,从源头上确保饮水安全;要加强水质监测体系建设,做好对农村供水工程水源、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的水质检验和监测,并建立上报和月公示制度。
赣州市早期建设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大多标准偏低,以分散建设为主,大部分工程没有水处理工艺。推进农村饮水工程建设,要求所有集中供水工程都必须按照城市自来水标准进行设计、施工,具备完善的水处理工艺,水量、水质和供水保证率更有保障。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多为单村供水工程和分散供水工程,工程规模小,维护管理和经营难度大。在推进农村饮水工程建设过程中,供水工程管理要实现良性运行,必须建立起符合市场规律的运行管理体制。实践证明,传统的“集体建、集体管”的模式缺乏生命力,不利于供水工程长期良性运行。只有从过去集体建设、集体管理向集中管理、公司化运营方向发展,才有利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利于集中供水和网络供水的科学调度与管理,有利于出规模效益。
当前赣州市各县(市、区)正在积极探索农村饮水工程管理模式,存在3种可行的“微小版”城乡供水一体化管理体制:一是将所有政府投资的农村饮水项目交给城镇自来水公司,由其统一经营管理(目前仅区域试行);二是采用与江西省水利投资集团公司合作模式,由省水利投资集团公司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统一规划、建设及运营,政府只作为监管部门履行监督职责;三是分片区组建运营公司,统一调度运营。此外,也可参照城镇自来水经营与管理模式来管理农饮项目,分设城、乡水务集团,推行集团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的长效制度。笔者认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推进农村自来水工程建设,实现城乡供水同网同质,是实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效管理的具体行动,也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1]张清明.浙江——长效管理达标考核 助推农村饮水安全 [J].中国水利,2013(17).